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实验

2.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归纳: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3.如图表示植物的两种生理活动,请根据回答:

4.高考题50悬赏光合作用综合

5.生物光合作用的一道题

6.高一生物

7.高考 生物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主要是光照饱合点.补偿点及其移动的判断我总发蒙谁能讲明白些

8.求高中关于光合作用的答题方法

高考光合作用考点,高考光合作用题型总结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专题: 分析: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掌握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应用知识点的理解.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实验

这两种物质一般会用在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的题里面,前者主要是用来吸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后者主要是在与外界环境隔离情况下给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一般情况下的考法都是分析玻璃管的小液滴向什么方向移动,这时要看植物进行了哪种呼吸,比如再有氢氧化钠的时候植物进行的知识有氧呼吸,那么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就全被吸收了,压强就不变,液滴就不移动了。。。就这样。。。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归纳: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考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专题: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本实验中唯一变量是叶绿体.在实验中,要提供绿叶和不含叶绿体的叶进行对照(其它条件相同).因此选用的最好的实验材料是C、有白斑或白条纹或白色边缘的绿叶.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如图表示植物的两种生理活动,请根据回答:

#高一# 导语以下是 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归纳: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本节包括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化能合成作用六个知识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需要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用到的材料、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并注意提取的时候用提取液,分离的时候用的是层析液,叫纸层析法,并明确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明确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需要掌握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几个重要实验,如萨克斯的实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恩格尔曼的实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来自参与反应的水、卡尔文循环等。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节的核心内容,需要详细掌握。根据条件不同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有光才能进行,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AT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所以,二者相互影响,正常情况下,不能分别持续进行。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通常考查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矿质元素等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的作物对光照的强弱需求不同,不同颜色的光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CO2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缺乏氮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影响光合作用,过多时,易倒伏;缺乏磷时,蛋白质合成受阻,抗性降低;钾影响糖类的合成和运输,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是各种酶的辅助因子等等。

 化能合成作用是另外一种自养型生物的代谢类型,如硝化细菌,称为化能自养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称为光能自养型。简单掌握就可以。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考点分析

 本节是高中生物代谢部分的重中之重,在平时测试和高考中都具有较大的出题比例,出题的类型灵活,形式多变,知识的考查方面也比较多。再就是考查光合作用的时候肯定离不开呼吸作用的考查,因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肯定要进行呼吸作用。高考中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考查或对光合作用速率的研究通常出综合性简答题。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误区

 色素的提取和分类的实验注意提取和分离是两个步骤,方法和原理不同,用的试剂也是不一样的,提取的时候用的是提取液,提取液是有机溶剂,是纯净物,如无水乙醇或丙酮等,而分离的时候用的是层析液,是混合物,必须准确区分。为什么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呢,因为色素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再就是准确把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来分析不同条件下或改变条件时ATP、[H]、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等的含量的变化。

 同步练习题

 1.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的色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绿叶中叶绿素是类胡萝卜素的3倍,所以叶呈绿色

 B.所有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四种色素

 C.细胞内的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D.有的植物细胞的液泡内也含有一定量的色素

 思路解析:绿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占3/4,类胡萝卜素含量占1/4,二者之比为3∶1,即前者是后者的3倍;植物细胞内的色素按功能可分为光合色素和非光合色素,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内,非光合色素,如花青素分布在液泡的细胞液中,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它们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B

 2.绿叶中叶绿体内的色素分布在()

 A.外膜

 B.内膜

 C.类囊体薄膜

 D.基质

 思路解析:绿叶中叶绿体内色素的分布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要牢记。

 答案:C

 3.研磨绿叶时加入无水酒精的目的是()

 A.使色素溶于其中

 B.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

 C.为了研磨充分

 D.使叶绿素从四种色素中分离出来

 思路解析:研磨过程中加入SiO2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CaCO3是为了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加入无水酒精是为了提取色素,使四种色素溶解到有机溶剂无水酒精中,而不是使叶绿素从四种色素中分离。

 答案:A

 4.某同学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后,画出了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分布的模式图,以此主要表示色素的含量及间隔距离的大小,其中比较能显示真实情况的是()

 思路解析:叶绿素a含量最多,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间距最小,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间距。

 答案:A

 5.下列关于高等植物体内叶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双层膜

 B.其内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

 C.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

 D.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思路解析:色素只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而不分布在基质中。

 答案:C

高考题50悬赏光合作用综合

解题思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中散发出来是植物的蒸腾作用;据此解答.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由图可知:物质A为二氧化碳,物质B为氧气,条件是光,主要场所是叶绿体.

(2)生物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则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使释放出能量.若此图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所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

(3)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需要的水分由根吸收通过根、茎、叶脉的导管进入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则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其它器官.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氧气;光;(2)氧气;二氧化碳;(3)导管;有机物.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概念、气孔和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等知识

生物光合作用的一道题

Q1:第二问的意思是,直接把光强从2增加至10,理论上应该是光合速率直接到8,但是题目说光合速率小于8,因此必定是有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条件中说明光强已经到10,因此光反应过程不成为限制条件,所以光合速率小于8可能原因是暗反应的步骤限制,暗反应中,C5和C1结合形成2C3,之后C5循环利用。因此限制条件有可能为C5不足,所以在题目的条件下,导致题目所述结果的可能就是叶绿体中的C5即RuBP含量不足。

Q2:第一空,题目第一行即说明,右侧是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收到温度和光强的影响,所以第一空不能填CO2浓度。

第二空,暗反应消耗NADPH,如果CO2含量降低,那么暗反应速率降低,NADPH消耗速率降低,因此会导致NADPH的合成速率降低。

第三空,P点的意义是,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10KLX,15℃的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同样它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指在15摄氏度下,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光合作用饱和时,光强为10KLX。因此如果按照我说的意思理解,当CO2浓度下降,那么净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因此P会向下移动,同时,由于CO2浓度下降,达到饱和光合作用时所需要的光强也下降,因此P会向左移动,所以综述,P向左下移动。

但是这一空原因是题目没有说清楚P的含义,因此我觉得这里是题目出的不够清楚,题目应当指出P的含义是我所说的两个的综合,否则得出P往左下移动是没有道理的。

最后,我没看懂你括号里所说的意思,不太明白你想要表达什么。请举例说明“有些题目”是什么。

高一生物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解:A曲线代表的植物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时就有二氧化碳的吸收,说明此植物可能在体内储存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来适应低浓度二氧化碳条件,并且在CO2相对浓度在100左右就达到了饱和点.因此可以看出该植物适应低浓度的二氧化碳.

B植物代表的植物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时只有CO2的释放,说明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图中看出,该植物的CO2饱和点要远远高于A植物.

解答:解:A、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减少,而A植物能够适应低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而B植物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B,故A正确;

B、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A植物在气孔关闭情况下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B植物比A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故B错误;

C、要使B植物体内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获得有机物的积累,则白天积累有机物-夜间呼吸消耗>0,横轴以上代表有机物积累,即白天积累有机物必须大于20,故C正确;

D、当植物吸收CO2的量为0时,表示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光合作用吸收,此时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高考 生物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主要是光照饱合点.补偿点及其移动的判断我总发蒙谁能讲明白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从图1中反映的是光合作用与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从图1中可以看出同一植物不同温度下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一般不相同。从图1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小于1时,温度是呼吸作用的限制因素,不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当光强大于7时,25 ℃比15℃条件下植物的总光合速率速率大;图2、3分别反映的是温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图2中5-15℃相对值为5,25℃相对值为8,35℃相对值为6,符合总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速率;图3中5-15℃相对值为0.5,25℃相对值为1.5,35℃相对值为2.5,符合呼吸作用CO2的产生速率。

高考考点识图能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光照强度的关系。

易错提醒见到图形认真分析,理解横纵坐标的生物学关系。

求高中关于光合作用的答题方法

这几个考点主要就是观察光合速率--光强图 ,光合速率--co2浓度图,由于条件不同,比如光照强度不同,co2浓度不同,亦或是光质,c3,c4等因素,造成图像移动。

光合作用不但需要光,还需要二氧化碳、需要多种色素、需要多种酶来催化,需要ADP、磷酸来传送能量等。在弱光下,光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光照增强,光合作用的速度就会加快。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时,光不再是限制因素,而是由其它因素来决定光合作用的速度了,这时光照再增强,光合作用的速度也不会再加快。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增强而加快时的光照强度,就是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

植物不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当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极低时,光合作用进行得很慢,释放出来的氧气还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加快,释放的氧气增多。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就是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补偿点。

因受二氧化碳等的制约,暗反应产生的C3有最大值,所以有光的饱和点.适合增加二氧化碳或温度都可使光的饱和点右移

光的补偿点是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此时非但不能积累有机物质,反而要消耗贮存的有机物质。如长时间在光补偿点以下,植株逐渐枯黄以致死亡。当温度升高时,呼吸作用增强,光补偿点就上升。因此,在温室中栽培植物,在光照不足时要避免温度过高,以降低光补偿点,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植物群体的光补偿点也较单叶为高,因为群体内叶子多,相互遮荫,当光照度弱时,上层叶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下层叶片呼吸作用强,光合作用弱,所以整个群体的光补偿点上升。

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1883年德国的一个科学家〈叫什么我忘了〉首先发现植物的光饱和现象,并指出:光饱和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对象。喜阴植物在海平面全光照的十分之一或更低时即达光饱和;喜阳植物,尤其是荒漠植物或高山植物,在中午直射光下还未达到光饱和。C4〈玉米〉植物的光饱和点一般比C3〈小麦水稻〉植物高,有的C4植物在自然光强下甚至测不到光饱和点(如玉米的嫩叶)。作物群体的光饱和点较单叶为高,小麦单叶光饱和点为2~3万勒克斯,而群体在10万勒克斯下尚未达到饱和。这因为光照度增加时,群体的上层叶片虽已饱和,但下层叶片的光合强度仍随光照度的增加而提高,所以群体的总光合强度还在上升。

如果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那么曲线和横坐标的交点就代表光补偿点。所谓的补偿点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点。如果增大了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使得光合作用强度变大,此时呼吸强度不变,因此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所以曲线左移。同样的道理如果改变的因素使得呼吸强度变大,大于光合强度,那么曲线就会右移。

如果横坐标代表的是时间,道理和前面的是一样的,关键就是分析变化的因素影响的是光合作用还是呼吸作用,对谁的影响更大些。

这是高考的重难点,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明白的可以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