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 详细?0?3

2.高考的数学题谢谢~~

3.高考数学解题技巧。 主要是综合题,就是比平时我们用的一般方法省时、省力的。

4.高考数学最难的压轴题解题技巧

5.自主招生考试攻略

6.今年高考数学问题

高考数学综合题答题技巧,高考数学综合题

(适用于2011宁夏、海南、河南高考新课改)

海南省海口市2011年高考调研测试

数学试题(文)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的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本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和解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试题卷和其它位置解答无效.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

其中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为底面面积,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其中为底面面积,为高 其中为球的半径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1.设全集,集合,

,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

A. B.

C. D.

2.若复数是纯虚数,则实数的值为 ( )

A.1 B.或1 C. D.或3

3.在一次体检中,测得4位同学的视力数据分别为4.6,4.7,4.8,4.9,若从中一次随机抽取2位同学,则他们的视力恰好相差0.2的概率为

A. B. C. D.

4.关于平面向量,,,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 若∥,,则,使得;

② 若,则或;

③ 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使得;

④ 若,则.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已知圆A: 与定直线:,且动圆P和圆A外切并与直线相切,则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方程是 ( )

A. B. C. D.

6.已知,则的值为 ( )

A. B. C. D.

7.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 ( )

A.7 B.8 C.10 D.23

8.设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

②若,,则;

③若,则;

④若,则.

其中正确的命题为: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将所得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析式是 ( )

A.

B.

C.

D.

10.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 )

A.3 B.4

C.6 D.8

1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32 B.33 C.34 D.35

12.已知函数在R上满足,则曲线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 )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指定位置)

13.设向量,若向量与向量共线,则 .

14.在中,已知为它的三边,且三角形的面积为,则角C= .

15.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双曲线D与椭圆有相同的焦点为它们的一个交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16.已知函数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则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请将答题的过程写在答题卷中指定的位置)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等差数列中,,前项和为,等比数列各项均为正数,,且,的公比.

(Ⅰ)求与;

(Ⅱ)求.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学校高三年级有学生1000名,经调查研究,其中750名同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称为A类同学),另外250名同学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称为B类同学),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按A类、B类分二层)从该年级的学生中共抽查100名同学, 测得这100名同学身高(单位:厘米) 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

(Ⅰ) 统计方法中,同一组数据常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例如区间的中点值为165)作为代表.据此,计算这100名学生身高数据的平均值;

(Ⅱ) 如果以身高达170cm作为达标的标准,对抽取的100名学生,得到以下列联表:

体育锻炼与身高达标2×2列联表

身高达标 身高不达标 总计

积极参加

体育锻炼 40

不积极参加

体育锻炼 15

总计 100

(ⅰ)完成上表;

(ⅱ)请问有多大的把握认为体育锻炼与身高达标有关系(K值精确到0.01)?

参考公式:K=,参考数据:

P(Kk) 0.40 0.25 0.15 0.10 0.05 0.025

k 0.708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平面,,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E是AD的中点,F是PC中点.

(Ⅰ)求证:

(Ⅱ)求证:EF//平面PAB。

(Ⅲ)求E点到平面PBC的距离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和,定直线:.平面内动点总满足.

(Ⅰ)求动点的轨迹的方程;

(Ⅱ)设过定点的直线(直线与轴不重合)交曲线于,两点,

求证:直线与直线交点总在直线上.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Ⅰ)当时,求在区间[1,e]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Ⅱ)求的极值

四、选考题(从下列三道解答题中任选一道作答,作答时,请注明题号;若多做,则按首做题计入总分,满分10分.请将答题的过程写在答题卷中指定的位置)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D是⊙O上两点,CE⊥AB于E,BD交AC于G,交CE于F,CF=FG.

求证:(Ⅰ)C是的中点;

(Ⅱ)BF=FG.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极轴与直角坐标系的轴的正半轴重合.直线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Ⅰ)求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设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求,两点间的距离.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Ⅰ)求不等式的解集;

(Ⅱ)若不等式的解集是非空的集合,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一、选择题

1—5BCDBA 6—10ADBCD 11—12BC

二、填空题

13.2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解:(1)由已知可得

解得或(舍去)

…………6分

(2)

…………12分

18.解:(Ⅰ)数据的平均值为: 145×0.03+155×0.17+165×0.30+175×0.30+185×0.17+195×0.03=170(cm)-----------5分

(Ⅱ) (ⅰ)

身高达标 身高不达标 总计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0 35 75

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0 15 25

总计 50 50 100

(ⅱ)K=1.33

故有75℅把握认为体育锻炼与身高达标有关系.-----12分

19.(Ⅰ)证明:∴AB=2,AE=1

∴BE⊥AE

又平面PAD⊥平面ABCD,交线为AD,

∴BE⊥平面PAD-----4分

(Ⅱ)取BC中点G,连结GE,GF.

则GF//PB,EG//AB,

∴平面EFG//平面PAB

∴EF//平面PAB------8分

(Ⅲ)∵AD∥BC ∴ AD∥平面PBC

∴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

由(1) AE⊥平面PBE

∴平面PBE⊥平面PBC

又平面PBE∩平面PBC=PB[

作EO⊥PB于O,则EO是E到平面PBC的距离.

且PE= ∴PB=2

∴ ----12分

20.解(Ⅰ)设,则,,

由得,,即轨迹的方程为.----4分

(Ⅱ)若直线的斜率为时,直线:,设,.

联立,得,

则 ,,观察得,,

即 ,

直线:,直线:,

联立:,

解之:;所以交点在直线:上,

若轴时,不妨得,,则此时,

直线:,直线:,

联立,解之,,

即交点也在直线:上.----12分

21.解:(Ⅰ)当时,,

对于[1,e],有,∴在区间[1,e]上为增函数,

∴,.-----4分

(Ⅱ)(x>0)

①当,即时,

,所以,在(0,+∞)是单调递增函数

故无极值点。

②当,即时

令,得(舍去)

当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0 -

由上表可知,时,

…………12分

四、选考题(从下列三道解答题中任选一道作答,作答时,请注明题号;若多做,则按着做题计入总分,满分10分,请将答题的过程写在答题卷中指定的位置)

22.证明:(Ⅰ) ∵CF=FG

∴∠GCF =∠CGF

∵AB是⊙O的直径

∴AC⊥BD 又CE⊥AB

∴∠GCF =∠ABC=∠CBD+∠GBA

又∠GCF=∠A+∠GBA

∴∠CBD=∠A

∴BC=CD 即C为的中点----6分

(Ⅱ)由(Ⅰ) ∠CBD=∠A=∠BCF

∴BF=CF 又CF=FG

∴BF=FG-------10分

23.解:(Ⅰ)由得,,两边同乘得,

,再由,,,得

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是;----5分

(Ⅱ)将直线参数方程代入圆方程得,,

,,

.------10分

24.解:(Ⅰ),令或,得,,

以,不等式的解集是.-------6分

(Ⅱ)在上递减,递增,所以,,

由于不等式的解集是非空的集合,所以,解之, 或,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0分

如何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 详细?0?3

在高考数学中,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三大类型的题型。其中选择题可以看作是差生与普通学生的差异点。因为选择题整体难度不高,更偏向于考察最基础的知识。而填空题则是普通学生与良好学生的分界线。相对于选择题,填空的难度更高,容错性更低。而最后的解答题则是良好学生与优秀学生的分水岭。

占分比重最大

解答题的题量虽然比不上选择题,但是其占分的比重最大,足见它在试卷中地位之重要。

试题模式灵活多变

解答题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主观性试题,这种题型内涵丰富,包含的试题模式灵活多变,其基本构架是:先给出一定的题设(即已知条件),然后提出一定的要求 (即要达到的目标),再让考生解答,而且“题设”和“要求”的模式多种多样。

出题较稳定

从近几年看,解答题的出处较稳定,一般为数列、三角函数(包括解三角形)、概率、立体几何(与向量整合)、函数与导数及不等式、解析几何等。

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注重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探索性试题是考查这种能力的好素材,因此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对应用性问题的考查。

运算与推理互相渗透

运算与推理互相渗透,推理证明与计算紧密结合,运算能力强弱对解题的成败有很大影响.在考查逻辑推理能力时,常常与运算能力结合考查,推导与证明问题的结论,往往要通过具体的运算;在计算题中,也较多地掺进了逻辑推理的成分,边推理边计算。

高考的数学题谢谢~~

如何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评价新论] 李艳 约1864 字 数学综合题就是按照一般的理解,把涉及数学知识点多, 所用的解题方法、解题策略比较多,所涉及的问题背景较为复杂,要求能力比较高的问题。它根据综合程度的不同,可分综合难度较高的综合题和综合难度较低的综合题。 在平时的测试或高考中,很多考生一做到综合题时,就算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它,他们都连题目内容看也不看就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去做,于是便轻易地放弃了它,这往往会导致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尽人意。 要想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牢固地夯实“三基”,把握好“三性” 要充分挖掘数学综合题中所蕴涵的“三基”内容,“三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方法。高考题对“三基”的考察,要求概念理解深刻,运算准确熟练,方法正确灵活。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与基础性并不亚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它在数学决策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提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向,进而使学生很快拟定策略,使不确定性决策变成风险性决策。所以平时学习时应注重夯实“三基”。综合题从题设到结论,从题型到内容,条件隐藏,变化多样。因此就决定了审题设计的多样性, 审题时应把握好“三性”即⑴目的性:明确解题结果的终极目标和每一步骤分项目标;⑵准确性:提高数学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把握的准确性和运算的准确性;⑶隐含性:注意题设条件的隐含性。审题这一步,看起来相当费时,其实不然,处理时应冷静、认真地把握解题方向,合理运用解题手段,这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必备的前提和保证。 (二)要重视平时训练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综合题是立足于基础题之上的。只有平时回归课本整合习题资源进行变式学习。复习时,回归课本,充分挖掘课本典型例、习题的典型作用。通过适当嫁接、拓展、延伸、变式与综合,加强自己对核心概念与核心数学思想的理解与掌握,达到增强知识理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对于一般的计算题与证明题也应加强训练,并且每做完一题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次的反思联想,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规律、技巧等,才能做到“久练生智,熟能生巧”。 (三)要重视归纳积累 一些一般的计算题和证明题,尤其是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其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学生在解答时,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东西。做题后,要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⑴从数学思想分类;⑵从解题方法分类;⑶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平时学生若多去积累些方法与规律并把它们应用到解综合题中,学生们一定会开阔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为解高考数学综合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 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中数学五大能力。尤其是空间想象力,它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基础不是很扎实的文科生来说,要想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实,办法很简单:⑴多观察;⑵在头脑中试着重现所见的景物;⑶想象一个立方体或其他别的基本三维物体,使之旋转,加入阴影等。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有易变难,由简变繁的过程。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这些能力,总会去精心设计一些好课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题或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全心身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学习中善于把问题从一个背景迁移到另一个背景中,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不仅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智力,培养和提高解题能力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效。除此之外,平时学习还应逐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将各方面能力逐步提高上来。 总之,综合题是高考数学试题的精华部分,具有知识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所以,学生在解数学综合题时,应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要沉着、冷静,抱着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它;其次要有不轻言放弃的决心与信心去探索它;最后要把握规律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去解决它。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解综合题中游刃有余,取得突破。

高考数学解题技巧。 主要是综合题,就是比平时我们用的一般方法省时、省力的。

解答:

即函数f(x)=a^x的最大值小于2

y=a^x是单调函数,最大值在端点处取得,

∴ a^2<2且a^(-2)<2

∴ a<√2且 a>√2/2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2/2,1)U(1,√2)

高考数学最难的压轴题解题技巧

攻克难题就是攻克很多个简单题,加上理智的判断而且使会做的题不丢分就是上策

(1)注意审题。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

(2)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若有时间,再去拼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这样也许能超水平发挥。

(3)数学选择题大约有70%的题目都是直接法,要注意对符号、概念、公式、定理及性质等的理解和使用,例如函数的性质、数列的性质就是常见题目。

(4)挖掘隐含条件,注意易错易混点,例如集合中的空集、函数的定义域、应用性问题的限制条件等。

(5)方法多样,不择手段。高考试题凸现能力,小题要小做,注意巧解,善于使用数形结合、特值(含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排除、验证、转化、分析、估算、极限等方法,一旦思路清晰,就迅速作答。不要在一两个小题上纠缠,杜绝小题大做,如果确实没有思路,也要坚定信心,“题可以不会,但是要做对”,即使是“蒙”也有25%的胜率。

(6)控制时间。一般不要超过40 分钟,最好是25 分钟左右完成选择题,争取又快又准,为后面的解答题留下充裕的时间,防止“超时失分”

解答题——“步步为营”

题型特点:

解答题与填空题比较,同居提供型的试题,但也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解答题应答时,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或说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填空题则无此要求,只要填写结果,省略过程,而且所填结果应力求简练、概括的准确;其次,试题内涵解答题比起填空题要丰富得多,解答题的考点相对较多,综合性强,难度较高,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情况判定分数,用以反映其差别,因而解答题命题的自由度较之填空题大得多。

评分办法:

数学高考阅卷评分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评分”。而考生“分段得分”的基本策略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会做的题目若不注意准确表达和规范书写,常常会被“分段扣分”,有阅卷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们,解答立体几何题时,用向量方法处理的往往扣分少。解答题阅卷的评分原则一般是:第一问,错或未做,而第二问对,则第二问得分全给;前面错引起后面方法用对但结果出错,则后面给一半分。

自主招生考试攻略

高考数学压轴题综合性比较强,一道题就会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基本都是为那些学霸们准备的。但是,有时间就去试一试,能拿一分就多拿一分。下面是我整理的高考压轴题型以及压轴题的解题技巧。

1 高考数学最难的压轴题——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题,证明题注意各种证明类型的方法(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注意引辅助线,一般都是对角线、中点、成比例的点、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点等等,理科其实证明不出来直接用向量法也是可以的。计算题主要是体积,注意将字母换位(等体积法);

 线面距离用等体积法。理科还有求二面角、线面角等,用建立空间坐标系的方法(向量法)比较简单,注意各个点的坐标的计算,不要算错。

1 高考数学最难的压轴题——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题,第一问求曲线方程,注意方法(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直接求轨迹法、反求法、参数方程法等等)。一定检查下第一问算的数对不,要不如果算错了第二问做出来了也白算了。

 第二问有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记住“联立完事用联立”,第一步联立,根据韦达定理得出两根之和、两根之差、因一般都是交于两点,注意验证判别式>;0,设直线时注意讨论斜率是否存在。

 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用联立,关键是怎么用联立,即如何将题里的条件转化成你刚才联立完的x1+x2和x1x2,然后将结果代入即可,通常涉及的题型有弦长问题(代入弦长公式)、定比分点问题(根据比例关系建立三点坐标之间的一个关系式(横坐标或纵坐标),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圆锥曲线上的两点坐标的两个关系式,从这三个关系式入手解决)、点对称问题(利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条件,即这两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和这两点的中点在对称轴上)、定点问题(直线y=kx+b过定点即找出k与b的关系。

1 高考数学最难的压轴题——导数

 高考导数压轴题考察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其考察内容方法远远高于课本,其涉及基本概念主要是:切线,单调性,非单调,极值,极值点,最值,恒成立,任意,存在等。

 1.一般题目中会有少量文字描述,所以就会涉及文字的简单翻译。

 2.题目中最核心的描述为各类式子:主要为普通类型:一般涉及三次函数,指对数,分式函数,绝对值函数,个别情况会涉及三角函数,特殊类型:主要含有x1,x2,f(x1),f(x2)类型。

 解题思路:文字翻译处理一般较简单,核心为式子运算变形处理,对于特定式子主要通过模板解决,重点是导数压轴题中一般式子运算变形处理策略,同时会涉及一些复杂拓展图形的认识和快速作图能力。

今年高考数学问题

对理科考生,自主招生重在考察数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及拓展知识。以下是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考试科目和形式,以及录取优惠政策。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和清华、中科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共同进行五校合作选拔考试,考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合卷,这4门各100分(时间很紧既考基础又有一些竞赛知识),另外有100分的特色测试:考数学、物理及少量的化学(特色测试难度较大,竞赛内容多)。一段时间后,还有面试,在南大校区。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分文理卷)、英语;单科测试时间为1小时,各科分值均为100分。然后也有面试。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笔试实行一卷制,不分文理科,包括语文(60分)、数学(60分)、英语(60分)、综合(120分),满分300分,时长150分钟。笔试结束后,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营员成绩,参照志愿,确定参加综合能力测试的营员名单。非外语类营员综合能力测试分学科组进行,满分200分。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试卷也不分文理科,考综合能力测试(包括逻辑问题、智力测试、创新测试、情感价值观测试,基本上是选择题,调动你的日常积累)、数学、英语、语文(难度不大)。没有面试。

录取优惠政策

这些学校中,如果你考得足够好,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是有高考达到一本线即可录取的优惠政策的。相对来说,南大要难考一些。北师大对竞赛方面的要求要低一些。

备考建议

当然,你还要多关注今年的招生简章,尽可能和老师、学长多交流。祝你好运!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与结论分类解析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对集合 , 时,必须注意到“极端”情况: 或 ;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注意到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对于含有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

4.“交的补等于补的并,即 ”;“并的补等于补的交,即 ”.

5.判断命题的真假 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6.“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7.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换’也”、“‘否’者‘否定’也”.

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

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 ?.

8.充要条件

二、函 数

1.指数式、对数式, , ,

, , , , , , .

2.(1)映射是“‘全部射出’加‘一箭一雕’”;映射中第一个集合 中的元素必有像,但第二个集合 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像( 中元素的像有且仅有下一个,但 中元素的原像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像集 的子集”.

(2)函数图像与 轴垂线至多一个公共点,但与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

(3)函数图像一定是坐标系中的曲线,但坐标系中的曲线不一定能成为函数图像.

3.单调性和奇偶性

(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

注意:(1)确定函数的奇偶性,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等.对于偶函数而言有: .

(2)若奇函数定义域中有0,则必有 .即 的定义域时, 是 为奇函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鉴定)、导数法;在选择、填空题中还有:数形结合法(图像法)、特殊值法等等.

(4)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 ,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

(7)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特点是:“同性得增,增必同性;异性得减,减必异性”.

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复合函数要考虑定义域的变化。(即复合有意义)

4.对称性与周期性(以下结论要消化吸收,不可强记)

(1)函数 与函数 的图像关于直线 ( 轴)对称.

推广一:如果函数 对于一切 ,都有 成立,那么 的图像关于直线 (由“ 和的一半 确定”)对称.

推广二:函数 , 的图像关于直线 (由 确定)对称.

(2)函数 与函数 的图像关于直线 ( 轴)对称.

(3)函数 与函数 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推广:曲线 关于直线 的对称曲线是 ;

曲线 关于直线 的对称曲线是 .

(5)类比“三角函数图像”得:若 图像有两条对称轴 ,则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 .

如果 是R上的周期函数,且一个周期为 ,那么 .

特别:若 恒成立,则 .若 恒成立,则 .若 恒成立,则 .

三、数  列

1.数列的通项、数列项的项数,递推公式与递推数列,数列的通项与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关系: (必要时请分类讨论).

注意: ; .

2.等差数列 中:

(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2) ; .

(3) 、 也成等差数列.

(4)两等差数列对应项和(差)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差数列.

(5) 仍成等差数列.

(6) , , , , .

(7) ; ; .

(8)“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

“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

(9)有限等差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总项数的一半与其公差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偶数项和”=此数列的中项.

(10)两数的等差中项惟一存在.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图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五种形式).

3.等比数列 中:

(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2) ; .

(3) 、 、 成等比数列; 成等比数列 成等比数列.

(4)两等比数列对应项积(商)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比数列.

(5) 成等比数列.

(6) .

特别: .

(7) .

(8)“首大于1”的正值递减等比数列中,前 项积的最大值是所有大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首小于1”的正值递增等比数列中,前 项积的最小值是所有小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

(9)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

(10)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仅当实数 同号时,实数 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 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 .也就是说,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非同号时),如果有,必有一对(同号时).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四种形式).

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如果数列 成等差数列,那么数列 ( 总有意义)必成等比数列.

(2)如果数列 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 必成等差数列.

(3)如果数列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 是非零常数数列;但数列 是常数数列仅是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4)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顺次组成新数列,那么常选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研讨,且以其等比数列的项为主,探求等比数列中那些项是他们的公共项,并构成新的数列.

注意:(1)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 .但也有少数问题中研究 ,这时既要求项相同,也要求项数相同.(2)三(四)个数成等差(比)的中项转化和通项转化法.

5.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

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

③ , , , .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

(3)倒序相加法:在数列求和中,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将其和转化为“一个新的的等比数列的和”求解(注意:一般错位相减后,其中“新等比数列的项数是原数列的项数减一的差”!)(这也是等比数列前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之一).

(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

① ,

② ,

特别声明:?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务必检查其公比与1的关系,必要时分类讨论.

(6)通项转换法。

四、三角函数

1. 终边与 终边相同( 的终边在 终边所在射线上) .

终边与 终边共线( 的终边在 终边所在直线上) .

终边与 终边关于 轴对称 .

终边与 终边关于 轴对称 .

终边与 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

一般地: 终边与 终边关于角 的终边对称 .

与 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

2.弧长公式: ,扇形面积公式: ,1弧度(1rad) .

3.三角函数符号特征是:一是全正、二正弦正、三是切正、四余弦正.

注意: ,

, .

4.三角函数线的特征是:正弦线“站在 轴上(起点在 轴上)”、余弦线“躺在 轴上(起点是原点)”、正切线“站在点 处(起点是 )”.务必重视“三角函数值的大小与单位圆上相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正弦’ ‘纵坐标’、‘余弦’ ‘横坐标’、‘正切’ ‘纵坐标除以横坐标之商’”;务必记住:单位圆中角终边的变化与 值的大小变化的关系. 为锐角 .

5.三角函数同角关系中,平方关系的运用中,务必重视“根据已知角的范围和三角函数的取值,精确确定角的范围,并进行定号”;

6.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本质是: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7.三角函数变换主要是:角、函数名、次数、系数(常值)的变换,其核心是“角的变换”!

角的变换主要有:已知角与特殊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目标角的变换、角与其倍角的变换、两角与其和差角的变换.

如 , , , , 等.

常值变换主要指“1”的变换:

等.

三角式变换主要有:三角函数名互化(切割化弦)、三角函数次数的降升(降次、升次)、运算结构的转化(和式与积式的互化).解题时本着“三看”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看角、看函数、看特征”,基本的技巧有:巧变角,公式变形使用,化切割为弦,用倍角公式将高次降次.

注意:和(差)角的函数结构与符号特征;余弦倍角公式的三种形式选用;降次(升次)公式中的符号特征.“正余弦‘三兄妹— ’的联系”(常和三角换元法联系在一起 ).

辅助角公式中辅助角的确定: (其中 角所在的象限由a, b的符号确定, 角的值由 确定)在求最值、化简时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两者系数绝对值之比为 的情形. 有实数解 .

8.三角函数性质、图像及其变换:

(1)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注意: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绝对值对三角函数周期性的影响:一般说来,某一周期函数解析式加绝对值或平方,其周期性是:弦减半、切不变.既为周期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自变量加绝对值,其周期性不变;其他不定.如 的周期都是 , 但 的周期为 , y=|tanx|的周期不变,问函数y=cos|x|, ,y=cos|x|是周期函数吗?

(2)三角函数图像及其几何性质:

(3)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两轴方向的平移、伸缩及其向量的平移变换.

(4)三角函数图像的作法:三角函数线法、五点法(五点横坐标成等差数列)和变换法.

9.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角和为 ,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锐角三角形 三内角都是锐角 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 任两角和都是钝角 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2)正弦定理: (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注意: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

(3)余弦定理: 等,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类型.

(4)面积公式: .

五、向 量

1.向量运算的几何形式和坐标形式,请注意:向量运算中向量起点、终点及其坐标的特征.

2.几个概念:零向量、单位向量(与 共线的单位向量是 ,特别: )、平行(共线)向量(无传递性,是因为有 )、相等向量(有传递性)、相反向量、向量垂直、以及一个向量在另一向量方向上的投影( 在 上的投影是 ).

3.两非零向量平行(共线)的充要条件

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特别: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共线. 是向量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e1和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使a= e1+ e2.

5.三点 共线 共线;

向量 中三终点 共线 存在实数 使得: 且 .

6.向量的数量积: , ,

注意: 为锐角 且 不同向;

为直角 且 ;

为钝角 且 不反向;

是 为钝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区别: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这是题目中的天然条件,要注意运用;对于一个向量等式,可以移项,两边平方、两边同乘以一个实数,两边同时取模,两边同乘以一个向量,但不能两边同除以一个向量,即两边不能约去一个向量;向量的“乘法”不满足结合律,即 ,切记两向量不能相除(相约).

7.

注意: 同向或有 ;

反向或有 ;

不共线 .(这些和实数集中类似)

8.中点坐标公式 , 为 的中点.

中, 过 边中点; ;

. 为 的重心;

特别 为 的重心.

为 的垂心;

所在直线过 的内心(是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的内心.

六、不等式

1.(1)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的解集,最后务必有集合的形式表示;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往往是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或不等式有意义范围的端点值.

(2)解分式不等式 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x的系数变为正值,标根及奇穿过偶弹回);

(3)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绝对值?(一般是根据定义分类讨论、平方转化或换元转化);

(4)解含参不等式常分类等价转化,必要时需分类讨论.注意:按参数讨论,最后按参数取值分别说明其解集,但若按未知数讨论,最后应求并集.

2.利用重要不等式 以及变式 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注意a,b (或a ,b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等四同时).

3.常用不等式有: (根据目标不等式左右的运算结构选用)

a、b、c R,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4.比较大小的方法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主要有:差比较法、商比较法、函数性质法、综合法、分析法

5.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同号或有 ;

异号或有 .

注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处理方式?(常应用方程函数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

6.不等式的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问题

(1).恒成立问题

若不等式 在区间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 上

若不等式 在区间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 上

(2).能成立问题

若在区间 上存在实数 使不等式 成立,即 在区间 上能成立, ,则等价于在区间 上

若在区间 上存在实数 使不等式 成立,即 在区间 上能成立, ,则等价于在区间 上的 .

(3).恰成立问题

若不等式 在区间 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 的解集为 .

若不等式 在区间 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 的解集为 ,

七、直线和圆

1.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存在性及其取值范围;直线方向向量的意义( 或 )及其直线方程的向量式( ( 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应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方程时,一般可设直线的斜率为k,但你是否注意到直线垂直于x轴时,即斜率k不存在的情况?

2.知直线纵截距 ,常设其方程为 或 ;知直线横截距 ,常设其方程为 (直线斜率k存在时, 为k的倒数)或 .知直线过点 ,常设其方程为 或 .

注意:(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矩式、一般式、向量式.以及各种形式的局限性.(如点斜式不适用于斜率不存在的直线,还有截矩式呢?)

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 ;

与直线 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 ;

过点 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

过点 与直线 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

(2)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直线两截距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 或直线过原点.

(3)在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而在立体几何中一般提到的两条直线可以理解为它们不重合.

3.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和两直线间的到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夹角特指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较小角,范围是 ,而其到角是带有方向的角,范围是 .

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特别: ;

4.线性规划中几个概念:约束条件、可行解、可行域、目标函数、最优解.

5.圆的方程:最简方程 ;标准方程 ;

一般式方程 ;

参数方程 为参数);

直径式方程 .

注意:

(1)在圆的一般式方程中,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 .

(2)圆的参数方程为“三角换元”提供了样板,常用三角换元有:

, ,

6.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重要的是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切线长定理、割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等)的作用!”

(1)过圆 上一点 圆的切线方程是: ,

过圆 上一点 圆的切线方程是: ,

过圆 上一点 圆的切线方程是: .

如果点 在圆外,那么上述直线方程表示过点 两切线上两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如果点 在圆内,那么上述直线方程表示与圆相离且垂直于 ( 为圆心)的直线方程, ( 为圆心 到直线的距离).

7.曲线 与 的交点坐标 方程组 的解;

过两圆 、 交点的圆(公共弦)系为 ,当且仅当无平方项时, 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八、圆锥曲线

1.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及其“括号”内的限制条件,在圆锥曲线问题中,如果涉及到其两焦点(两相异定点),那么将优先选用圆锥曲线第一定义;如果涉及到其焦点、准线(一定点和不过该点的一定直线)或离心率,那么将优先选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涉及到焦点三角形的问题,也要重视焦半径和三角形中正余弦定理等几何性质的应用.

(1)注意:①圆锥曲线第一定义与配方法的综合运用;

②圆锥曲线第二定义是:“点点距为分子、点线距为分母”,椭圆 点点距除以点线距商是小于1的正数,双曲线 点点距除以点线距商是大于1的正数,抛物线 点点距除以点线距商是等于1.③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如下图:

2.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圆锥曲线的对称性、圆锥曲线的范围、圆锥曲线的特殊点线、圆锥曲线的变化趋势.其中 ,椭圆中 、双曲线中 .

重视“特征直角三角形、焦半径的最值、焦点弦的最值及其‘顶点、焦点、准线等相互之间与坐标系无关的几何性质’”,尤其是双曲线中焦半径最值、焦点弦最值的特点.

注意:等轴双曲线的意义和性质.

3.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特别是:

①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必要条件是他们构成的方程组有实数解,当出现一元二次方程时,务必“判别式≥0”,尤其是在应用韦达定理解决问题时,必须先有“判别式≥0”.

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不一定交于两点)、双曲线位置关系(相交的四种情况)的特殊性,应谨慎处理.

③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常与“弦”相关,“平行弦”问题的关键是“斜率”、“中点弦”问题关键是“韦达定理”或“小小直角三角形”或“点差法”、“长度(弦长)”问题关键是长度(弦长)公式

( , , )或“小小直角三角形”.

④如果在一条直线上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那么可选择应用“斜率”为桥梁转化.

4.要重视常见的寻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直译法、代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 以及如何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定义法、几何法、代数法、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等),这是解析几何的两类基本问题,也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出发点.

注意:①如果问题中涉及到平面向量知识,那么应从已知向量的特点出发,考虑选择向量的几何形式进行“摘帽子或脱靴子”转化,还是选择向量的代数形式进行“摘帽子或脱靴子”转化.

②曲线与曲线方程、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寻求轨迹或轨迹方程时应注意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

③在与圆锥曲线相关的综合题中,常借助于“平面几何性质”数形结合(如角平分线的双重身份)、“方程与函数性质”化解析几何问题为代数问题、“分类讨论思想”化整为零分化处理、“求值构造等式、求变量范围构造不等关系”等等.

九、直线、平面、简单多面体

1.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平移(补形)转化为两直线的夹角计算

2.计算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面的垂线找射影,或向量法(直线上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夹角的余角),三余弦公式(最小角定理, ),或先运用等积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后虚拟直角三角形求解.注:一斜线与平面上以斜足为顶点的角的两边所成角相等 斜线在平面上射影为角的平分线.

3.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主要依据相关定义、公理、定理和空间向量进行,请重视线面平行关系、线面垂直关系(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桥梁作用.注意:书写证明过程需规范.

特别声明:

①证明计算过程中,若有“中点”等特殊点线,则常借助于“中位线、重心”等知识转化.

②在证明计算过程中常将运用转化思想,将具体问题转化 (构造) 为特殊几何体(如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四棱柱等)中问题,并获得去解决.

③如果根据已知条件,在几何体中有“三条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往往以此为基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运用空间向量解决问题.

4.直棱柱、正棱柱、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正四面体、棱锥、正棱锥关于侧棱、侧面、对角面、平行于底的截面的几何体性质.

如长方体中:对角线长 ,棱长总和为 ,全(表)面积为 ,(结合 可得关于他们的等量关系,结合基本不等式还可建立关于他们的不等关系式), ;

如三棱锥中:侧棱长相等(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相等) 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外心,侧棱两两垂直(两对对棱垂直) 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垂心,斜高长相等(侧面与底面所成相等)且顶点在底上在底面内 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内心.

如正四面体和正方体中:

5.求几何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公式法、割补法、等积(转换)法、比例(性质转换)法等.注意:补形:三棱锥 三棱柱 平行六面体 分割:三棱柱中三棱锥、四三棱锥、三棱柱的体积关系是 .

6.多面体是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棱柱和棱锥是特殊的多面体.

正多面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边数的正多边形,以每个顶点为其一端都有相同数目的棱,这样的多面体只有五种, 即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9.球体积公式 ,球表面积公式 ,是两个关于球的几何度量公式.它们都是球半径及的函数.

十、导 数

1.导数的意义: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几何意义)、瞬时速度、边际成本(成本为因变量、产量为自变量的函数的导数). , (C为常数), , .

2.多项式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在一个区间上 (个别点取等号) 在此区间上为增函数.

在一个区间上 (个别点取等号) 在此区间上为减函数.

3.导数与极值、导数与最值:

(1)函数 在 处有 且“左正右负” 在 处取极大值;

函数 在 处有 且“左负右正” 在 处取极小值.

注意:①在 处有 是函数 在 处取极值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先找定义域,再求导,找出定义域的分界点,列表求出极值.特别是给出函数极大(小)值的条件,一定要既考虑 ,又要考虑验“左正右负”(“左负右正”)的转化,否则条件没有用完,这一点一定要切记.

③单调性与最值(极值)的研究要注意列表!

(2)函数 在一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是此函数在此区间上的极大值与其端点值中的“最大值”;

函数 在一闭区间上的最小值是此函数在此区间上的极小值与其端点值中的“最小值”;

注意:利用导数求最值的步骤:先找定义域 再求出导数为0及导数不存在的的点,然后比较定义域的端点值和导数为0的点对应函数值的大小,其中最大的就是最大值,最小就为最小值.

4.应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要以“切点坐标”为桥梁,注意题目中是“处?”还是“过?”,对“二次抛物线”过抛物线上一点的切线 抛物线上该点处的切线,但对“三次曲线”过其上一点的切线包含两条,其中一条是该点处的切线,另一条是与曲线相交于该点.

5.注意应用函数的导数,考察函数单调性、最值(极值),研究函数的性态,数形结合解决方程不等式等相关问题.

十一、概率、统计、算法(略)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