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高考化学题

2.急求关于钱永健绿色荧光化学方面的高考题,还有关于三聚氰胺的高考题

3.高考一道化学题,关于化学平衡,求解释 谢谢

4.固定和利用CO 2 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有一种用CO 2 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5.已知CO 2 可以生产绿色燃料甲醇。CO 2 (g) + 3H 2 (g) CH 3 OH(g) + H 2 O(g) ΔH=-187.4 kJ/mol

6.高中化学有道关于甲醇,氧气,强碱溶液做电解质的电池的题

7.煤制油是一项 新兴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煤化工技术,发展煤制油对我国而言具有重大意义。下列是煤通过间接

高纯甲醇,甲醇高考题目

(1)b(1分) 放热(1分) (2)C(1分)

(3)0.15 mol·L - 1 ·min - 1 (2分)  12(2分)   减小(2分)

(4)(2分)

(5)CH 3 OH(g)+3/2O 2 (g)=CO 2 (g)+2H 2 O(l)?ΔH=-280.9 kJ/mol(2分)

(6)6Co 3+ +CH 3 OH+H 2 O=CO 2 ↑+6 Co 2+ +6H + (2分)

试题分析:(1)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b曲线是加入了催化剂的;图中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容器体积为2L,故CO的加入量为2mol,A错;增加CO的浓度,其本身的转化率降低,B错;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同,故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再按1:2充入CO和H 2 ,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增大,故n(CH3OH)/n(CO)增大,D错;(3)CO的变化量为0.75 mol·L - 1 ,故H 2 的变化量为1.5 mol·L -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 = =1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左移,故平衡常数减小;(4)压强增大,平衡右移,甲醇的百分比增大;温度升高,平衡左移,甲醇的百分比降低;(5)32 g的CH 3 OH(g)为1mol,①-2②可得。

点评:化学平衡是历年高考重中之重,考生一定要系统备考此知识点,同时配以练习,掌握必要解题思路。

09高考化学题

A

试题分析:氢键不是化学键,一般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而不能影响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稳定性和化学键有关系,所以选项A正确,D不正确;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电离,和氢键无关系,B不正确。氨易液化与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有关系,C不正确,答案选A。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氢键含义,以及氢键对物质性质影响的了解掌握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急求关于钱永健绿色荧光化学方面的高考题,还有关于三聚氰胺的高考题

19.(12分)

某试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氧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

(2)反映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 。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

;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

①计算得到实验式Ca2N2,其中x=.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 。

19.(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将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质试管,若末端导管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回落,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末端导管进入实验装置,氧化单质钙,生成氧化钙,引入杂质。

(3)反应结束后,先将末端导管从试管A中拔出,再熄灭酒精灯。

(4)x=2.8

计算解释:

Ca的质量==m1—m0==15.08—14.80==0.28g ;Ca的物质的量==0.28g/40g*moL-1==0.007mol

CaxN2的质量==15.15—14.80==0.35g;N元素的质量==0.35g—0.28g=0.07g

N元素的物质的量==0.07g/14g*mol-1==0.005mol

所以Ca:N=7:5。所以x=2*7/5==2.8

(5)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x小于3。若通入的N2中混有O2,O2会与Ca反应,生成CaO,与Ca3N2相比,Ca占的比例减少。

20.(10分)

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某小组通过试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

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 。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20.(1)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0.045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9mol*min-1

计算过程:15min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6.7%,

所以15min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1—1.00mol*6.7%==0.933mol

20min时,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11.2%

所以20min时,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1—1.00mol*11.2%==0.888mol

所以15至20min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0.933mol—0.888mol=0.045mol

甲酸甲酯的平均速率==0.045mol/5min==0.009mol*min-1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变化规律: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转化率增大的程度逐渐减小,直至不变。

原因: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物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断减少,反应速率不断减慢,所以转化率增大的程度逐渐减小;当反应达到平衡后,转化率不变。

(3)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

由图象与表格可知,在75min时达到平衡,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24%

所以甲酸甲酯转化的物质的量为1.00*24%==0.24mol

根据三行式运算,可得平衡时,甲酸甲酯物质的量==0.76mol,水的物质的量1.75mol,甲酸的物质的量==0.25mol 甲醇的物质的量==0.76mol

所以K=(0.76*0.25)/(1.75*0.76)=1/7

(4)图略。

作图要点:

1.因为T2>T1,温度越高,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下降。

2.另外温度越高,越快达到平衡,所以T2图象的斜率要大于T1。

21.(1)则气体产物是:CO2和CO。

(2)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焰色反应,现象是透过蓝钴玻璃观察呈紫色火焰。

(3)假设1: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单质;假设2: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O;假设3: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与FeO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一:用药匙取少量固体产物于一支洁净干燥的试管A中,用胶头滴管滴加过量的煮沸过的0.1mol/LCuSO4溶液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取出固体另一试管B中备用。

若出现大量红色固体,则证明假设1或假设3成立。

若不出现红色固体,则假设2可能成立。

步骤二:往试管B的固体加过量1mol/L盐酸,滴加少量20%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煮沸过的1mol/LHNO3溶液。

加盐酸后,固体部分溶解。

若加入少量1mol/LHNO3后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原固体为Fe与FeO混合,假设3成立。

若加入少量1mol/LHNO3后溶液不变血红色,则证明原固体只含Fe,假设1成立

步骤三:若步骤一不出现红色固体。用药匙另取少量固体产物于一支洁净干燥的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过量煮沸过的1mol/L的盐酸,滴加少量20%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煮沸过的1mol/LHNO3溶液。

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若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不呈血红色,滴加1mol/LHNO3后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假设2成立。

22.(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1.增大硫酸浓度 2.加热升高温度 3.边加硫酸边搅拌(要求写出两条)

(2)滤渣Ⅰ主要成分有Fe(OH)3、Al(OH)3

(3)从滤液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CaSO4、Na2SO4

(4)①简述可制备Mg(ClO3)2的原因:该反应的生成物为Mg(ClO3)2和NaCl的混合溶液,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利用两物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加热蒸发,析出NaCl结晶,过滤,将Mg(ClO3)2也NaCl分离,制得Mg(ClO3)2。

②按①中条件进行制备实验。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过程中,常伴有NaCl析出,原因是:在蒸发析出NaCl结晶后,NaCl为饱和溶液,在冷却结晶过程中,NaCl的溶液度也在降低,所以会有少量NaCl随Mg(ClO3)2析出。

除去产品中该杂质的方法是:重结晶。

23.(1)①上述反应中,副产物矿渣可用来 水泥 。

② H = +3 +18

(2)

结构式略。要点,三个磷酸分子脱两个水。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 Na5P3O10

(3)

①NaH2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

②2 N12+ +

H2PO-2 +

H20 → 2Ni+ +H2PO-3 +2 H+

③请从以下方面比较化学镀与电镀。

方法上的不同点: 化学镀中镀件直接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反应;电镀通过外加电流,在镀件外形成镀层 ;

原理上的不同点: 化学镀是利用化学腐蚀反应;电镀是利用电解池,外加电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

化学镀的优点: 装置简便,节约能源,操作简便 。

24.

(1)

2NH4AlO(OH)HCO3==△==2NH3↑+Al2O3+3H2O↑+2CO2↑

(2)

①4.53g

计算过程:100ml 0.1mol/LNH4Al(SO4)2中,物质的量为0.01mol。

M(NH4Al(SO4)2)=453g/mol ,所以m(NH4Al(SO4)2)=453g/mol*0.01mol=4.53g

将上述固体置于烧杯中,边加蒸馏水溶解变用玻璃棒搅拌,用玻璃棒移液至100m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处,上下振荡,静置。

(3)①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Al3+ +3OH-==可逆=Al(OH)3;NH4+ +OH-==可逆===NH3·H20

图略。

作图要点:

1.浓度为0.01mol/L,所以起始与最终数值为-2。

2.因为Al3+浓度减少,温度一定,K不变,所以所需的OH-浓度增大,转折点对应的横坐标变大。

还有几题我不好复制

只有你自己去看了

高考一道化学题,关于化学平衡,求解释 谢谢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俗称蜜胺、蛋白精,又叫2?,4?,6-?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

(1)标准样品配制:

取50mg三聚氰胺标准品,以20%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得到1000ppm的标准溶液,使用时,以提取液(0.1%三氯乙酸)稀释至所要的浓度。

(2)提取:

称取饲料样品5g,加入50ml0.1%三氯乙酸提取液,充分混匀,加入2mL2%乙酸铅溶液,超声20min。

然后取部分溶液转移至10mL离心管中,8000rpm/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3mL过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小柱(PCX)。

(3)净化(PCX小柱,60mg/3mL):

a)活化及平衡:3mL甲醇,3mL水

b)上样:加入提取液3mL

c)淋洗:3mL水;3mL甲醇;弃去淋洗液并将小柱抽干。

d)洗脱:5mL5%氨化甲醇(v/v)洗脱。(5%氨化甲醇的配制:5mL氨水+95mL甲醇)。

e)浓缩:50℃,氮气吹干,20%甲醇/水定容至2mL,HPLC分析或衍生后GC/MS分析。

3.2HPLC检测方法

3.2.1三聚氰胺HPLC-UV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是强极性化合物,在传统的反相C18柱上保留很差,需要用离子对试剂色谱方法才能有良好的保留与分离,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和中国农业部公布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采用艾杰尔(Agela)ASB系列亲水色谱柱,可以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分析色谱图如下:

(a)色谱柱:VenusilASBC84.6×250mm;标准:FDA方法;流动相:缓冲液:乙腈=85:15;缓冲液:10mM柠檬酸,10mM辛烷磺酸钠,调pH为3.0;流速:1.0mL/min;柱温:40oC;波长:240nm

(b)色谱柱:VenusilASB-C184.6×250mm;标准:中国农业部颁标准方法;缓冲液:10mM柠檬酸,10mM庚烷磺酸钠;流动相:缓冲溶液:乙腈=85:15;流速:1.0mL/min;柱温:40℃;波长:240nm

3.2.2三聚氰胺LC-MS检测方法

由于FDA公布的HPLC-UV方法中,流动相添加了离子对试剂,因此限制了液质联用方法的使用;但不用离子对试剂色谱方法,三聚氰胺在传统的C18柱上保留很差,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定量〔3〕。

基于此问题,艾杰尔科技公司自主开发了新的方法,采用艾杰尔(Agela)ASB系列亲水色谱柱,不用离子对试剂也能得到有效的保留与分离。因此方法中流动相不含离子对试剂,可以用于质谱检测。

与FDA2007年4月公布的《UpdatedFCCDevelopmentalMelamineQuantitation(HPLC-UV)》相比较,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最低检测限(MSD:0.5ppm;UV:2ppm),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以该方法分别在ASB-C84.6×250mmASB-C184.6×250mm得到的谱图如下:

图3LC-MS方法检测三聚氰胺的谱图

缓冲液:10mM的NH4AC;流动相:Buffer::ACN=95:5;流速:1.0mL/min;进样量:样品先用70%ACN溶解成约1mg/mL,用ACN稀释成0.1mg/mL,进10uL;柱温:40℃;波长:240nm

4结果与讨论

4.1阳离子交换柱(PCX)

三聚氰胺呈弱碱性(弱阳离子化合物),净化过程一般应选择阳离子交换柱。混合型的阳离子交换柱(PCX)通过将磺酸基团(-SO3H)键合在极性高聚物聚苯乙烯/二乙烯苯(PEP)吸附剂上,具有阳离子交换和反相吸附两种机理,并具有以下优点:

a)可通过两种不同溶液的洗涤(水/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和有机溶剂),使样品更干净,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b)批次重复性好。

c)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即使小柱跑干也可以得到较高回收率。

4.2LC-MS方法优点:

(1)检测过程简便:无须添加离子对试剂,三聚氰胺就可得到良好的保留与分离,避免了配制离子对流动相的复杂过程。

(2)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无离子对试剂,可以用于质谱检测器,大大降低了最低检测限(MSD:0.5ppm;UV:2ppm)。

(3)降低了检测成本:不用离子对试剂,就不再需要买价格较贵的离子对试剂了,从而降低了检测成本。

(4)延长了色谱柱的使用寿命:避免了使用离子对试剂减少色谱柱寿命的影响。

(5)该方法所使用的色谱柱具有通用性:无论是用FDA方法、中国农业部部颁标准方法和本公司开发的LC-MS方法,使用艾杰尔(Agela)ASB系列亲水色谱柱均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检测结果,从而给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空间。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关人士说,在现有的国家标准奶粉检测中,主要进行蛋白质、脂肪、细菌等检测。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所以现有标准不会包含相应内容。也就是说,三聚氰胺不属于常规检测项目,正常情况下,很少有人会想到去检测它。

固定和利用CO 2 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有一种用CO 2 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A.升高温度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CH3OH)/c(CO)减小。

B.充人He气

无影响。

C.再充人l mol CO和2 mol H2

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由于是恒容,相当于在原有平衡的基础上增大了压强, 在原有平衡的基础上平衡向右移动,c(CH3OH)/c(CO) 增大。

D.使用催化剂

对平衡无影响。

正确的是C

已知CO 2 可以生产绿色燃料甲醇。CO 2 (g) + 3H 2 (g) CH 3 OH(g) + H 2 O(g) ΔH=-187.4 kJ/mol

(8分)(1)大于(2分)(2)A(2分) (3)升高温度(2分)?增大压强(2分)

试题分析:(1)a点时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物氢气的物质的量继续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2)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0~1min内,v(H 2 )= =1mol/(L?min);在1~3min内,v(H 2 )= =0.75mol/(L?min);在3~8min内,v(H 2 )= =0.1mol/(L?min);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8min时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在8~11min内反应速率仍然是0.1mol/(L?min),所以0~1min内反应速率最大,故答案为A。

(3)曲线I反应速率增大,但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少,应该是升高温度,因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氢气的转化,故曲线I是升高温度;曲线Ⅲ反应速率增大,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多,因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应是增大压强。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反应速率计算以及外界条件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答题时注意把握对题目图象的分析和理解。

高中化学有道关于甲醇,氧气,强碱溶液做电解质的电池的题

(16分)(1) 0.054?(3分)(2)? A D?(4分)

(3)? K="0.050" (L/mol) 2? (4分)?(4)? <?(2分)? (5) ?(3分)

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使用催化剂 I时,反应在10小时时CO 2 的转化率是0.18,则消耗CO 2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8×1.00mol/L=0.18mol/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18mol/L×3=0.54mol/L,所以氢气的反应速率是0.54mol/L÷10h=0.054mol/(L·h)。

(2) 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密度始终是不变的,则A正确;充入氩气増大压强,但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则CO 2 的转化率不变,B不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则转化率是不变的,C不正确;根据图像可知,在催化剂Ⅱ时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的时间少,催化效率高,D正确,答案选AD。

(3)?CO 2 (g) + 3H 2 (g) CH 3 OH(g)? +? H 2 O(g)

起始浓度(mol/L) 1.00? 1.60 0? 0

转化浓度(mol/L) 0.20? 0.60 0.20 0.20

平衡浓度(mol/L) 0.80? 1.00 0.20 0.20

所以平衡常数K=

(4)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常数 : K(400 0 C)<K(300 0 C)。

(5)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减少,但CO 2 的转化率降低,所以图像是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与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煤制油是一项 新兴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煤化工技术,发展煤制油对我国而言具有重大意义。下列是煤通过间接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反式为O2+2H2O+2e-===4OH-

首先明确这一点,D说 放电一段时间后 PH降低 在持续放电状态下,氧气一极会不停生成氢氧根,氢氧根不停扩散到正极反应,最后会形成一个形成氢氧根与消耗氢氧根的动态平衡,导致附近溶液PH暂时升高,但最后停止反应后,各种平衡移动完成,会让总体的PH降低。

所以要抓住一点,是反应过程中,而不是反应完成后。

(14分)(1)1∶2(1分) (2)3CH 3 OCH 3 2CH 3 -CH=CH 2 + 3H 2 O(2分)

(3)3600(4分)(4) (3分)(5) (4分)

试题分析:(1)根据甲醇的化学式CH 4 O可知,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上述工艺中应控制合成气中V(CO):V(H 2 )=1:2。

(2)根据原子守恒可知,二甲醚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丙烯的通式必然还有水生成,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CH 3 OCH 3 2CH 3 -CH=CH 2 + 3H 2 O。

(3)根据题意可知:

汽油?~甲醇?~?煤

1t?2.4t? 2.4t×1.5

1000万t 3600万t

(4)根据苯的同系物命名原则可知,均四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

(5)合成气的物质的量是403.2L÷22.4L/mol=18mol,则可以生成甲醇6mol,生成二甲醚是3mol。其中转化为丁烯的选择性未20%,则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最多是80%,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最多生成丙烯是 ,所以图像是(见答案)。 煤制油的有关判断、方程式的书写、计算以及图像绘制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