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分高考“文综”大纲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2.作家张一一的高考作文为什么只得29分

3.湖南省高考人数

4.2023高考数学什么时候出答案

高考湖南文科试卷,高考答案湖南文综

历史:

从审题环节看历史组合型材料题的解答

从审题环节看历史组合型材料题的解答

材料解析题作为高考的三大题型之一,以其材料新、情境新、设问活、史味浓而颇受师生的欢迎。近十年来,组合型材料题在此题型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此类题目用最少两段材料,大多是三至四段材料(文字、、表格等)组成设问情境,要求学生或联系、或比较、或认识、或概括,其内容涉及范围、包含信息量、设问可比性、解答难度均超过早期的单一型材料题。实际考查中,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尚有兴趣,及至落笔解答时却往往无从下手,或者挂一漏万,或者“感觉良好”,但一对答案方知离题万里。究其原因,这都是审题不清“惹的祸”。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审题习惯,创造一个好的开端,不仅可避免高考应战时“大意失荆州”的遗憾,还有利于提高辨析事物、解决设问的能力,以争取“全盘告捷”。结合实践,我认为材料解析题和材料选择题一样,都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组成,所不同的是“题干”(设问)放在了“题肢”(材料)的后面。因此,审读题目,不妨先从“题干”(设问)入手。

一、细审设问,把握阅读方向

组合型材料题的设问有一个或多个,或明确或隐蔽,也有设问内套设问。但不管如何,设问都是针对材料设计的,它立足于对材料的理解。也就是说,设问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材料的内涵,体现命题者的意图。可见,认真阅读分析设问,并借助设问的启发揣摩材料的脉络方向,可减轻阅读的难度,提高解答的针对性。

1.审设问中体现的历史时间、考查对象、考查角度。如2003年全国卷第26题“明中后期社会风气题”要求学生解答“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从中可把握以下信息:考查对象——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考查角度——结合材料概括“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一分为二地分析“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而考查时间可借助“同一时期”轻松地从材料中提炼出“明中后期”。分析至此,对题目脉络已差不多了然于胸,阅读材料时便可有的放矢,提高阅读效率。

2.审设问中的提示语。首先要注意界定思维范围的提示语,因为组合型材料题量比较大,所以在设问中一般有“据材料几”的要求,如2003年全国卷第23题“日本题”,前两问均依次限定材料要求,学生把握好这方面要求,既可努力避免答题时天马行空、劳而无功,还可结合设问检查自己有无漏用材料,因为“高考材料的每一个信息都不是多余的”。其次要注意是否要“结合所学知识”,如需要,答题时要回归书本,扩展思维,补充认识。第三要注意是否要引用原文,特别是古文题,如不需要,要用白话文表达意思。最后要注意对解题能力的要求,如上述“日本题”中的“指出”“说明”“分析”等,前两问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提炼能力及历史概念的阐释能力,最后一问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日本国情之间矛盾去探究日本对外扩张的原因,并用概括的文字表述出来,不可照抄材料,堆砌史实。此类设问在组合型材料题中相当普遍,设问角度一般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推进。从逻辑关系上要求学生在解答前面设问时便要完整把握材料,进而结合所学知识推动结论的“水到渠成”,避免“穿靴戴帽”,乱答一气。

3.审设问后附的分值。高考卷每一设问所附的分值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判分的方向,也提醒学生答题时注意层次性,更有助于学生检验是否完整把握多段信息。如2004年广东卷第27题“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题设问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分值为8分,材料共有4段,由此可大胆断定每则材料中可能都隐含有答案信息,每条2分左右。

二、细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当命题者将分散各处的历史语段和图表资料陆续摘出,并加以有机组合,辅以各种设问时,这样形成的新材料、新情境加深了阅读的难度,但答案隐含于材料及所学知识中。所以,在细读设问后,学生要带着设问精审材料,把握材料内涵,按图索骥,找出有效信息。

1.审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时间是历史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志,注意时间信息就能把材料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加以分析。组合型材料题中时间信息散见于材料的各个角落,或于材料文字间明确提示,或隐于表述时间及材料出处。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圈出时间,并联系已有的历史阶段概念,明确是否属于同一时期,进而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如上述“日本题”中,两段材料分述时间为“1884年”和“1890年”,此时属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由此便可联想到当时的日本背景。而当材料中多个时间不属于同一阶段时,学生就要注意用比较的方法去阅读材料,用发展的眼光把握材料中隐含的历史演进方向。如1999年全国卷第39题“江南经济题”,通过阅读材料可从材料一出处“《史记》”、材料二开头“东晋建立后”、材料三“故都(东京开封)”及材料四表格出处确定四则材料的时间概念,以更好地把握出题者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考查意图。

2.审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材料出处。不同的人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因而把握材料中人物的阶级属性,有利于学生通过材料的文字表象分析出真实含义。如上述“日本题”中福泽谕吉和日本首相都代表日本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所谓“共同振兴亚细亚”和“利益线”都是立足于维护日本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扩张性的推动下,他们必然会对外扩张,再加上本国资源、市场、劳动力等不足,其扩张本质、扩张程度便不难解释了。

3.审材料中文字的层次性:组合型材料题信息量大,阅读时要借助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和句号)及关键性的连词(“因为”“但是”等)划分层次,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此外,还要注意各段材料的侧重点。如上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题,材料一、二侧重于红军面临的外部困难,分别从蒋介石的封锁及军备两方面展开,材料三、四强调红军自身的不足,即兵源和物资的匮乏。抓住这些信息,该题第一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2001年高考阅卷老师在分析材料题答题情况时曾说“学生一旦出现审题方面的偏差,就会‘虚假满足’,从而造成该答的不答,不该答的回答一大堆,丢分也就不奇怪了”。可见,科学、正确的审题方法是学生触摸成功的“点金石”。但审题作为一个运用知识点对试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的过程,其能力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平时训练中要细心体会试题与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感悟审题方法,体会由设问到材料再到书本的思维过程,努力改进不足,增强审题能力。当然,题目万变,审题方法应是多样的。本文试图从审题的一般规律入手,反映审题的一些角度,以求抛砖引玉。

(摘自高考资源网)

地理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目前文综试题中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包括多选题的变形——组合型选择题),由于选择题不叙述推理过程、解题入口宽、方法多,再加上猜答得分概率为1/4,所以普遍认为选择题尤其是单选题比较容易。这种说法虽然说有一定道理,但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要的不是分数,而是通过分数得到的一个排位,所以没有学过某一学科或知识上漏洞百出的人虽然也能猜得一定分数,但分数决不会太高,排位也一定不会太靠前。也就是说要想高考取得成功,选择题得分必须要高,而选择题(单选题)要想得高分、得满分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命题规律

1. 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

2. 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3. 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4. 正确选项分布均匀。

应试技巧

一、选择题的解答

(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 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例1 读表1,据此回答(1)~(3)题。

2. 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3.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4. 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二)运用科学方法?

1. 直选法(再现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2. 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

100%的把握。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3. 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政治

一、审题技巧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不准不全就会答错答偏。审清题意就是要细心读题,推敲题意,掌握已知条件,看准未知条件;判断该题属于哪部分知识范围,明确解答该题需

要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联想它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什么异同。经过这样的审题后,对一般问题就能思索出解答的方法。审题时一定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看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要细而又细,反复推敲。尤其是看来较容易的题目,更要字字认准,句句看清,严防错觉;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严防疏忽大意,造成错漏。

审主观题要注意一般步骤:第一,注意类型:文字材料、图表(数字统计表、曲线统计表、直方统计和条形统计图、圆比例统计图)、混合型。第二,审材料:首先要审清材料的意思、层次和关键词(特别是注释);其次要注意审背景,要审一下这个题目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以及隐含背景。第三,审设问:(1)数量(分别、以及、各、和、并);(2)范围(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3)方向(是什么——原因、道理、依据、问题、现象,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如何——认识、说明、理解、分析、评价,解决、处理、进行、启示、设想、措施、对策等)。第四,迁移、筛选知识(寻找理论依据、注意相关考点之间的联系)。第五,及时渗透时政语言和题目信息。

二、答题技巧

1.选择题答题方法

(1)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很快地总结出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再看题干的设问,对照题枝,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当然,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读完也就应该做完。

(2)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例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什么、制度是什么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把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3)排查误项。高考试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题枝的设置一时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排查法,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4)不得已,猜。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

100分高考“文综”大纲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高考理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合卷。理科综合试题总分300分,其中各单科所占分数各省标准不一,全国理综卷为物理占11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90分。文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由文科政治、历史与文科地理三大学科组合而成的试卷。全国文综卷为政治占100分、历史占100分、地理占100分。

测试中的“3”(3+X(积分))指的是单词的数量,“X”指的是政治,历史和地理的组合,或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结合。英国三个主要部门的数量两倍(总分或总分为300分,英语数量为150分),考生选择学习文科或科学;

如果科学的选择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结合,那么“整合”就是“科学的整合”。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学综合”。这项高考改革计划的目标是引导高中生平衡发展,同时突出个性和专业,缓解中学普遍存在的偏见。

与其他高考科目相比,高考综合科学能力测试有两个特点:

首先,时间紧迫,得分高。150分钟,总成绩为300分。多项选择题中每个问题6分,每个问题不可选择3分。

第二,学科之间的转换和答案的顺序的选择。在回答综合测试题的过程中,考生面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学科的转型,也面临着答案的顺序的选择。

作家张一一的高考作文为什么只得29分

历史的你去看课本最后几页就行

政治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 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目标

发展社会生产力

(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先进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加强知识文化修养的意义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地理比较复杂,不过三册书就是讲了自然,人文,人与自然关系

还有,你必须对区域地理了解透彻,背就行,这个很重要。

大部分人学地理觉得难的主要是地方时,大气运动那块,这些你都要有笔记,以图的形式记下来,以便以后翻看,记牢!

还有,要经常看地图,经纬网什么的烂记于心。

不知道是否对你有帮助

湖南省高考人数

湖南岳阳籍2014年高考考生、青年作家张一一在高考中,作文却只得了29分。作家高考作文29分,可想而知他肯定不满,于是张一一将湖南教育考试院告上法庭,再鉴于对2014高考湖南文综第25题参考答案公信力存疑等原因,他要求考试院公开语文科命题人员名单、命题和评分程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及湖南文综第25题参考答案的依据,此一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和法律界广泛关注的行政诉讼案在长沙市岳麓区法院开庭审理,法庭没有当庭宣判

2023高考数学什么时候出答案

2022年,湖南省高考人数共有46.52万。

1、普通高考考生42.96万人,占92.35%。其中,历史类考生17.47万人,占40.67%;物理类考生25.49万人,占59.33%。

2、职高对口类考生3.51万人,占7.55%。

3、少年班等其他考生0.06万人,占0.1%。

2021年湖南高考情况

2021年,我省共有高考报名考生57.49万人,比上年增加3.89万人。除提前录取和不参加统考的考生外,我省共有40.02万考生参加全省统一高考。

今年高考各科目成绩总体分布正常,与去年相比,物理类平均总分有一定的提高,历史类平均总分有所下降。高考文化总分600分以上的考生13862人,其中,历史类为1697人,物理类为12165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23高考试卷答案一般会在高考完的半个月进行公布

具体的以实时公布时间为准。非官方机构会及时公布各科目的高考答案,但不一定准确。

2023全国各省市高考都用什么卷

高考全国甲卷:(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使用省份: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

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高考全国乙卷:(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使用省份:山西、安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江.西、河南

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

新高考全国Ⅰ卷:(3+1+2/3+3)

使用省份: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福建、浙江

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

新高考全国I卷:(3+1+2/3+3)

使用省份:辽宁、重庆、海南

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

自主命题卷:(3+3)

使用省份:天津、上海、北京

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

高考试卷为什么各省不一样

1、不同省份使用的教材存在差异

受限于历史原因,原先不同省份之间使用的高中教材,存在一些差异。

教材不一样,必然造成内容编排、知识要点存在差异,从出题角度来说,考察重点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使用同一张试卷考试,既不科学又不公平。

2、不同省份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

即使是使用全国卷的地区,国家也作了区分。高考是个选拔性考试,如何有效区分出不司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别去到对应的高校,是必须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