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高考化学热点题型有哪些?

2.2017年各省高考总分分别是多少

3.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整理:元素金属性强弱

4.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

5.高考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6.2017昊福理综工作室出的高考化学一本通

7.贵州历年高考分数线

贵州高考化学历年真题,全国卷三_2017贵州高考化学

高中化学实验题是化学中重要的一题,那么化学实验题该怎么做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文字表达归纳

1、浓硫酸的稀释: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

(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

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 方法 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10、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 面相 平。

12、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3、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16、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18、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9、皂化反应完成的标志:

静置不分层。

20、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

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21、量取液体读数:

视线应与刻度和液面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22、银氨溶液的配制:

在硝酸银溶液中边摇动试管边逐滴滴加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23、固体加热至恒重的标志:

连续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g。

24、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完全水解——加入碘水,不显蓝色。

尚未水解——取水解液先加NaOH溶液于试管,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若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淀粉没有水解。

部分水解——用两个试管取两份水解液,一份加入碘水显蓝色,另一份加碱中和硫酸 后再加入

新制的Cu(OH)2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现象)。

25、检验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操作:

取样与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HNO3酸化,再加AgNO3溶液,据沉淀颜色进行判断。

26、物质检验操作:

取样→加试剂→表现象→说结论。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正确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正确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正确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

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正确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错误,左物右码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应为SO2+品红溶液

14.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正确,浓溴水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错误,应该使用渗析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正确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化学公式实验常见公式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

★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答题技巧

★ 2017高考化学实验经典八大题

★ 高考复习化学实验题,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方法

★ 高三化学实验分析及试题考测

★ 高考化学电化学是最常见的实验题

★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大全

★ 高三化学专题训练探究实验题解题思路

2017高考化学热点题型有哪些?

2017高考化学考什么权威专家考点预测和分析

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 除掉没提要求的500多所高校(主要是一些省外高校,如一些独立学院、民办院校、高职院校等),其他各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类)的81%,其次是化学涉及64%,再次是技术涉及36%,此外,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分别涉及32%、19%、15%、13%。 高校设限3门科目的,有多种不同组合。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此外,物理、化学、历史的组合,虽然不能达到100%,但选择面比物理、化学、生物的组合更广。

2017年各省高考总分分别是多少

化学计算

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推算,常见的方法有设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守恒法等。

化学反应图像

化学反应图像题的特征是将一些关键的信息以图像、图表的形式给出,把题目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目的是考查考生从图像、图表中获得信息、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图像、图表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转换运用能力。

实验仪器的创新

实验仪器的创新使用一般体现为三个“一”:一个装置的多种用途、一种用途的多种装置和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该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化学热点方法聚焦

聚焦高考一

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

1、设法

所谓设法,就是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设法

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设法

状态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设法

过程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设法

变向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差量法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其解题步骤如下: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4、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捷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1)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电子得失守恒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

(3)电荷守恒

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

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

聚焦高考二

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

1、离子反应图像

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离子的共存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

实质:离子反应图像问题,归根结底,考查的实质仍然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图像

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加入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按照“强者先行”的原则,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只有当“强”的反应完后,“弱”的才能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及离子计算图像

离子共存图像要谨防离子共存的陷阱,特别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和隐性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注意物质间量的关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则和溶液电中性原则。

2、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基础图像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根据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将常考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成如下三类。

(1)量值-时间图像

图像中的纵、横轴分别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与反应时间(过程),将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体现在图像中。

该类题解答时要明确曲线“走势”代表的意义,并由此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再进一步确定改变的条件。千万要注意此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种量值不随时间改变时的点才是平衡点。

(2)量值-条件图像

将物质或反应体系的某种量值与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中的某一种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图像中。解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找出相关量值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将图像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关系,最后确定答案。

(3)量值-时间-条件图像

该类图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质的量值(如浓度、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与一种或两种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图像构成的特征是图像中有一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突变点(平衡点、最大值、最小值)。

解题思路:依建立平衡所需时间的长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时间短速率大)→确定影响反应速率的不同条件间的关系(反应速率大条件强)→再根据物质量值的变化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的移动方向应与由勒夏特列原理确定的方向一致。

3、电化学图像

近年高考中对电化学的考查出现了新的变化,以装置图为载体来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成为近年高考的新亮点。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破解关键:正、负极或阴、阳极的判断。

(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互变

原电池与电解池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中,放电时是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阴极反应相反,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相反。

聚焦高考三

化学实验的创新探究

1、球形干燥管的创新使用

(1)A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用来防倒吸,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2)B装置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边两层,可用活性炭对液体中的色素进行吸附。

(3)C装置是一微型反应器。该装置既可节约药品,又可防止污染。如铜丝在该装置中燃烧时,Cl2封闭在干燥管内,实验结束后剩余的Cl2不仅可以用水吸收,还可以观察CuCl2溶液的颜色。

(4)D装置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 可用于H2、CO2等的制取。

(5)E装置起干燥、除杂或缓冲气流的作用。

2、仪器连接的创新与改进

(1)仪器巧妙连接,取代启普发生器

(2)仪器创新连接,防止尾气倒吸 

a.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吸收气体。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小,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的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烧杯中的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

b.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小,使吸收液倒吸进干燥管中,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立漏斗式的功能类似。

c.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中。

d.脱离式:因导管没有与液体接触,从而无法产生倒吸。

e.液防式:通过改变试剂的方法达到防倒吸的目的。如吸收HCl时,HCl不溶于四氯化碳而无法倒吸,HCl从四氯化碳中逸出进入水中而溶解。

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整理:元素金属性强弱

 2017年高考已经结束了,那么2017年高考总分多少分?各科的总分都是多少?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年各省高考总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017年各省高考总分

 就全国的形式来讲,大部分地区的总分值还是一样的,如: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辽宁、内蒙、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重庆等27个省市还是750分满分。各科的分值详情如下: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文综/理综300分。

 个别改革地区的分值详情需要大家做详细的了解,比如江苏、上海、浙江和海南这4个地区:

 浙江地区的高考总分:

 上海和浙江地区2017年用的是3+3考试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选考科目,我们先来看浙江地区的总分:

 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笔试满分120分,英语听力考试满分30分;综合(文/理)满分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满分100分,由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科目成绩按各占50%的比例合成。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浙江的总分根据大家的选择而有所差异,即考生文化成绩总分按报考(含兼报)的不同考试类别分别合成。文理科一类为“3+综合+自选模块”的总分,满分为810分;二类为“3+综合”的总分,满分为750分;三类为“3+技术”的总分,满分为550分。

 上海地区的高考总分:

 2017年上海高考成绩满分660分,各科的分值详情是这样的哦: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满分均为150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任选3门:每门70分。

  江苏地区的高考总分:  

 江苏同样用的是必考+选考模式,其中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共440分。语文、数学分别另设附加题40分,总分480分。

 选测科目各科满分为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分为A+、A、B+、B、C、D六个等级。

  海南地区的高考总分:

 2017年海南的总分以900分的满分当之无愧的位据全国首位,语文、数学(文)、数学(理)、英语等科目的满分值均为150分,其中,英语科分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笔试部分满分值为120分,听力部分满分值为30分,听力成绩计入英语科总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满分值均为100分,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

金属性是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是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因此,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Cu。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例外:金属活动性:SnPb,但元素的金属性: Pb Sn)。

高考化学知识点1:判断化学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10.单质的还原性:单质与水或酸(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反应剧烈程度 越剧烈,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一种金属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金属性较强,被置换出的金属性较弱);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同一种非金属单质反应(反应条件越苛刻,金属性越弱 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1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金属阳离子(只有一种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12.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1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渐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渐强

高考化学知识点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依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2、根据金属原子失电子吸收的能量判断

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时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就金属原子失电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失电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失电子越难,吸收的能量越多,故根据金属原子在相同条件下失电子时吸收能量的多少可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3、根据元素的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

如碱性:LiOH。再如: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氢氧化物,则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aAl。

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判断

与水反应越易、越剧烈的金属单质,其原子越易失电子,该金属活泼性越强,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反应,与冷水不反应,Al与热水反应很慢,则金属性:NaAl。Fe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Cu与稀盐酸不反应,则金属性:FeCu。

5、依电化学中电极来判断

(1)就原电池而言: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人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就电解而言:电解过程中离子放电情况为:阴极:Ag+Fe3+Cu2+(氧化性),则元素金属性与之相反。

6、根据物质间的置换反应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向着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如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性强弱时,可将通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若铁片表面上生成单质铜(Fe+Cu2+= Fe2++Cu),则金属性:FeCu。

高考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 方法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1

氯气的反应

(1)、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2)、氯气与磷反应3Cl2+2P==2PCl3(点燃)PCl3+Cl2==PCl5(白色烟雾)

(3)、氯气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混合气光照爆炸;卤素单质的活泼程度比较)

(4)、氯气与水反应:氯水的多重性质(Cl2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不稳定性、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5)、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6)、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工业制漂)

(7)、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8)、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

(9)、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

(10)、氯气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12)、氯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现象?)

(13)、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

(14)、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2

氯化氢与盐酸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3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

(一)硫单质的反应(非金属性弱于卤素、氧和氮)

1.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三氧化硫)

2.硫与氢气加热反应

3.硫与铜反应(生成+1价铜化合物,即硫化亚铜)

4.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

5.硫与汞常温反应,生成HgS(撒落后无法收集的汞珠应撒上硫粉,防止汞蒸气中毒)

7.硫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硫化物和亚硫酸盐(试管上粘附的硫除了可用CS2洗涤以外,还可以用NaOH溶液来洗)3S+6NaOH=2Na2S+Na2SO3+3H2O

(二)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反应(弱氧化性,强还原性,酸性氧化物)

1.氧化硫化氢

2.被氧气氧化(工业制硫酸时用催化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某些悬浮尘埃和阳光作用下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并溶解于雨雪中成为酸性降水。)

3.被卤素氧化SO2+Cl2+2H2O==H2SO4+2HCl

4.与水反应

5.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6.与碱反应

7.有漂白性(与有机色质化合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太稳定,受热或时日一久便返色)

(三)硫酸性质用途小结

1.强酸性

(1)、与碱反应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除锈;制硫酸铜等盐)

(3)、与弱酸盐反应(制某些弱酸或酸式盐)

(4)、与活泼金属反应(制氢气)

2.浓硫酸的吸水性(作气体干燥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木条、纸片、蔗糖等炭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加热)

(3)、与木炭反应(加热)

(4)、制乙烯时使反应混合液变黑

5.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1)、制氯化氢气体

(2)、制硝酸(HNO3易溶,用浓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应物通常用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

小易裹在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6.有机反应中常用作催化剂

(1)、乙醇脱水制乙烯(作催化剂兼作脱水剂,用多量浓硫酸,乙醇浓硫酸体积比1∶3)

(2)、苯的硝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也起吸水作用,用浓硫酸)

(3)、酯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用浓硫酸)

(4)、酯水解(硫酸作催化剂,用稀硫酸)

(5)、糖水解(注意: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先加碱中和硫酸)

7.硫酸的工业制备

“四个三”:三个阶段、三个设备、三个反应、三个原理:增大接触面积原理、热交换原理、逆流原理思考:工业制硫酸的条件如何选择?(温度、压强用常压的原因、催化剂);从燃烧炉中出来的气体进入接触室前为什么要净化?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4

碳的还原性

1.与氧气反应(燃烧)

2.与SiO2高温反应(工业应用:制硅单质)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铜、氧化铁(冶炼铁用焦炭,实际的还原剂主要是什么(CO)?)

4.被热的浓硫酸氧化

5.被热的浓硝酸氧化

6.高温下被二氧化碳氧化。

7.高温下被水氧化生成水煤气。

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有哪些?

C + O2 == CO2

2C+ O2 == 2CO

C + 2CuO == 2Cu+ CO2

2C + SiO2 == Si + 2CO

3C + SiO2 == SiC + 2CO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C + 4HNO3(浓) == CO2 + 4NO2 + 2H2O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5

碳酸盐

1.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蛋壳、贝壳、钟乳石—CaCO3;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可用于食品发泡,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铵—NH4HCO3(氮肥);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钾肥);锅垢的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制普通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

2.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

(1)、相互转化: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化(实验现象;石灰岩洞和钟乳石形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不如碳酸氢钠剧烈;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杂质;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为什么不用碳酸钠溶液而用碳酸氢钠溶液等问题;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碳酸氢钠析出的原因:①消耗了水②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③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原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

(2)、共同性质:都能跟酸(比碳酸强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盐的检验)

(3)、稳定性比较:正盐比酸式盐稳定(稳定性:酸<酸式盐<正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HClO<ca(clo)2;h2so3<na2so3等)< ?="" p="">

(碳酸氢钠受热的实验现象;碳酸氢钙溶液受热的实验现象)

(4)、溶解性比较:一般说酸式盐的溶解性强于正盐如Ca(HCO3)2>CaCO3,反例:NaHCO3<na2co3< ?="" p="">

(5)、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某些反应的异同

①、都有碳酸盐的通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注意熟悉反应时耗酸量及生成气体量的各种情况下的比较。)

②、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

③、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等碱反应而碳酸钠不反应;

④、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3.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氧化物(氧化铝)

3.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 2020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 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2020

★ 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17昊福理综工作室出的高考化学一本通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1.定义:用来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即和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⑴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S、气→g、液→l)

 ⑵生成物不标明↑或↓符号

 ⑶除非特殊条件,反应条件一般不写

 ⑷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其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可以是分数(一般不写成小数)。

 ⑸方程式后面写出反应的焓变△H,△H的大小随方程式系数的改变而改变。

 ⑹反应环境在常温、常压下不需要标明,其他温度或压强需要标明。

 ⑺△H=生成物总内能-反应物总内能=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⑻对比焓变、△H大小时带正负号,对比反应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时,不带正负号。

 3.燃烧热和中和热

 ⑴燃烧热:101KP时,1mol的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

 注意①可燃物只能是1mol

 ②必须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常考的是H→液态水、C→气态CO2

 ③看清楚题意要求的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还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前者方程式系数不必刻意,如果是后者,可燃物系数只能是1。

 ⑵中和热:酸碱中和生成1mol的水放出的热量

 注意:

 ①只能是生成1mol的水

 ②实验测定中防热量损失的 措施

 4.盖斯定律

 ⑴含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⑵应用: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适应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条件下的反应。具体体现在:,则:△H1=-a△H2或

 则: 。即:方程式按照一定的系数比加减时,其焓变也必须按同样的系数比进行带正负号加减。

 阿伏伽德罗常数

 该类问题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为介质,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质量、体积、微粒数目、物质的量浓度等多角度定量的考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是高考中常见题型,通常以选择题判断正误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但题干中可能是陷阱重重,一不小心很容易掉进去。

 正确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注意一下方面:

 1.外部环境:通常提出是常温(25°C或298K)、常压(1标准大气压或101KP),对气体不适用22.4L/mol,但不涉及气体体积的如质量、浓度无影响。

 2.物质的状态: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时,应是标准状况下(0°C或273K、1标准大气压或101KP),并看清楚相关物质是否是气体,如常考的H2O、SO3、苯、CCl4、氯仿、乙醇标况下不是气体,不适用。

 3.物质及晶体结构(求算原子的量或化学键):稀有气体的单原子分子、白磷的正四面体结构、石墨的平面六边形、Si和SiO2的空间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单烯烃及NO2与N2O4的最简式相同、O2和O3混合气体求原子的量。

 4.特殊的摩尔质量:H218O、D2O、14C16O等

 5.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Na2O2+H2O、少量Na和O2生成两种氧化物混合物、Cl2和NaOH溶液等

 6.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水解,如Fe3+、Cu2+、NH4+、CO32-等

 7.离子晶体、原子晶体中无分子存在

 8.注意隐含体积,如NO+O2相互反应的混合体系、NO2和N2O4相互转化,求分子数。

 9.题干条件是否全,如有时候给浓度而无溶液体积,求离子数。

 10.弱电解质的部分电离,求算相关离子或分子数量

 11.注意“离子”和“基”的区别,如OH-为10电子,而-OH则是9个电子。

高考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相关 文章 :

1. 高二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2. 高考化学方程式复习总结

3. 总结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4. 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

5. 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6. 2017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

7. 2020化学高考知识点归纳

8. 2020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9.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10.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及题型

贵州历年高考分数线

2017昊福理综工作室出的高考化学一本通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通过学校报名;社会考生持4年前初中毕业证书报名参加考试;报名前提是考生已经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并且等级均达到报名要求(普通类考生4门必修科目要求全部等级为C及其以上且信息技术科目为“合格”,艺术类考生6门必修科目要求任意3门科目等级为C及其以上且信息技术科目为“合格”)

1、以我个人经历而言,学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你所能触及道德专业和身边同学朋友的层次。本人本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二本院校,平时难以接触到相关行业的前沿讲座,市场分析和各位大牛的现身说法。四年里一直和身边的同学闭门造车。从专业角度来讲,缺乏眼界。大四时想着能进个电厂就不错。之后读研到了现在的学校,研一阶段发现身边同学与本科同学有一点明显区别,起码都很爱学习,图书馆基本没有空座。所以接触的人的层次有区别(学习能力)

2、本科院校能提供你的平台也很重要,以读研为例,211985院校的学生很有优势,一定比例的学生不用考直接保研,本校生读研率较高。

3、社会活动方面:瞧瞧那些明星去得做多的学校,肯定多数也是有知名度的。所以见识也有区别。

4、就业方面:本科第一学历比研究生学历还重要,招聘企业非211985不要有的是。

贵州历年高考分数线如下:

2020年: 理科 本科一批 480,理科 本科二批 384、理科 专科批 180、文科 本科一批 548、文科 本科二批 463、文科 专科批 180。

2019年: 理科 本科一批 470、理科 本科二批 369、 理科 专科批 180、理科 体育类(本科) 308、理科 体育类(高职专科) 160、文科 本科一批 542、文科 本科二批 453、文科 专科批 180、文科 体育类(本科) 403、 文科 体育类(高职专科) 160。

2018年: 理科? 本科一批? 484、理科 本科二批 379、理科 专科批 200 、文科 本科一批 575、文科 本科二批 477 、文科 专科批 200 。

2017年: 理科 本科一批 456、理科 本科二批 361、 理科 专科批 200、文科 本科一批 545、文科 本科二批 453、文科 专科批 200。

高考现行方案:3+X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简称文综,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简称理综,分为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作为考试科目。该方案是到2019年全国应用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