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缺点-高考制度缺失
1.时隔多年,高考依然是我心中的噩梦
2.两会问题:是否取消高考户籍制度。 我方是应该,作为一个学生角度分析。
3.高考制度的利与弊作文200字
4.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有什么用?
5.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内容
时隔多年,高考依然是我心中的噩梦
做过各种各样的梦,噩梦居多。
噩梦又以两类居多:蛇和高考。
关于高考的噩梦,有的表现的很直接,就是梦里我坐在考场上,拿着卷子,一道题都不会做。心中的那种惶恐,真实得令人窒息。还有的比较隐蔽,比如梦到还有一个月高考了,我怎么什么都不会,试卷都没做,课本上的知识看到后面忘了前面,整个梦境都是焦急万分,有时候能着急几个小时。
这种梦做多了,最近两年慢慢有了心得。一般在最着急最绝望的时候,脑海里会现出一丝清明,在梦里会意识到,我好像已经毕业很多年了,不用参加高考了吧,肯定是在做梦吧,然后就拼命催自己快点醒快点醒。
记得有次梦到高考,去考钢琴。我也不知道一个不是艺术生的人为什么高考要去考钢琴,摔! 总之我心中忐忑地坐上琴凳,手放上琴键的一瞬间,我才意识到自己根本不会弹钢琴。可是下面坐了那么多观众和监考老师,那种感觉,说万念俱灰也不过分,最后活活给我急醒了。
听人说总是做这种噩梦是缺乏安全感和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不相信自己能表现的好,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投射在梦里,感觉自己是不安全的,不被保护的。
我现在仔细想了想,也分不清对高考恐惧是因为高考这件事,还是准备高考的那些年。
其实我没有考上高中。
很多人都是高考没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复读,我姨妈之前有个同学,高三念了八年,得了个外号叫八年抗战。而我姨妈自己也因为高考复读了两年,觉得有点丢脸,考上大学后改了名字。而我当时因为没有考上高中,去复读了一年,仍然没有考上。
农村的女孩子,我这种情况的,就是出去打工了。广州深圳的电子厂服装厂,各种流水线,镇上的地毯厂,这就是我们的归宿。
女孩们出去打工两年,慢慢变得花枝招展,二十来岁亭亭玉立起来,就近结了婚,过上一年半载就抱着小孩了。
我差不多也是这种命运了,甚至跟着村里其他小姑娘去了镇上的地毯厂参观。是那种老式的地毯厂,一个房间里立起来很高的柱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线。下面一排排姑娘坐在那里,左手一根线一根线往上织,右手一个小斧头一样的工具,砰砰砰地斩断线头。非常累,同村的姐姐跟我们抱怨说眼睛每天都异常地痛。
农村的女孩子没办法的,基本都过得比较辛苦,一辍学,立马出去打工补贴家用。
我的爸妈心疼我,想着让我出去打工前,先到技校学个技术,这样就不用做体力活了,出门打工什么的就可以靠手艺吃饭而不是一味下蛮劲。于是就想起我那个考上大学在别的城市工作的姨妈,因为她家附近有个技校,想让她帮忙问下那个技校的情况。
我的姨妈听了我的情况,问了我中考的分数,过了两天打电话过来,问我要不要去她那里念高中。她有一个朋友在附近一所高中当老师,说我的分数是可以进他们学校的。我思考了五秒钟,就同意了。
于是那年秋天,爸爸就收拾行囊送我去了姨妈所在的城市。
我该如何评论这三年的高中生活?只能说那段时间真的是改变了我很多。
一个乡下女孩到了城里,一口乡音,普通话都不会说,同学们天天讨论的林俊杰,周杰伦我一个都没听说过。我们那时候真没接触过流行歌曲,一首王杰的伤心一九九九都让我们惊艳,女生夏天也必须穿长衣长裤。可想而知我有多土,到了城里有多不合群。即便同学们都很友善,但是我也很难立刻融入进去。
比起这些,更让我难受的是寄人篱下。
我的姨妈和我们老家不在一个市,春节偶尔回去几天我也很少见到她,所以根本来说我跟她非常陌生。住在一个跟自己不熟的亲戚家里,那种尴尬可想而知,更何况一住就是三年。
而我的父母完全没有经验(其实也是因为家里穷,三个孩子在读书,对农村人来说负担还是蛮大的),他们以为我是不用花钱的。爸爸给我交了学费就走了,而我的一切生活费都是没有,我一切需要用钱的地方都要伸手跟那个我之前并没见过两次面的姨妈要。现在想起来我都会觉得难堪。
所以我节省了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每天在家吃饭,什么都不买,穿的衣服是我姨妈的朋友不要的。到了高三,学校给我们这些有望考上大学的同学安排了晚自修。平时都是六点放学的,现在给四十分钟吃饭时间,接着回学校自习到九点,有各科老师轮流值班。我没有钱在外面吃晚饭,所以都是一溜小跑回去,赶上吃晚饭就吃两口,赶不上就带杯水去学校。
那几年压力很大,又在青春期,长了很多痘痘,也没有人管。我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里只知道每天上学,完全不知道怎么处理,现在留了一些疤,导致皮肤很粗糙,这是我至今都很遗憾的事情。
你说我有问题怎么不问我姨妈?
我已经很久没有跟他们好好聊过天了,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多长?一年,两年吧,每天只说两句话:我上学去了。另一句是:我回来了。
我刚去的时候也想跟他们亲近下的,跟他们聊聊天,说说话。可是作为一个学生能说什么呢?基本就是班里同学的事情。而他们的反应是一个白眼:天天关心这些乱七八糟的,怪不得学习成绩那么差!
如是几次,我脸皮再厚也张不开嘴了啊,何况我本来就是一个脸皮很薄的人,慢慢地我就不再说话了,除非必须,多余的话一句没有。
说起成绩,怎么说呢?真的确实是不怎么样。不然为什么两年都考不上高中呢。
我的成绩在那所中学算是中等偏上。关键那所学校不太好啊。一共五个班,按成绩前70名一班,特优班哦。71-140,分入二班,重点班。而我,这个在我们老家高中都没考上的人,进了二班,成了重点培育对象。再说个直观点的例子,我们上一届的学长,成绩最好的都没有考上本科,所以可想而知有多尴尬。第一次全市排名,两万多考生,我排在9800多,难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
这个成绩在学校被老师讲,回来被家里挤兑。我的性格越来越敏感孤独,觉得很压抑。
我的舅舅也在同一个市,一年见不了两次。他话不多,偶尔见面也是让我好好学习。有次他跟我姨妈在外面议论我,说我去根本不是上学的,明明就是混的。
我已经忘了这些话这些事对我造成多大的伤害,我只是一直都跟他们亲近不起来。
家里人给我的温暖也很有限。我没有钱,所以也不好意思用姨妈家的电话打长途回家。而我老家是没有电话的,打电话要去邻居家。所以我经常几个月几个月跟家里人没有联系。学习也很辛苦,高一那年暑,我回家玩了十几天,然后开学就到了高二,下次回家就是高考完了。我有整整两年没有回过家。以至于在坐上回家的火车的时候,我都开始怀疑那个几百里外的小村庄是不是真的存在,爸妈有没有忘了我,我是否还记得他们的模样。真的是一点没夸张,近乡情更怯。
安全感的缺失可能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考试对我的压力非常大,所以现在才特别怕考试,经常做关于考试的噩梦。每次考完试都很揪心,进步了还好,考砸了简直悲剧。
可能那些年是我最努力的时候了吧,几乎没有任何。三年除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看会儿百家讲坛,几乎没看过电视,一次公园也没逛过。
然后就是高考到了。
别人高考都是父母陪着,我没有。我提前一天走了半个小时去考点摸清路线,然后高考那天就自己带了东西去了。
这前面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情。我的外公,非让我喝他给我写的符,说是镇静安神用的。就是用黄纸,裁成一寸左右宽,一面念咒一面写上咒语。我不肯喝,觉得那个没用,气得外公不吃饭,摔了两只碗。我没有办法,就吃了两天。
不知道是我心理素质特别好,还是符文起了作用,高考那两天,在我很多同学都紧张到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的情况下,我睡得特别安稳。全部考完那天晚上我没有喝符文,结果晚上就在梦里吓醒了,因为感觉这个题目也写错了,那个也错了,不过好在一切都结束了。
后面就是报志愿啦。我们那时候的高考制度很不人性化,要自己猜分数,摸黑报学校。提前几次摸底考试我们已经练习过这个技能,在这方面我有特异功能,那就是估分估地特别准,基本误差在五分之内。结果出来还好,真实成绩比我猜的高了四分,我去了一所大学,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已经足够。
高考完,打电话给我爸妈,说:我考完了。我家人很懵懂,什么考完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我高考了,他们对我经历的所有一无所知。说起报志愿,我爸妈让我自己看着报,管不了了,他们什么都不懂。于是我就自己填了志愿,回家了。
顺便说一句,我在快离开亲戚家的时候,一个人问我,你在姨妈家住了三年,怎么跟姨妈一点都不亲近?我笑笑不知道要怎么回答。那人加了一句:真是喂不熟的狗。
呵呵。
现在说起高考来真是五味杂陈。
我恨它,为了它,我变成一个特别沉默寡言敏感多疑的人,很自卑,常常缺乏安全感。我不相信自己可以融入到一个正常的亲密关系,不由自主把别人家和自己家分的很开。害怕婚姻,觉得到哪里,自己都是一个外人。
我又感谢它,因为它毕竟是平民的,一种对平民来说,稍微公平点的选拔方式。记得以前听过一个老师说:不要恨高考,没有高考你们怎么拼的过富二代。这话虽然说得绝对,然而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高考,我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那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后来我年纪大了一些,也可以理解我姨妈他们。他们不是对我不好,只是和我一样不知道怎么和我相处。他们也顶着巨大的压力,别人把孩子托付给他们,如果过了三年还是没考上大学一事无成,他们也没办法交差。
很多年后,我妈有次提出让我辞职去上海找工作。我说有点发憷,上海没有认识的人。我妈很惊讶,你心那么大,还会害怕?我也很惊讶,我怎么就不会怕?我妈说:你那么小就一个人去你姨妈家读书,自己去上大学,毕业自己一个人跑去广东工作,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我忽然心酸到想哭,想起那时候很多个独自哭泣的夜晚,谁也不是一开始就坚强,有时候真的是没有退路又没有依靠不得不如此啊。
两会问题:是否取消高考户籍制度。 我方是应该,作为一个学生角度分析。
首先我认为中国取消高考户籍制度不太可能,可能的只是尽量减少不同户籍高考时面对的分数与待遇差别。其次是要想了解中国的高考户籍制度就必须从我国的户籍制度说起,我国之所以实行现今全世界最严厉的户籍制度与我国国情是有关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各地区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我国地域广大这不用说,也不是严厉户籍制度实行的主要原因。因为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差不多,可美国就实行户籍开放制度。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地域之间发展严重不均,如果取消户籍制度,中西部地区人口必然大面积涌入东部发达地区,这样必然导致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管理与各机能崩溃。其次从治安方面考虑我国人口众多,将近14亿人口如果没有户籍制度管理难度会比户籍制度下管理难度增加N倍。而高考户籍制度就是现今人口户籍制度的衍生品,现在人们对高考户籍制度诟病最大的就是不同地区户籍的考生参加高考时所受待遇不同,这一点我不否认,但也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我是一名北京考生,而且2011年刚刚参加完北京高考。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必然拥护现今高考户籍制度。原因如下,北京地区享有的教育在全国属于前列,必然导致全国各地区考生在高考时会将学校意愿填入北京,如果高考户籍制度取消,也就意味着必然会有更多的考生考入北京,这样的话从北京地方考虑,北京地区的考生其权利将受到损害。这点外地考生或家长大可不必怨天尤人,每一个地方必然会为本地人提供便利与优惠,北京户籍的考生所享受的较外地考生录取分数低的政策是不会变的。有可能改变的只能是异地高考,也就是说以北京为例,非京籍考生可以在北京本地参加高考,但享受录取分数必然仍和其户籍本地相同。如果非京籍考生在北京高考也可享受北京本地优惠待遇,那也会出现和上述现象相同的一幕,全国各地考试都会涌入北京高考,造成北京考试崩溃。因此高考户籍制度绝不会取消,可能改变的只能是在现行户籍制度下尽可能缩短不同户籍考试的录取差异。
高考制度的利与弊作文200字
我想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分数这个东西十分熟悉,没错,每次心惊胆战的考试过后,我们迎来的就是分数,在中国这个实行应试教育的国家,分数俨然成为了万千学子学习的唯一鉴定方式,考大学要分数,父母好脸色要分数,分数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这些学生的命根子,分数制似乎已经深入人心,这也导致了一些家长的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理念,有多少小孩被强迫参加补习班?有多少小孩明明不喜欢,却还是被逼着练琴?有多少人能成为第二个朗朗?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这些小孩失去了他们本应拥有的快乐,而这些,就是应试教育的通病。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数。高考的时候学校会不顾学生的前途劝成绩差的学生放弃高考或更改志愿,简单说,就是考试成绩决定命运,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些例子还少吗?复旦大学博士生,各种名牌大学的案,犯罪,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吗?
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太多本不应该有的压力,分数决定一切,但潜在的优点却被忽视,分数俨然成为了老师衡量一个学生好与坏的“标准直尺”.再来看看美国,美国实行学分制,也就是分数放在最后,以品德,特长为衡量线,这比起中国的分数制,美国显得十分优秀,我记得有一个人曾经这么评价中西文化的差别,中国是小学严,中学逼,高中拼,大学混,外国是小学玩,中学混,高中逼,大学拼,这也就是中西教育的极大差别,本应是最该学习的高等知识,却被忽略,许多学子把大学当成是一种解脱,而不是拼搏的“战场”而外国则把高等知识当做重点,可以说中国一日不改变教育模式,想要超越?难比登天,有多少个大学生愿意拼?又有多少个“大学生”真的掌握了知识?一本名牌大学毕业证,就能让自己享受一辈子,谁还愿意去拼?现在的分配制度十分不公,一线工人的工资仅仅只是一个高管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这就是如今的现状,没有人愿意当一线工人,都在向着高学历进发,从而导致国家的一线工人量剧烈下降,高学历成为如今社会的现状,大学生当村官,大学生扫垃圾,试问拼搏那么久的大学,有什么用?应试教育,只是讲求知识上的丰盈,却把素质教育抛诸脑后,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大学生等高等学历的人的素质缺失,你还能看到多少人能扶老人过马路?你还能看到有多少人能在公车上让座?这是一种由应试教育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们一直在说减负,一直在说素质教育,试问,有效果吗?微乎其微,减负令初下就发生了家长不满老师作业布置少而冲进学校狂打老师的,我认为这就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副作用,分数制已经深入人心,要改变,谈何容易?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绝对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副作用”,不得不说,应试教育是一种相当于将人当成机器人来教学的方法,用比较普遍的话来说,应试教育相当于一种现代版“八股取士”只懂机械的灌输知识,而不懂得教育他们运用知识,将知识局限于一个范围,试问,世界上还能有多少个钱学森的存在?应试教育限制了人们的活性思维能力,只是局部的讲求知识的丰盈,而忽略了怎样大胆创新,不得不说应试教育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教育方式。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有什么用?
好处在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培养综合型人才,具体可参照
://.jiaoyuzhijia.cn/chenrenjiaoyu/chengrengaokao/200902/2137.html
但实际意义不大
你就看下面这个
应试教育如果不改革 取消文理分科有何好处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等问题(2月7日《扬子晚报》)。
高中文理分科之辩一度在坊间引起热议,如今它已成为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大问题之一,可见其受关注度之高。有识之士一直建议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比如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曾撰文称,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大大削弱了文科的水平;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文理分科,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效果。此外,包括教育部前副部长周远清、北大前校长许智宏等业内人士,也均反对中学教育进行文理分科。
毋庸讳言,这些学者痛陈文理分科的弊端,是高屋建瓴的判断,绝非轻率之言。北京大学前副校长王义遒曾如此评价文理分科:这种狭隘的专业教育模式,功利色彩非常浓。很多理工科生不知道《水浒》、《西游记》是谁写的,因为是名著,就以为是鲁迅写的。与此同时,一些文科生科学素养欠缺,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理工科知识都不具备。因此,坊间有一些论调,高中文理分科,让我们损失了一大批真正的自然科学家和真正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大师;诺贝尔奖呼唤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唤不来?这涉及到高中文理分科,文理分科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
打量这一观点,其潜台词即是,应该早日废除文理分科。问题是,废除了文理分科,是否民族素质就大为提升,是否就会大师频现,是否就能拿到了诺贝尔奖?答案自然不容乐观。众所周知,高中文理分科之所以大行其道,除了历史背景——沿袭和复制前苏联教育模式之外,一个最不容回避的因素即是与招摇于世的应试教育大有干系。
这么多年,我们为何出不了大师?我们的创新人才为何不够多?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为何分离?文理分科其实只是表症,深层症结则是缘于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甚至因为其一度主导一切的“马首”。借用中科大原校长朱清时的话就是,应试教育阻碍创新人才培养,而高考则是控制应试教育的那根“魔棒”。
可以断言,如果应试教育不死,仅仅取消文理分科,这种浅表化的小手术自然于事无补。可以想见的一个后果是,高中生因为文理合科,从而大大加重学习负担。笔者曾读到一篇博文,作者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理由是:看看在读的高三学生是怎样度日的!一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一科一章试卷,我们狠不得把一秒钟分成60分。这是文理分科后的状况,要是文理不分呢?再加三张试卷总共八张,怎么让我们受得了呢!不妨让我们专心地去学理或文吧!
现在,一些人谈起那些远去的文理兼修的大师,总是喟叹不已,比如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才华横溢,术业多攻,除了数学,在历史、音乐、画画、诗词等方面也皆有所长。除了陈省身,还有苏步青、钱学森等大师都是文理兼修。不妨作一设,如果这些大师生活在这个时代,终日为应试教育奴役,他们还会在少年时,有时间和闲心钻研其他兴趣爱好吗?钱学森曾忧心现在为何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当然不能怪文理分科,要怪就该应试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总体战略研究组咨询专家王渝生,在接受记者访时曾说,“我们谈了很多年素质教育,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依然实行应试教育”。这是实情。因此,如果应试教育不死,文理合科又有何益?要想实现取消文理分科后的愿景,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祛除应试教育,施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否则单纯取消文理分科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重学生负担,客观上助长应试教育
文理分科与不分科都荒诞透顶
笔者最近发现教育行业在争吵一个问题,文理要不要分科,其实这都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最重要的内容是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学过的东西关键时候都忘记了或者根本无用,那叫浪费时间。笔者毕业之后,发现大部分学习的内容全部忘记了,许多东西都得靠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所以我觉得分科与不分科都是教育的形式,真正地让孩子或者让出了学校的人能尽快适应社会才是最大的主题,说实话,我觉得作为笔者的远观,一直认为高中时期的教育不如直接职业化,否则你学再多的东西基本没用。也就是说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的结果什么也不是,笔者是学计算机的,但是学完之后两年不使用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但是笔者摆弄的是文字,所以后来出书写作,这是笔者的兴趣。我觉得高中阶段不如直接把兴趣定下来,直接职业化,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人才。也就是说提前进入职业化的道路上来。
我们现在看问题,大部分都是分析形式,而不是直接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解决,就是你进入了高等学府这样的人才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于是笔者大胆提出一个设想,那就是高中时期直接职业化,你想写作就直接学习文学,想学物理,直接学物理就成了。什么都学的结果是后来你什么都不专,什么都不会。在教育的过程中是浪费时间。是耽误每个人的时间,最大的优点是可能学校多了点儿老师,教育机构多赚点儿钱罢了。那么拿这个时间直接学习最感兴趣的该有多么好呢?不浪费时间,直奔主题的教育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提出分科不分科的形式化提议属于扯淡。我看直接进行职业化教育更好一点儿。
现在我们看看社会上的人,要么直接是专家,专门研究一个行业,要是每个行业都研究,那么你得研究一辈子。所以教育不能太扯淡。不能把学校当成公司,校长和教育不能不能把自己当成商人,教育时间越短越好,那样才能节省时间为明天的社会建设做贡献。笔者现在发现自己,就是靠写一直打造着自己的辉煌,发现过去学习的那些东西大部分无作用,而且如果把那些时间节省下来,那我的书将写成无数卷了,笔者对教育感到无比的担忧。
还有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等问题,在社会引发激烈争议。
高中文理分科废存之辩,已经延续多年,而今它已成为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大问题之一,可见其受关注度之高,更可见高考改革之迫切。
赞同取消文理分科的人,从学生、教师、家长到各界专家学者均有不少,理由大体是分科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窄,文科生自然科学知识不足,理科生则缺乏人文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不利,即无法培养全面的“人”。但文理分科究竟取消与否,绝非一个一蹴而就的命题。尽管包括教育部前副部长周远清、北大前校长许智宏、中科院杨叔子院士等专业人士,在多种场合都曾表示反对中学教育进行文理分科,而一旦落实到操作层面,很快便陷入了困境。
表面上看,赞同取消文理分科的理由似乎不无道理,实际上却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落于了一个窠臼:试图以取消文理分科这一相对浅层化的策略,来剔除高考制度的沉疴。换言之,即在相当大程度上,忽略乃至无视文理分科背后的根本性症结——无处不在的应试教育魅影,通过表层的应急式的疗法,来达到革命性的效果。这无异于一个奢望。
可以设想一下,文理分科取消了,是否民族素质就大为提升,是否就会大师频现,是否就能拿到了诺贝尔奖,是否就能出现一个又一个全面的“人”?无疑让人充满了困惑。一个事实是,在应试教育占据主导位置的今天,高考仍是一根魔力无边的指挥棒,师生都得围绕它旋转。在高考这一升学制度引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以知识教育为重点,突出记忆与背诵,哪怕是人文学科的教育,也是走知识化、技能化的路线。文理科都需要用考试分数说话,谁会真正关心学习这样的科目能增长多少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而一旦取消文理分科,一个高中学生恐怕有上十门课程,面对高考的升学压力,只会疲于应对,兴趣爱好、创新意识、人文情怀等等,都难免成为空谈。
从本质上讲,在没有破除应试教育的语境下,单纯地取消文理分科,只是一个隔靴搔痒式的权宜之计,不但于提高学生素质无益,还可能因“劳民伤财”而演变成为瞎折腾。长远来看,只有把教育对准学生本身,而非以应试分数为评判素质的终极手段,教育的内容才可能真正有益于受教育者人格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的教育,远非取消文理分科所能实现的,它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多元评价体系和升学制度、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配套改革的基础上。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内容
江苏高考方案改革10策
2009-06-09 20:36:46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介绍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时说:“十五”以来,江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项教育改革有序推进,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进一步巩固了教育大省的地位,江苏教育已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江苏的教育普及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年来江苏为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从1999年到2008年,江苏不停调整高考方案,渴望找到一个最合适的,都未尽如人意。10年中用了6个方案,其中实行时间最长的是94年到98年的“3+2”模式,5年。99年“3+3”模式、2002年“3+大综合”这两种模式只实行了1年就停止了,现在实行的是08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新方案,结果是矛盾重重,09年对这个方案进行了微调,结果如何目前还在观察中。从江苏省高考方案的不断调整中可以看出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改革的迫切和决心,因为教育是关于孩子成长、家庭幸福和国家发展的大计,然而改革急不得,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目前山东省的教育改革还在试行中,可以为我们带路。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各方努力下江苏省的高考制度会逐步走向健全。而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切身感受到目前教育制度的弊端,结合实际情况反复思考:江苏高考方案改革能否从以下10个方面做起?1、高考制度不能取消,但可以完善。让笔试和实际操作(实践能力)测试并行,目前实行的08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新方案要求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纳入高考,具体操作起来却十分困难,仅靠一些文字材料能证明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吗?必须要有严格、公开、公平的检测制度。2、08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新方案有一个新的变化:变“一考定终身”为多样化考试,就是把学业水平测试也纳入高考体系,结果导致全省各地高二学生狠学四门小高考科目,大大加重了高中学生的负担。而那两门选测科目虽然是定级无分,却是学生上大学的一个门槛,十分重要。而语数外直接算作总分作为录取高校的依据,学生更是马虎不得。我不禁很困惑:难道改变“一考定终身”没有更好的方法吗?其实,对待必测学科,我们可以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分成三次考,比如语文可以分成现代文学、古代文学、作文,每年都设置这些科目的考试,学生三年内可以自由选择要考的科目,如果成绩不理想还可以再考,取其平均分计入高考分数。这样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重视了学习的过程,又兼顾了个人能力和兴趣,岂不是一举三得?3、变“逼着学生学”为“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对待必测科目以外的选测科目任学生从中选择(不少于两门),选测科目除了我们现在规定的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还可以增加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考生在选考科目时要考虑到今后填报高校志愿时高校(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选测科目参加学习,自己决定是否考试,选测科目三年内可以考多次,取最高成绩,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学生自我不断提高。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实践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目前的高中生缺乏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学校关于“生命与健康”方面的教育严重缺失,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缺少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容易走极端,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注意。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教育者经常强调先成人后成材,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似乎学生有分数就有才,忽略了学生的品行和实践能力。这些科目的学习可以以学分的形式强制性地要求学生高中三年修习。5、注重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过程性评价,更有效地规范学生在校时的言行态度。现在都说学生难管,为什么难管?因为高校录取时最后只看高考考试成绩,而学生平日的学习态度、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则不在考虑范围。现在的教育只注重结果,完全忽视了过程,从素质教育层面看,不注重过程,怎么会有好结果呢?让科任老师根据学生平日的作业和学习态度给学生打分,最后计入高考成绩,这样可以有效地规范学生在校时的言行态度,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加强学校的教学效果。当然,这样必须要求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公开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评价,建立严格的监督体制,严惩腐败现象。6、让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尽快接轨。国外早就大力推进这一制度,让对书本理论知识感兴趣的孩子深造继续理论研究,对技术劳动感兴趣的孩子从事劳动进行社会生产,不但顾及孩子的个人爱好,还可以大大缓解目前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实际上,很快,中国社会的实情会证明:文凭并不等同于能力。种田不需要大学本科、硕士生学历。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其实在现代社会,老百姓应该明白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最终是为了实践,死学理论知识,不懂实践操作、人际交往,最终培养出来的只是“书呆子”,这么多年以来,中国培养出来的书呆子还少么?现在很多用人单位不要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大学生毕业后还要进入技校学习,这不是充分说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带来的严重问题吗?把寒暑原本用来补课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进行社会实践,写实践心得和报告,让孩子在社会实践的天地中享受到充分的自由和乐趣,因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7、目前江苏普通高中一个班的人数一般都在50人以上,甚至达到70人。人数太多,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建议实行小班教育(40人左右),如果教育改革后能够分流一部分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或进入社会工作,可以大大减轻高中教育的压力,,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受到更好更细心的关注。8、消除公办高中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学校本来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地方,现在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激烈的竞争中,学校变成了培养考试机器的地方,提升学生的素质变成了只要提升学生的分数就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明知道教育出了问题,可是不得不去狠抓死抓学生,同时也是最大的“受害者”,身心承受着考试分数的巨大的压力,甚至比学生更害怕考试。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生存的无奈,当然也涉及到个人的物质利益,如果让教师工资全面“阳光”,学校不得另外发放其他各类名目的费用(补课、加班、高考奖金等),就可以从利益上遏止教师一味问学生要成绩的行为,同时一定范围内教师实行轮岗,公平公办高中的,促进学生划片录取制度推行。不得仅凭学生平日分数评价学生,不得以学生成绩对教师进行考核。而用其他更科学的方法考核教师,把学生和教师都从分数中解放出来。9、学习山东省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高考成绩不公布,严禁炒作升学率”方案。每年高考之后,学校之间、市地之间都会上演一场分数大战,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考上一本的人数都会成为较量的主要指标。为了提高升学率,一些市地、学校一切围绕高考转,有的甚至提出“抓高考要抓出血来”这样血淋淋的口号。现在高中教育陷入了加班加点的恶性循环之中。高中教育不能再靠升学率“一俊遮百丑”,应该有全面而多元的价值追求,要引导学校从拼体力向拼育人转变。所以山东省禁止将考生个人成绩提供给各市地教育部门,禁止有关高考录取数量的考核、奖励与公布,从根本上解决各地存在的炒作升学率问题。江苏省可以仿效山东省这一做法,让学生凭密码自己查询考分和录取院校,高考成绩是他们的隐私,学校无权干预,更不得公布。10、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了保证改革得到切实推进和落实,教育厅必须要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加强暗访制度,发现学校有违规行为,一律严惩。否则,一切只是空谈。改革只是变相的加压,会引发更大的矛盾。正如水浒英雄鲁智深所言“救人须救彻”,咱们的改革也应该这样“改革须改彻”! 以上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江苏的教育改革,漠不关心只会害了我们的孩子,最终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