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山东高考化学,理综13题,求分析选项~

2.2014年四川高考分数线

3.2014高考考生新课标卷 怎样复习化学、生物

4.2015北京高考考试大纲 哪有

5.2023哪些省份加入新高考

2014高考化学北京,2015高考化学北京

 运用教学课件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接下来我搜集了高二化学选修四课件,欢迎查看。

高二化学选修四课件一:《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三节。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建议课时:1课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是必修2和选修4前两节知识的延续与提升,该部分的重点是盖斯定律的相关知识。前面已经介绍了热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也引导学生定性地感受了反应热。在此基础上,介绍盖斯定律,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变成了定量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

 该部分知识是课改新增的一个知识,所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近年各地高考题均会出现相关题目。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I第13题,北京卷第26题,海南卷13题江苏卷第10题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对键能与反应热、化学能与反应热,以及反应热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燃烧热、中和热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知识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用计算的方式间接地获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还不是很了解。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涵义的分析和论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帮助学生养成务实、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四、教法分析

 该节内容属于化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到以下教法:

 1、学案导学法――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学习重点,以达到上课预期的目的

 2、类比法――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从操场到教室,可选择多种路线为例,从途径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3、推理法――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4、实践训练法――例题分析、当堂训练

 5、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采用教与学互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思考,通过分析――对比――讨论――总结――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加工知识,并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前给学生准备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学案上列举多种计算反应热的习题,让学生课后小组探究,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就将习题分为几大类: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键能进行计算的;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由多个反应计算。前两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都能计算出来,只有最后一类,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最后一类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的重点,学生也会将注意力放在重点内容的学习上。

 2、知识铺垫:

 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提出问题

 下列数据△H1表示燃烧热吗?

 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那么,H2的燃烧热△H究竟是多少?如何计算?

 已知:H2O(g)==H2O(l) △H2=-44kJ/mol

 学生很容易就会得出:

 H2(g)+1/2O2(g)==H2O(l)

 △H=△H1+△H2=-285.8kJ/mol

 这样做既复习了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又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情绪,还为新知的掌握做铺垫。

 3、创设问题情景,讲解盖斯定律

 在学习盖斯定律的时候,采用创设以下问题情境的方式:“C(s)+1/2O2(g)=CO(g)的反应热如何获得呢?”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求学生掌握盖斯定律的涵义,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的计算方法)。了解若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亦可以由这几个反应的焓变相加减而得到。

 另外,还可以通过反应进程中能量变化的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在盖斯定律的理解上,从途径的角度帮助理解,来加深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4、例题的讲解。注意计算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化。

 在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的基础上,通过例题讲解有关盖斯定律的计算。该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化,尽量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

 5、归纳总结

 如对于盖斯定律这一概念教学当中,到最后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ΔH;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是ΔH1、ΔH2、ΔH3。如下图所示:

 6、加强练习,及时巩固,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将学案中的习题作为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巩固、落实了知识、锻炼了计算技能。还可以补充煤、石油、天然气燃烧的反应,这些物质燃烧时,其ΔH的数值都很大,进一步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唤起学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七、教学资源建议

 (一)使用学案,补充适当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也是计算性课型的一个基本特点。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和加强概念的应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所给的图示,也可以采用电教化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形象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以下难于理解的抽象知识,比如对盖斯定律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三)可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理解盖斯定律时,可用爬山或者是学生从家到学校可选用多种途径为例。

  八、教学反思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采用探究式教学,但其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对于化学理论的学习,通常还是采用讲授法,但传统的讲授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求知欲没有完全激发起来,所以我尝试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学案,开展了第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常见的反应热计算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继续使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盖斯定律,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二:化学电源

  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熟知电子守恒思想)、原电池原理的基础知识(原电池构成条件、正负极、电子流向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等);从能力上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从情感上来说,学生比较喜欢学以致用和科技前沿知识,对本节课内容很感兴趣。

 存在问题:学生对“氧化还原与原电池原理”理论掌握情况参差不齐;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欠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化学电源及其应用,初步学会制作简易电池,掌握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以制作简易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为例,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结合原电池相关理论,利用比较、分类思想,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成果展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问题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电池,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化学电源应用”的成果展示,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应用,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难点。不同介质环境下(中性、酸性、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问题驱动法,即以课本上的“活动与探究”展开简易电池的制作及原理分析,进而螺旋上升至燃料电池的原理研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学习方法。一是小组合作法――通过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二是归纳比较法――通过资料查阅,对不同电池的组成和应用进行归纳比较,感受化学的贡献与魅力;三是迁移联系法――通过讨论探究和迁移联系,抓住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这一重点,突破不同介质环境下,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这一难点。

  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与化学电源相关的科技前沿资料、教学课件;(2)准备常见电源(实物:纽扣电池、锌锰干电池、蓄电池)、学生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橙子、音乐卡片、多孔碳棒、电解槽、直流电源、发光二极管、电流计)、实验试剂(铜片、锌片、纯碱、白醋、0.5mol/LNa2SO4溶液)。

 学生:(1)查阅资料: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关注与电源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2)复习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原电池知识,预习化学电源;(3)设置4人小组,准备一个新鲜水果、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或金属片、音乐卡片。

 2.教学过程

 (1)实验设计,巩固旧知

 环节展开化学源于生活,并最终造福人类,为使学生能在课堂中学习知识,体验生活,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环节一:通过教材“活动探究1――简易电池制作”,组织学生利用自备的生活中的材料(新鲜水果、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或金属片、音乐卡片)组装一个简易电池,并测试是否能产生电流。

 环节二:回忆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判断简易电池的正负极、电子流向。

 设计意图通过环节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环节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和形成的条件。

 解决问题通过简易电池的制作与理论分析,巩固旧知,加深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判断。

 (2)引导探究,突破难点

 环节展开学生动手制作氢氧燃料电池,书写不同介质环境下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此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通过教材“活动探究2――燃料电池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实验方案,完成燃料电池的制作。4人小组交流讨论提出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闭S1,电解半分钟,观察并记录现象;打开S1,关闭S2,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相关结论。

 环节二:问题式引导,展开探究。

 ①打开S1,关闭S2后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说出能量转化的形式。

 ②电解Na2SO4溶液时的现象及生成的产物是什么?

 ③判断正、负极,判断电子流向,并书写Na2SO4溶液中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环节三:知识迁移,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在酸性、碱性溶液中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环节四:通过氢氧燃料电池制作及原理分析,对比迁移判断“甲醇―氧气―KOH溶液”燃料电池的正负极、电子流向。

 设计意图通过环节一,借助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质疑精神,激发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环节二,借助头脑风暴式提问,暴露认知困难,引导学生理解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通过环节三,让学生关注介质环境,暴露学习困难,解决疑问。通过环节四,实现知识迁移,总结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的判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 解决问题巩固原电池形成条件、正负极和电子流向的判断方法;关注电极反应式与电极材料、介质环境(酸性、中性、碱性)的关系;总结其他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的判断方法。

 (3)交流讨论,对比迁移

 环节展开成果展示,将原电池原理应用于生活实际,为此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组织学生活动,交流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化学电源的组成、特点及其应用);展示常见电源(实物和);交流讨论与化学电源相关的前沿问题(如:2分钟内完成电动车快速充电的电池,航天材料中的高能电池等)。

 环节二:组织讨论,分类研究。通过P43表2-6中各电池的总反应式的异同(“=”、“”)将化学电源分为一次电池(不可逆:如锌锰干电池)、二次电池(可逆:如银锌纽扣电池、铅蓄电池、镍氢电池),讨论各类电池的特点,并为下一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做好铺垫。

 环节三:判断表中各电池的正负极。

 设计意图通过环节一、二,借助“常见电源及应用”的成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确立“本位意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对比、分类、归纳的能力。通过环节三,借助判断常见电池的正负极,引导学生重塑原电池相关概念,训练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归一性。

 解决问题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电池的组成、特点与应用;运用原电池原理,正确判断各种电池的正负极。

 (4)注重环保,回归生活

 环节展开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化学电源应用广泛,其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设置开放性问题,进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解决问题明确“回收废旧电池”的重要性。

 (5)板书小结,突出重点

 设计意图板书服务于教学,通过“图表提纲相结合”的板书模式,展现出本堂课的整体思路,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教学反思

 1.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肯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学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2.教学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新课标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要求教师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例通过五个活动的设计:趣味实验(水果电池)的制作、探究实验与难点突破(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不同介质下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对比)、成果汇报及巩固提升(不同电池的正负极判断)、走向生活(环保意识)、板书小结(强调重点),使学生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结合原电池相关理论,利用比较、分类思想,同化和探究新知识,提高迁移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顺应新课标要求,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是我们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实践也证明这些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关注多样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例通过“情景―探究―难点―生成”的活动方式,采用实验探究法和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验和原理中寻找结合点,自主总结学习方法,并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同感。

2014山东高考化学,理综13题,求分析选项~

现在竞赛减少或者取消加分和保送资格(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省都这样?反正我们这边是),但是奥赛毕竟学的大学知识,数学化学物理到了大学竞赛生还是很有优势的,所以貌似作为补偿大学还是有照顾政策的。我们这边是这样的:

(1)如果你在竞赛里得到省级一等奖并且(注意并且!)进入省队参加国家级的竞赛,根据你在国家级竞赛获得的名次不同有不同的政策。我这里以化学竞赛举例——北大的政策:高考政策加10分和北京大学高考再降低30分录取的资格。在全国决赛中成绩突出者可以降低60分或者一本线录取,特别突出者直接保送。清华的政策:高考降低到一本线录取并可以选择专业的签约资格。一般保送都是到化学学院的。

(2)如果你在竞赛里得到一等奖但是没有成为省队的一员,你有资格参加“清华奥赛小冬令营”,根据成绩不同降分20~60分录取,并且可以获得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如果自主招生成绩优秀可以累计(现在是说可以,但是第一届具体操作方案不知道……)更多降分。北大也有类似的政策,大概是降分30~60,北大自招政策关于一等奖的更多优惠还在制定中。

这一组别的待遇现在还不是很清楚,因为原来他们有保送资格的,但是现在给取消了,所以有很多新的补偿的,但是具体的政策还都不明确,毕竟第一届。

(3)如果你在竞赛里获得省级二等奖(或者在某些省,是那些“没有资格参加省队选拔的一等奖”,因为有的省份一等奖给的特别多,但是大部分省一等奖在30多个),北大自招是会优先给降分的,这是一个经验性的说法……没有直观的政策,不过很多年都是如此,因为二等奖一直都没有加分和保送。不过近来也有二等奖可以参加小冬令营的说法但是我已经毕业了,就不太了解了……

(4)如果你在竞赛里三等奖的话……没什么用,大部分高中化学好的就能拿,给的很多,只能是在自招的简历里充一充门面了……

我原来是化学竞赛的,现在已经毕业了,以上都是听后来的同学和老师说的,而且省份和省份之间具体的政策肯定不同,你可以权作参考,具体还是问北大清华招办、竞赛的负责人老师一类……

2014年四川高考分数线

解:A.酸溶液、碱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显示中性前,随着氨水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之间进行,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随着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之间减小,所以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氨水的电离常数为:K=c(OH?)?c(NH +4 ) c(NH3?H2O)

,c(OH-)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成反比,随着氨水的滴入,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该比值逐渐减小,故B错误;

C.根据物料守恒,n(CH3COOH)与n(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由于溶液体积逐渐增大,所以c(CH3COOH)与c(CH3COO-)之和逐渐减小,故C错误;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醋酸和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二者的电离常数相等,所以溶液显示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故D正确;

故选D.

2014高考考生新课标卷 怎样复习化学、生物

2014四川高考分数线公布:四川文科一本551,二本500,三本476;理科一本540、二本475、三本446;文科专科参考线200,理科专科参考线180。与去年相比一本文科分数下降16分,理科下降22分。

成都七中的封凡在今年高考中获得第一名,他此前在化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已提前被北京大学相中。高考取得高分后,他拒绝了各大高校给出的高额奖学金或“热门专业”,依然选择就读北大的化学专业。

文科第一名唐旭奕的高考分数为650分,超过一本线99分。在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就读的这位宜宾女孩,已被清华大学金融专业录取。此前,唐旭奕曾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科大财大 理科比一本线超60多分。

2014年,川内五所211院校的录取分数均比过去两年均有大幅提高,其中电子科大和西南财大的理科录取分数线比一本线超出60多分。

2015北京高考考试大纲 哪有

生物:理科中较偏文科的一项,但还是有很多计算的项目。所以我建议你列表,把固定考的计算以及识计内容用导图的形式列出来,这样绝对清晰(还记得你当年学文科的时候 学政治是不是条路清晰呢?)

化学:很麻烦,特别麻烦(绝对不简单)所以我建议你买本王后熊的考点专题学案(有5本吧)。最后找你老师询问重点(估计你不喜欢问老师吧 但最后几十天了 不问后悔一辈子)化学老师一般都给你画个framework的(还不是框架的意思 就是差不多的意思)

但是,我说句实话,最后这三个月别人再怎么祝愿你 你再怎么努力,即使可以提升你也要理应的掂量某些事情了,我的意思是为了考试而学了,也不是你三个月提升上去不公平什么的。只是人提升需要磨砺与顿悟,这三个月你肯定最注意的是进度而不是……所以,希望你能保持好心态!(纯手打,看见你这个问题就戳进来了……O(∩_∩)O 若是帮到你一点就采纳啦)

2023哪些省份加入新高考

1、2015年北京市高考考试大纲可以到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2、今年二月,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正式发布2015北京高考大纲。其中,语文大作文二选一,数学加大图标试题,历史将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等。

语文:大作文二选一

2015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调整考试内容、试题类型和试卷结构。增加现代文阅读文字量,加强对“长阅读”的考查,在“参考样题”中,改编或者新增了《天坛之美》《天坛的轴线》《心灵的篝火》等三篇文本,文本的文字量较以往有所增多,意在加强对长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

同时,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了解”、“汉字书写的正确、规范、美观”;新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爱莲说》、《蜀相》等7篇古诗文,考查要求也从原来的“识记、理解”提升为“识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阅读”也会适当增加阅读文本的文字量。

其次,增加开放性试题的分值和比重,虽不再单设“阅读延伸题”,但将继续命制具有阅读延伸思想的试题,重点考查考生个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此外,2015年作文将设置二选一的试题。

数学:加大图表试题

数学科目《考试说明》包括“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参考样题”三部分。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贴近考生实际,突出试题的应用性。

2014年的文理科数学试题注重考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加强对考生读图、识图并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的考查。2014年高考北京数学文理科试卷都加大了以图表为载体的试题所占分值;文科试题符合文科学生特点。

英语:注重基础性、综合性

2015年英语学科对《考试说明》的修订, 以“巩固成果,稳步推进”为目标。新换试题不突破考试范围,在考点选择上不突破“语法项目表”的要求,考点分布、考点均衡和考点难度上都保持了相对稳定。同时,注重基础性、综合性,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参考样题”部分调整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政治)》(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与往年相比,总体保持稳定。

“试卷结构”、“考查目标与要求”没有变化,“考试范围”和“参考样题”部分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比如将“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改为“市场失灵”、“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改为“财富及其来源”、“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改为“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制”等。

历史:注重中国传统文化

“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与要求”部分保持不变。“参考样题”有部分更新 ,突出主干和重点知识,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考查载体,重在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水平。贴近教学实际,从历史角度关照社会与现实。强调学科思想与基本方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选样题既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又涉及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再则立足本国开拓视野,在比较中认知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发展历程,进而理解不同的文明和族群。

地理:更换4道参考样题

地理学科主要在“参考样题”部分进行了修订。通过更换参考样题,体现命题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进步。地理更换了4道参考样题,新换题目均选自2014年高考北京卷。以“巩固成果,稳步推进”为目标,保持“能力体系”和“考试范围”的完整性。新换试题无论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比例上,在主干知识的份量上,还是在图像数量、类型上都保持基本稳定。同时,贴近时代,突出考试的教育性。

物理: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物理科目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均没有变化。主要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现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是历年北京物理卷的特点之一。

物理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物理学问题。通过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思考,不仅能通过分析问题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及学习物理的兴趣。

此外,回归教材,注重从教材中选取素材,引导中学教学重视教材。注重基础,以中学物理的典型情境,深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思想,考查考生对物理思想的领悟及对物理方法的理解。

化学:注重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化学)》(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与2014年《考试说明》相比较,“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查内容”等理论层面的要求保持稳定,未做调整,而在保持原有题型数量和结构的基础上对 “参考样题”进行局部调整和更换。

“参考样题”的变化体现高考化学试题“起点高、落点低、重基础、提能力”的特点,注重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试题中所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也更加外显化,解题的思维脉络更加贴近和再现学生学习的认知思维过程。

生物:更换三道参考样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理科)》生物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内容与2014年保持一致,对“参考样题”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新调入的参考样题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三道新换入的样题分别代表了“从生活中出题、从教材中出题、从实践中出题”的命题理念。

2023加入了新高考的省份有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福建等。

2023新高考的省市: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共计14个省市。2023旧高考的省份: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

高考改革新模式是实行“3+1+2”模式,高考考生文化总分750分。“3+1+2”模式包括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语文)、数学和外语(包括笔试和听力)三门科目,以及由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的三门选修科目。考生首先从历史和物理两个科目中选择一个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和地理四个科目中选择两个作为连任考试科目。

新高考是最早在浙江和上海试点,改革从2014年启动,2017年高考实行。第二批实施新高考的是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个地区,已于2017年9月开始启动,也就是说在2019年高考时。第三批实施新高考的地区也就是在2018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时开始启动,这些省份分别是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河北,江苏。

新高考的赋分政策

新高考等级赋分就是作为一种相对性评价制度,等级赋分是根据某一考生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对其进行评价。由于选考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3+3模式:省份有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第1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采用原始分,第2个3为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采用原始分,1为物理或历史,也采用原始分,2为另外两门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