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谁提出高考这个制度?

2.中国高考什么时候恢复的

3.恢复高考是谁恢复的

4.几年恢复的高考

5.中国哪一年恢复高考

恢复高考是谁提出的知乎,谁恢复的高考

在经历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政府决定恢复中断多年的高等教育和高考制度。这一重要的决定是为了充分利用全国范围内的优秀人才,提升教育和科技水平,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1977年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也是这个重大决定实施的开端。

1977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邓小平开始领导改革开放,政策逐渐转向实用主义,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一年,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恢复高中毕业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制度。按照通知的规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五个科目,分为两天进行,第一天考语文和数学,第二天考外语、物理和化学。

在恢复初期,高考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由于长时间的中断,缺乏经验和基础设施,许多地区的高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考试条件也相对艰苦,没有多少考场和设备,大多数考生还需要走很远的路程去参加考试。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恢复高考制度的步伐,相反,它激发了许多人的热情和责任感。

自1977年以来,高考制度已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变革,在政策、科目和时间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是高考作为中国教育制度中的巨无霸,它一直引领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变革。高考不仅是普及教育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更是体现了中国教育公平和竞争的核心价值观。

是谁提出高考这个制度?

1977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就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看法,他坚定地说道:“要恢复高考,要在党内造成一种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邓小平的倡议下,高考终于恢复了,全国的大学生都激动极了,对他们来说,这将是自己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大家纷纷涌上街头,高举横幅,上面写着:“小平您好!”。

恢复高考

自1977年恢复高考,高考制度便一直沿用到了今天,时至今日仍旧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最大出路。很多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不理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高考,但结合中国国情来看,只有高考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和命运,只有通过高考,出身不同的我们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伟大领导

中国高考什么时候恢复的

张之洞等人。

邓小平主持恢复了高考。

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恢复高考是谁恢复的

中国高考1977年恢复的。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取文凭学历的惟一途径,还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学历教育等途径,所取得学历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历。

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题,每年的6月7日、6月8日考试,高考试卷分为全国卷和各省份自主命题试卷等。

恢复高考的意义: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莫定了良好的基础。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4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几年恢复的高考

高考在1977年恢复的,是邓小平提出的。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恢复高考的意义:

在高考恢复40周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高考制度?笔者认为,尽管高考有其局限,但总体而言,恢复高考40年来,通过高考的公平竞争,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的学生,经过培养造就,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这些年的经济腾飞,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不可分。

而且,高考制度还具有以考促学的功能,它在促进民族文化和教育发展,包括维护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等方面,也起着巨大作用。我们在看到高考弊端的同时,应充分肯定高考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种测量工具,考试让所有应试者接受相同的挑战,将个人的才学和能力放在首位,因而历来被视为可以客观公正地选取优秀人才的公平尺度,或称“量才尺”。高考作为公平选拔人才的手段,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它摒弃了权力、出身和人际关系对选才的干扰,保证了个人凭才学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中国哪一年恢复高考

1977年。根据搜狐网信息显示中国从1977年10月21日开始恢复高考。中国在1952年才开始设立高考制度,但在1966至1976年因文化大革命又取消了高考,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支持了恢复高考的建议,于是在同年10月21日,教育部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制度。

中国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恢复高考。

恢复高考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是改善社会风气。恢复高考后,招生采用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使原来盛行“走后门”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净化了社会风气。恢复高考的最大社会意义就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改善了社会风气,使中国社会从此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从此,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意识,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信念,不仅向整个教育生态系统蔓延,而且逐渐扩展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二是促进社会流动。表面上看,高考不过是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但是,它的社会作用却远远超出考试、招生、教育。就其本质而言,高考是由国家主持的、对年轻一代完成基础教育任务之后,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基础性社会分工。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凡通过高考进人高等学校的,毕业后即成为脑力劳动者,农民即转为城市居民,年轻人高中毕业后,高考是他们一生中决定性的第一步。这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高考、每年高考都像盛大节日一样的根本原因。高考能够改变命运,使许多人跳出农门,成为“准干部”身份的大学生。在当时,高考可以改变人的身份和地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相当强大。许多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以及在工厂劳动的青年,从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直接上到大学,变化的幅度相当大,毕业后多数走上重要岗位,许多人日后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恢复高考在当时犹如一声号令,使全民的精神为之一振,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它荡涤了“读书无用论”“唯成分论”的浊流,为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吹来了第一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恢复高考是拨乱反正的重要举措,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走上健康的轨道,在使中国社会由乱而治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青年从迷茫、躁动、灰心转为积极、冷静、向上,社会秩序得以恢复,中国社会得以重新走上正轨。从此,高考一直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