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政术语归纳,高考政治时事范围
1.国家最新时政在高考哪科会考
2.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范围与要求
3.河南高考政治范围是什么
4.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2011高考政治和历史热点
政治热点:
1.国家的宏观调控;
2.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4.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5.朝鲜半岛问题
6.胡锦涛访问美国 中美关系
(1)长效热点:
①边疆问题:新疆、西藏、台湾的历史和现状(祖国统一、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
②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③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中法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④民主建设: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历程
⑤大国崛起;中国崛起成为热门话题
⑥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问题:(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层面)。
(2)时事热点:
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中国古代: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当今:低碳经济与城市未来等;
②祖国统一问题、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问题(“治疆”新思路:稳定与开发并重)
③制度创新问题:中国古代、建国初期的制度创新(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改造、外交政策等方面);党在关键时期的重大决策和指导(一些重要会议和活动,包括自身建设等);英、美、德等国依据本国国情进行的制度创新等。
④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公平问题(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问题(如罗斯福新政,福利国家的建立)
⑤教育改革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
⑥民主法治建设:城乡同票同权等
⑦社会转型问题: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化过程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的转变(特别是近代文化思想)。
(4)周年纪念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61 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企安庆内军械所;美国南北战争;
1871 巴黎公社;德国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1881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
1901 《辛丑条约》签订
1911 武昌起义
1921 中共一大
1931 九一八事变
1941 皖南事变
1951 西藏和平解放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
1959—1961 三年经济困难
1961 不结盟运动兴起;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登上太空
1971 中国重返联合国:乒乓外交;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
1991 苏联解体
2001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加入WTO ;美国911事件
国家最新时政在高考哪科会考
文化: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化里面可以考考,哲学中的原理可以自己提炼一下。
经济:经济体制改革,金融监管一块;考物价是一直以来的主题,还有三农问题要一直留心,绿色低碳经济要看。
13年在还要召开G20,有可能会考经济生活的开放性经济这一块。
政治:十八大的召开可以考政治生活的知识,也有可能文化、经济。
看到材料就想到书本原理,多看看报纸,就可以做到材料和观点一一对应。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范围与要求
政治。高考时政的考察范围已经公布,考察内容从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国内外重要时事,高考政治考试中80%以上题目都与时政有关。高考时注意调整作息时间,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太过紧张,保持大脑活跃。
河南高考政治范围是什么
相信不少同学正在苦于复习且找不到复习方向,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思想政治经济生活考试范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政治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 货币
(1) 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 价格
(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
(1)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1) 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
(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 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
(1) 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 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 保险
(3) 融资
7.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 国家收入的分配
(1)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 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 征税与纳税
(1) 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 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相关 文章 :
1. 2020年北京高考时间表
2. 2020年高考时间安排
3. 2020年北京高考新政策,高考改革北京
4. 2020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5. 2020年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河南高考政治范围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高考政治科目考试的范围主要有生活政治,地理,政治,现代政治以及世界文明治理政治,中国现代政治知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政治科目的考试的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发展观。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线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三部分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
(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的性质和地位中国***的性质;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
(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四部分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
2.中国***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