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人数2023年多少人各省

2.模拟政协对高考有帮助吗

3.如何看待高考外语分值降到100分?

4.新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

5.教育文化功能的回归,技能思维与文化智慧的统一?

6.2019年新高考6选3如何选择,组合选择分析

高考改革讨论,浅谈高考改革论文

以后不会取消高考。

目前,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选拔优秀人才、保证教育公平起着重要作用。高考是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方式,通过统一的考试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虽然高考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倾向等,但取消高考需要建立起更为科学、公正的选拔机制,并且需要经过全面的社会讨论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因此,以后不会取消高考。

高考人数2023年多少人各省

新高考改革,除了走班、排课、选科等热门话题讨论,还涉及到一个核心概念“赋分制”,那什么是高考赋分制呢?

什么是高考赋分制

是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只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考生各科成绩,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以各科“必考题70分+加试题30分”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

赋分的关键在于,要明白考生选考的分数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根据这个排名区间确定所在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赋以对应的分数,计入高考成绩。经过这一套流程下来,考生的高考最终成绩就出来了。不论分数论档位,考生的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才是决定选考最终成绩的因素。

更多关于什么是高考赋分制,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模拟政协对高考有帮助吗

根据过去几年高考的趋势来推测,考生数量应该会有增加的趋势。

一、全国高考人数

每年高考是中国的一项重要考试,涉及考生众多,考试时间也在不断地调整。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2013年全国高考人数达到了945万人,而2017年则达到了97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二、各省高考人数

1、由于各省的经济、人口和教育水平的差异,每个省份的高考人数也有所不同。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湖南、广东和河南,高考考生数量也分别达到了130.91万人、119.97万人和117.98万人。

2、而且难度急剧降低,导致考试分数遭到强烈质疑,之后教育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考试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高考改革

1、近几年来,高考改革一直是教育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以完善招生制度、提高考试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2、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推行“多样化评价”模式,打破传统的笔试和面试形式,引入开放性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总之,目前随着科技和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高考人数也在不断增长,而教育部和各省政府也在加强改革和监管,以确保每个参考考生都能公平、合理地参加高考,并取得应有的成绩。

四、高考费用

1、参加高考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包括报名费、考试费和材料费等。具体费用标准各省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考费用也在逐年增长。

2、为了保障特困家庭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权益,教育部和各省政府也推出了相关的资助政策,例如资助报考费用和提供生活补贴等。

五、高考对社会的影响

1、高考作为中国学生走向大学的重要关口,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而且对整个社会均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高考的改革和改进也是历届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

2、通过对高考制度和方式的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教育公平,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质量和素质水平的升级。同时,高考也引领着全国社会对教育问题的讨论和探索,促进了全民教育意识的提高和思考。

如何看待高考外语分值降到100分?

首先,“政协”指的是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政治组织,由各界人士组成,旨在协商政治议题并提供咨询意见。其次,“高考”指的是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是中国大陆高中生普遍参加的一项重要考试,考试结果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能够进入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系统的标准之一。因此,如果我理解正确,你的问题是关于政协如何帮助高考的问题。

首先,政协可以为高考提供宝贵的咨询意见。政协由各行各业的代表组成,其中包括教育界的代表。这些代表可以提供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高考制定政策和计划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例如,政协代表可以提供他们的专业意见,讨论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难度等问题。

其次,政协还可以促进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政协可以提出关于高考改革和创新的建议,并协助政府和教育部门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政协代表可以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就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推动高考制度的不断进步和优化。

总之,政协对高考的确有帮助。政协可以为高考提供咨询意见,促进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使高考更加公平、公正、科学、有效。

新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

每年高考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或是讨论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状元”,或是议论本科录取率在40%左右,或是争论新高考改革的利与弊,都引起家长们津津乐道。

而有一个话题却让众多家长心中憋屈太久,那就是外语该不该作为高考主考科目,满分150分是不是太多了,现在终于有人为家长呐喊了,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表示,建议将高考中外语科目的分值降至100分。

01

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接受采访明确表示:“提议高考外语分值从150分降到100分”。

庹庆明作为一名中学校长,他深知外语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困难,很多学生为了学好英语,大量背诵单词和语法导致外语科目浪费过多时间而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以至于很多学生有偏科现象,尤其在经济落后、教育落后的地方,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而最终的结果是只为了在高考中考取高分,考出高分,上了大学,四年时间很多学生又把英语还给了老师。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大多数学生是学的“哑巴”外语,大多数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就业规划用不到外语,可谓是外语“用时太多,用处不大”,庹庆明一席话赢得众多家长和学生同感和支持。

确实如此,用了十年时间学习外语,可学的是“哑巴”外语,可学习的结果只是为了应试教育的考试,特别是对外语的用处,大部分人是不用外语的吧,所以庹庆明提议把高考外语分值降到100分自然赢得大家支持。

02

我个人比较赞同庹庆明的提议把高考外语分值降到100分。

虽然说我的外语成绩从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学一直很不错,高考英语成绩125分,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次性通过,都考了460分左右。(高考外语不单单是指外语,还包括日语等其他语种)

可事实上,不考研的我,毕业直接参加工作,根本就用不到英语啊,而且我的英语成绩虽高,但我完全是“哑巴”英语,认识单词却不会读它,更不能轻松和外国人对话,工作三四年,也像大多数人一样把它还给了老师。

但是我们要知道,为了考高分,我曾为它奋斗了多少日日夜夜,我记得高中时期每天早自习就是背单词,吃过早饭到班里还是背单词,上完晚自习回到宿舍也会看一遍单词再睡觉,真的是辛苦啊。

所以,我是比较赞同庹庆明先生的提议把高考外语分值降到100分,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是降低外语分值并不是说它不重要,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外语。

比如学生语言天赋强,从小立志当外交家,那当然注重外语口语知识学习;比如学生未来有出国打算,那当然也不能放弃对外语的学习。

而且为了紧跟国际步伐,我们肯定要学习外语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但不能把它的分值赋予太高,分值太高就会让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增加学生负担,就会让人感觉外语有一点“喧宾夺主”的味道了。

第二点是外语实际作用真不大啊,“用时太多,用处不大”真是完美诠释了。

想一想,千万毕业生有多少人在工作中用到外语了?想一想,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人用到外语了?

以国内环境来看,外语的实用性真不大,但我们不能说外语的实用性一点也没有啊,在一些高端科技或论文发表上外语的用处比较大,在一些国贸交易或旅游业上外语的用武之地也不少,因此让热爱的人做喜欢的事真的比较重要,所以从实用性上,外语在高考的分值也应该降低。

03

新高考“3+1+2”选科模式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的局面,更让更多学生的学习多了选择性、积极性。

那考虑到基础建设和学习实际情况,确实应该降低外语在高考中的比重了,这里我有几点建议浅谈下。

第一点是降低外语分值,开设文体兴趣课程,比如篮球、足球、音乐、书法等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选择,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

第二点是降低外语比重,增加文化类课程,比如《诗经》、《论语》等具有中国文化课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三点是在小学时把外语作为一种兴趣来培养,高考把英语作为赋分科目,这样可以减轻学习负担,也让喜欢英语的学生得到发展,两全其美。

当然,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提议把高考外语分值降到100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我也仅是谈了自己的看法,对错不论,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教育文化功能的回归,技能思维与文化智慧的统一?

新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如下:

高考改革从2019年开始。

明确2019年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2年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19年6月底前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高考改革内容

其实从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人们就在关注和讨论,这样的选科到底好不好?怎么样选择才是最好的?选科确实是未来高考生们的一大难题,有20种搭配,就看你怎么去抉择了。

这相当于把选择权交给了每一个考生。还有一点的就是关于英语,英语成绩不再是取决于高考,而是一年两次考试,取最好的成绩,大大降低了难度。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选择建议:

1、选科,有哪些重要参考指标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2、选科与未来选专业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2019年新高考6选3如何选择,组合选择分析

请阅读。 请关注。

纵观近五年的高考改革趋势,可以得出技能思维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高考文化能力已经悄然恢复的结论

今年的数学高考是一场悄然的变革,耳聋、题海战术不再奏效,有可能将数学引向生活,特别是自我生命的认知,注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明白这种趋势,高考复习可能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题海中胡搞。

在人们看来,“文化”是一个空泛而神秘的概念,一提到教育有文化使命,高大上就让人捉摸不透。

我们将揭开文化的神秘面纱,解读教育的文化功能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见文化失落的教育有多荒谬,影响有多大,关系到所有市民的幸福。

其实,狭义的文化就是认识自己的智慧,与认识自然智慧的科学不谋而合。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狭义的“文化”。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所有的精神产品,显然包括科学理论。

文化素养是认识自我的素养。 例如自爱和他爱素养、道德和个性素养等。

“自我”是相对于“自然”,以“我”为认知对象的哲学概念。

弗洛伊德把自我分解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概念。

“本我”是动物的自我,主要指欲望; “自我”是指以自己为认知对象的自己,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 我是理想的自我。

其实,我们习惯性地迷失自我,陷入忙碌之中,受“本我”的支配,人生如梦。

“自我”是自觉地观察、思考、控制自己的概念,引导本我进入超我的现实自我。

文化解决两个核心问题:自己是谁,走向何方。

对两个大问题的不同解答,构成不同的文化。

儒家文化认为,自我追求仁义礼智信的生命,走向“忠孝”,实现功名。

道家认为,自我是追求独立自由的生命,反对礼教,回归自然。

我们的教育终于觉悟,练习题海让孩子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

文化缺失教育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在每个人眼里都是显而易见的,很多高分的孩子变成了崇尚个人主义者,爱情信仰丧失,道德沦丧,人为悲剧太多。

头三年,讨论命题必须渗透到文化中,但一直徘徊。 因为不能把抽象的文化强行嵌入高考。

去年,全国作文“人”字书法飘红彰显的人生智慧,是文化功能复活的生动例证。

今年高考作文所要求的创新人格,也是文化功能的体现。

文化如何体现在知识教育中? 这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特别是在教材编写中体现得非常清楚。

知识是人类认识智慧的结晶,但如何脱离现实生活,接触自己的生命,启蒙探索知识的热情,是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知识本身不是思维,而只是思维成果的展示。 知识只有向两个大方向发展,才能与智力相关,与生命接轨。 一是技能训练,即运用知识形成的思维。 二是挖掘文化内涵,培养思想。

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较深,技能训练是知识教育的重要特征,已成为高考的基本命题导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检测技能仍然是主要命题方式。

只要检查知识,就不能不检查技能。

理科第一的技能思维反映了自己的科学才能

那么,技能思维与文化智慧有关吗? 如果技能思维鲜明地表现出学科思维的特征,那就反映出学科的才能,数学好就有数学才能。

思维才能的发现是对自我生命的重大发现,是文化智慧的重要体现。

在某些学科训练中,自我发现思维要顺畅有效,不能讨厌,不能感兴趣。

这是才能的强有力信号。

但是勤奋才能发现才能,对于浮躁的懒汉,哪怕是天才,也是一窍不通。

同时,必须是自然的兴趣,也就是在训练中发现的,与老师等其他因素无关。

虽说老师很有魅力,但如果喜欢某个学科,那就不是才能的标志。

问题在于,莽撞的训练使人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在哪里,不能自觉发展才能,把兴趣发展为爱,把爱升华为信仰,树立终身发展理想。

高考技能改革在哪里? “灵活性”,即技能型轨道容易走上死胡同,要把技能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这正是才能发展的方向,要深入发展技能思维,向创新方向发展自我才能,不能固守狭隘的技能思维,要举一反三,融通相关技能,增强综合思维能力。

今年的数学尝试很有趣。 采访文化素材,本来是需要文化素养才能深入理解材料的。

二文科技能思维与文化智慧融合

文化智慧表现为思想,文化思想是对“人”的自觉智慧,是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成果,表现自我独特的思维及其过程,反映自己的文化才能。

文科教材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动的文本,如语文文本、历史史料; 二是理论知识,例如政治教科书。

前者容易让人感兴趣,后者容易陷入教条记忆:失去了科学的教法和学法,两者都变成了无聊的技能训练。

文科教育要唤起孩子探索自我生命的热情,把学习升华为生命的重构,把培养独立思想与现实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在思想指导下开拓新行为,重塑自我道德和个性。

历史就是从纵向视角探索自我生命,政治就是从横向视角探索自我生命,都充满了人的治世智慧。

学历史,对古代的治国智慧完全没有热情,是院式教育;学政治,不研究社会,是与认知自我的文化智慧无缘的。

作文是典型的语言训练技能,也充满了了解自己的文化智慧。

但是,有多少孩子把作文看作是害怕,在作文中完全没有体现出认识自己的智慧呢?

只有作文与人的融合,才能激发写作的欲望,探索通过作文认识自己的智慧。

没有思想的作文往往是灾难,没有文化智慧的文科远离自己。 这是文科长期以来的痼疾。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破冰的曙光。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讨论高考改革的方向。

稍后,我们将分学科具体阐述其文化功能,敬请关注!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批新生即将迎来入学的第一次月考,这次考试既是学生们是否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一个考验,也将同时衡量学生自身的各科学习水平以便尽快选择合适自己的科目。

6个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选择3门进行考试,一共会出现20种不同的选择方式。

很多学生和家长们看了上海高考和浙江高考的实际情况,都开始谈“物理”色变。

所以这次我们按照组合中是否有物理课目以及参考之前的统计结果进行分组分析: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这些科目呢?

含物理组--偏理科类(思):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物理-生物-地理;

含物理组--偏理科类(背):物理-化学-历史;物理-生物-历史;

含物理组--偏文科类(思):物理-化学-政治;物理-生物-政治

含物理组--偏文科类(背):物理-历史-政治;物理-历史-地理;物理-地理-政治;

不含物理组--偏理科类(思):化学-生物-历史;化学-生物-地理;

不含物理组--偏理科类(背):化学-生物-政治;化学-历史-地理;化学-地理-政治

不含物理组--偏文科类(思):生物-历史-地理;生物-地理-政治;

不含物理组--偏文科类(背):化学-历史-政治;生物-历史-政治;历史-地理-政治。

稍微解释一下分类方式:

1、含物理组合10种和不含物理的10种分开;

2、文理科不是按照传统的文理科分类,由于生物和地理科目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文理均有不少侧重点。

故依照从偏理科至偏文科如下排列: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3、括号(背)表示知识点需要背诵的偏多,(思)表示在一定的背诵内容基础上,需要思考知识,灵活掌握发挥。

那么今天我们就开始分为八个部分,按照分类组合逐一进行分析:

(一)含物理组的偏理科科目组合(思)

这种组合包含3个具体的科目选择方式:

物理-化学-生物

物理-化学-地理

物理-生物-地理

这类组合普遍都是属于两理一文的组合方式(包含传统理科三门的情况);

1、物理-化学-生物;

传统“3+X”考试的标准理综组合,即使放到新高考改革后,这种组合依旧有一定的人群选择。

其中这种科目组合与传统的理综区别主要在(天津地区):

传统理综: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取卷面成绩;

新高考改革:物理100分,化学100分,生物100分;取等级赋分成绩;(等级赋分制)

可以发现物理在这三门中的分值比重其实是下降的,而且由于物理题目普遍偏难。

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

一、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幅度优于文科水平;

二、目标基于985/211工程类院校的学生们;

2、物理-化学-地理

如果家长们对大学的专业分布有所了解的话,就一定会知道地理类专业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理科的。

地理科目中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几乎每一点都围绕着各种物理、化学知识作为工具。

比如:山体岩层的侵蚀现象(物理、化学);极光、太阳黑子现象(物理);喀斯特地貌(化学);

所以说这三个科目其实是互为工具、相辅相成的。

即使不选择地理类学科,这种学科组合也可以涵盖大部分的理工类科目,并为这些科目打下坚实基础。

一、善于独立研究、思考问题的学生;

二、对于自然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目标基于各大高校的科研课题(考研方向);

3、物理-生物-地理

这类组合的选择方式并不多见。选择上没有明确的职业性取向。.

因为与生物组合的科目往往是化学,而不是生物。

所以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成绩上)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

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科目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相比于历史和政治)

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

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下一次我们将要讨论第二种科目分类组合适合于哪些学子们。

希望对大家选择科目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