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个高考状元背后的真相:苟且的父母,养不出孩子的诗和远方,你赞同吗?

2.湖北今年高考状元多少分

3.高考状元们的家庭背景都是怎样的

4.同样进北大,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和高考全国卷第一名,哪个实力强?

5.长得最好看的高考状元

60个高考状元背后的真相:苟且的父母,养不出孩子的诗和远方,你赞同吗?

高考状元家庭背景-高考状元家庭背景调查近十年比较

01.

每一年高考成绩出来,都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了。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江西省文科第一名是一个叫做刘梦的女孩子。在高考中,她考出了674的好成绩,超过一本线106分。

在采访中,刘梦表示,当听到自己获得江西省文科最高分的消息时,还有一瞬间的懵。

虽然预估到自己成绩不错,但这个成绩,应该是超过了她的预想。

在考试结束后,她整理自己的试卷,堆起来的试卷竟然达到了一人高!

我以为这就是一个寒窗苦读的故事,结果一个小细节却告诉我们,她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和妈妈的帮助息息相关。

每次女儿考试出现的错题,刘梦的妈妈就会收集起来,然后分类贴好,这并不是简单的工序。每天刘妈妈花在整理错题上的时间,都有好几个小时。

能够知道错题是什么类型,还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想必刘妈妈本身的知识水平也不低。

以至于了解她的朋友都这样说:你自己都可以参加高考了,你女儿考清华,你可以考北大!

刘妈妈此举,不但为女儿的复习和归纳总结节省了很多时间,在无形中也给女儿树立了一个榜样。

她通过言传身教,让女儿知道,自己一直在陪着她成长,她不是只要求女儿努力,而是和孩子一起进步。

这样以身作则的父母,一般都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我见过很多家长,自己成天沉浸在牌桌上,却在孩子放学后就要求孩子马上写作业、上兴趣班;自己每天拿着手机逛淘宝,刷微博,却要求孩子不准玩电脑,不要沉迷网络游戏;自己下班之后只想躺在床上休息,却要求孩子周末也要坚持复习功课。

自己都坚持不了的事情,却苛责孩子一定要完成,这样的教育是最没有说服力的。

02.

安徽省理科状元董吉洋,很多人以为她是书呆子,靠刻苦攻读才得来如今的成绩。

但她不仅曾经获得了中国奥数竞赛金牌、小提琴专业八级,并且是国际象棋国家二级运动员,而且还是一名运动健将,在网球、羽毛球、长跑等各类比赛中斩获名次。

她因此被称为“全能学霸”。

而这一切,离不开她父母的栽培。

董吉洋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爸爸是合肥工业大学的教授,妈妈是工程师。

自小就很注重对她的兴趣培养,学业上也从不给她过重的负担,反而在言行举止上,用身体力行做到了教育孩子。

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不是口头教育,不是光说不练,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曾看到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有人去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很不一样,在客厅、书房、卧室都放满了书,而家里的墙上,则贴满了女儿的奖状,荣誉证书和奖杯也有很多。

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他们家的女儿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谈吐不俗。

他十分羡慕,向朋友取经。

朋友笑笑说:我们还真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我和我爱人都很爱看书。每天吃完饭,我们带着女儿去散步一小时,回来也不看电视,大家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书坐在一起看。

有时候看到书里有意思的地方,还会和家人一起分享。女儿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跟我们一样十分爱看书。

对她来说,读书就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看完不得不感慨,父母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所做的一切,皆是父母影子的投射。

孩子爱看书,父母大部分也是如此;孩子满腹戾气,父母必定终日怨天尤人。

孩子就是父母最好的镜子。

03.

之前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他们调查了60余位高考状元及其家庭,发现这些家庭里,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

北京理科状元施沁汝的妈妈说,女儿小时候就总喜欢问为什么,他们每次都是耐心回答,就算不知道,也不会简单粗暴地打断或者不理会,而是和女儿一起查资料。

女儿在耳濡目染之间,感受到了父母对知识的尊重。

广东状元张恒说爸爸是个比他还爱学习的人。考中级绘图员的时候,即使爸爸是培训班里年纪最大的学员,即使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他也没有放弃。

爸爸的行动就是他最好的榜样,深刻展示了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

而还有一个颇为现实的现象,绝大部分高考状元来自于城镇。只有很少部分来自农村。

澎湃新闻在2017年也对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高考状元进行过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的状元是城镇户口,只有15%的是农村户口。

一个出身于地地道道农民家庭的高考状元陈星表示,“贵门”的孩子确实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机会多。

“家庭背景好,父母学历高,孩子从小能够接受质量较高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在社会交往和兴趣特长方面,这也是我和这些同学的差距。”

知乎上一个叫Umika Chan的清华学生,说他刚入清华的第一节课,老师让他们填了一张问卷。

上面有两个问题是:“你父母亲的职业?”和“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后来老师公布了调查问卷的结果,他说他每年都会在清华做这个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大同小异。

调查结果显示,能够上清华的学生,绝大部分父母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能给孩子带来最好的教育资源。

那个老师对他们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们的父母。

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刘强东讲过,自己曾给人民大学捐了1000多万,用来帮助那些经济有困难的寒门学子,可是一两年之后,就连申请的人都很少。

人大负责人解释说,现在能够上人大的,大部分孩子家境都不错,不需要这笔助学金,而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连30%都不到。

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父母文化素质高,并且有充分的时间陪伴子女,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基石。

而父母具备稳定的物质条件和资源,在能力范围内能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这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障。

04.

很多人说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资源,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父母能给孩子好的外部环境,意味着孩子眼界能够更开阔,更有机会接触优秀的教育资源。

但是,我认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教育,拼的其实是父母的见识、观念和学习习惯。

在对2007-2016年高考状元父母职业统计中,父母为教师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公务员和工程师。而最低的,是来自农村的父母。

教师是最有钱的吗?不是。但父母为教师意味着他们有一套教育孩子的理念,平时在家看书、备课,耳濡目染之间,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我们总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好,自己家的孩子怎么不争气,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你带着孩子玩王者荣耀的时候,对方父母带着孩子背唐诗宋词,你带着孩子吃各种垃圾食品的时候,对方父母带着孩子学习怎么做手工面包,你家里到处是扑克牌和零食,而对方家里随处可见的是书籍……

并不是你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而是作为父母的,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为人父母的,不应该是拿着鞭子在后面驱赶着孩子向前,而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跑在孩子前面或者陪同着孩子一起进步。

每个孩子都要长成独当一面的大人,只愿在他人生中最需要引导的那一段时间里,父母始终秉持着烛光,用自己的行动为他引路。

如果你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又怎么期盼孩子有诗和远方?

湖北今年高考状元多少分

据湖北媒体报道,湖北省武汉市2023年的文理科最高分分别是658,725,这样的高分是实在是让人非常的惊喜。

物理类湖北省状元来自武汉市的新州一中的万立航同学的715分,分别来自襄阳四中和襄阳五中的陈思涵和陈思涵以706分并列成为湖北省物理类的榜眼,来自荆州中学的叶思睿、十堰市郧阳中学的董艺萌和胡卓凡则以703分并列成为探花。

历史类的湖北省状元则多达4人,分别市来自襄阳四中的陈至妤和襄阳五中的张欣冉、荆州中学的王德昱珩、恩施高中的谭小月,他们都是675分,榜眼是来自夷陵中学王芷妍成绩673分,探花来自武汉三中(名字未知),高考成绩669分。

湖北省2022年高考历史类状元:

总分673分,语文:120分,数学:142分,英语:142分,历史:84分,化学:92分,思政:93分,来自武汉外国语学校的王峥旭。高考物理类状元总分702分,语文124分,数学144分,外语141分,物理98分,化学97分,生物98分,来自华师一附中的余文凯。

湖北高考历年高考状元:

2019年:理科状元,常书杰,钟祥一中,712分;文科状元,刘雨桐,襄阳四中,676分。

2019年本科一批:理科505分,文科542分。

2020年:理科状元,唐楚玥,华中师大附中,725分;文科状元,徐茜,龙泉中学,667分。

2020年本科一批:理科521分,文科531分。

2021年:物理类状元:许继茁,恩施高中,713分;历史类状元,邓鑫田,夷陵中学,693分。

2021年普通类本科:首选物理397分,首选历史463分。

拓展知识:

湖北省新州一中的方立航同学以715分的高分夺得了湖北省理科高考状元的称号。在公开的成绩单上,他的总分和各科成绩都十分亮眼。他的家庭背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方立航的父母都是教师。父母的职业给他提供了相对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氛围,并且他从小就受到了他们的教育和指导。

高考状元们的家庭背景都是怎样的

1、 调查发现,全国新科高考状元中,来自“知识分子”家庭背景的状元比以往增多,部分状元更是来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2、 分析原因主要在于,“90后”新科状元父母大多是“6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对较高,相对来讲,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知识熏陶;而相比之下,来自农村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比例有所下降。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除了考生本身努力之外,考生所拥有的社会与家庭资源因素的影响势必增加。

同样进北大,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和高考全国卷第一名,哪个实力强?

但凡能考进清华北大的学霸,都不是泛泛之辈。

相对来说,高考全国第一名的学生,各门学科均衡而强势,而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的同学,在奥赛科目上有突出表现,更擅长于做难题、冲大题,更适合学习理工科,踏上科研学术的道路。

所以我认为,全国奥赛冠军比高考状元更强!

但是,我国的天才少年们,拿到了那么多奥数金牌,每年都有许多人通过奥赛数学和奥赛物理金牌,而被清华北大预先录取,但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培养出真正卓越的数学家?

同样是少年天才,30年前的王菘,作为一名乡镇中学的高中生,却连续两届获得国际奥数冠军,然后被破格保送北京大学,5年后出国留学,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然后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毅然回国。

而10年前的柳智宇,凭借自身的天赋才智和卓绝努力,同样两次获得奥赛金牌,同样保送北大并拿到美国名校的全额奖学金,但是毕业以后,他却选择了出家拜佛。

所以说,对于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不管是奥赛冠军还是高考状元,一时的成绩和荣誉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的路途崎岖而漫长,最关键的往往就那么几步。孩子怎么选择,父母如何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许多家境优越,父母有能力、有眼光和有魄力支持孩子参加补习班、进入重点班,从小学习奥数,锻炼逻辑思维和开拓眼界的“天才学霸”们来说,奥赛冠军和高考状元,虽然同样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好在自身有天赋,家庭有条件。

所以说,最厉害的不是哪个优秀的孩子,而是他们的父母和家庭给予孩子的优质教育!

1、多思考。

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在向中考和高考看齐,似乎只要多背书、多做题,然后考到好成绩,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但实际上,真正明智的父母,会在孩子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孩子多思考、多分析,想明白如何调节学习、生活和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神智清明地享受读书和学习的乐趣。

毕竟,在高考前,每个孩子都要接受十多年的义务教育,如果只是被动、机械和重复地学习,而不从思想观念上去深刻认识和理解学习的意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我们永远也学不会“学习”。

2、多陪伴。

实际上,就算是在奥数冠军和高考状元身后,也没有一群握着棍棒,拿着鞭子在身后虎目圆睁,随时随地准备打骂责罚孩子的父母。

相反,“别人家孩子”的父母,不但宽容亲和,而且豁达大度,往往能够最大程度地尊重和理解孩子,做他们从童年、少年到青年的陪伴者,而不是暴跳如雷、凶神恶煞般的管理者和监督者。

3、多引导。

我们教育孩子,不是让孩子成为我们自身的追随者和复制品。

如果说,大多数父母都是普通人,那么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跳出我们思维、忍耐和见识的“框架”,多一点宽容、豁达和理智。

比起成年人,身处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现在的孩子从不缺乏资讯、知识和理论的熏陶影响,但是他们很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告诉他们,如何去分辨和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理论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贪图享乐、追求安逸。

因此,想要培养出诸如奥赛冠军和高考状元那样真正优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改变、战胜和超越自己,从主动积极的角度,看待培养教育孩子和营造家庭环境这件事儿,真正把时间、精力和金钱耗费在“刀刃”上,在自己和家庭的能力范畴内,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地优秀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和机会,去谈论我们的孩子,到底是成为奥赛冠军,还是成为高考状元,更好。

长得最好看的高考状元

长得最好看的高考状元:郭文韬。

郭文韬,1991年4月生于甘肃平凉,2012年以671分的裸分成绩获得青海省高考状元。同年,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郭文韬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且他还有兄弟姐妹四人。尽管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他的父母都十分支持他的学业。

为了供他上学,他的父母在生活上十分节俭,甚至在他考上北京大学之后,他们都很少买肉吃。郭文韬在学习上一直都很努力,尤其是在高中时期。他曾在北大附中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就读,期间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进入北京大学后,郭文韬在光华管理学院学习金融专业。他在大学期间也表现得十分优秀,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此外,他还曾担任学生会主席,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郭文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他是“捡回珍珠计划”公益项目的志愿者,为贫困地区的优秀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此外,他还曾参加过多场公益讲座和演讲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长故事,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努力学习。

高考状元热捧缘由:

作为一个曾长期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的国家,羡慕和追捧考试优胜者,是集体意识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而且,高考状元往往意味着刻苦的意志、远大的志向、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适当推崇或可对青少年形成一定的激励。

受利益的驱使,对学校和部分商家而言,“高考状元”是摇钱树一般的存在,给学校、教师和相关商品贴金增值;同样在部分媒体人看来,参与“状元经济”能制造新闻看点、为景区景点作宣传、提升知名度、拉动媒体广告发行增收,宣传或炒作状元自然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