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高考复读政策变化

2.教育部高考难度增加了吗

3.新高考语文命题有哪些变化

2024高考复读政策变化

今年高考最新变化公布-今年高考最新变化来了

2024高考复读政策变化是复读生将迎来减分政策。从我国近几年来公布的高考报名数据都可以得知,高考的报名人数在不断的增加。2023年的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291万人,高考的竞争由此也变得更加激烈。

高考作为所有学子学习生涯当中至关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乎着学生能否进入怎样的大学。加上近几年来受病毒感染的影响我国经济并不景气,就业市场所能够容纳的就业人员有限,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虽然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当下已经有着3000多所的高等院校,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不同院校的需求,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入学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国家培养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这也直接导致了学历的贬值。

这也直接刺激了当下的中学生,为了能够使自己在未来进入就业市场当中,为自己寻求更加优质的工作机会,纷纷想要在高考当中考出优异的成绩,进入985和211等双一流名校就读,在毕业之后凭借着名校的光环为自己增加竞争优势。

复读生群体的不断壮大也使得高考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尤其是在当下,我国高考迎来了新的改革,推出了3+1+2的高考组合模式,想要在高考当中如愿的进入自己理想的院校,就要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具备更强的创新性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复读政策的实施

由于复读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这也使得当下的高考竞争变得愈发激烈,针对几个高考大省来说复读生的数量竟然能够达到本省高考报名人数的40%以上,也就是说在每10个人当中就有4个及以上的复读生存在。

面对的复读生人数不断增加,也引起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情绪,由于复读生已经参加过一次甚至多次高考,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对待高考,应届生通过三年的时间学习参加高考,复读生可以通过4年甚至5年以上的时间学习,在高考当中自然更具优势。

而且很多学生在高考当中明明可以能够上一所不错的本科院校,却要为名校不断复读,不仅影响了应届考生的录取情况,也是对我国教育资源的浪费。

为了遏制高考复读生群体的存在,我国教育部门对此也颁布了相关的政策,从2023年开始全面禁止公立学校招收高考复读生。学生想要复读的话,就只能够去私立院校或者是专门的复读机构复读,但是这样的话要需要花费更加高昂的费用,很多家庭都难以承受。

而且为了遏制高考复读生群体的不断壮大,我国已经有省份针对高考复读生实行了减分政策,众所周知,高考的录取并不只看成绩,还要看考生的整体排名,针对复读生在第2年参加高考的时候,自己的排名将会放在相同分值的学生之后,也是变相的降分录取。

教育部高考难度增加了吗

增加了。

随着2023年的高考考试时间越来越近,教育部发布了明确的通知,表示此次的高考考试难度将会有所调整,像是语数外以及物理,四个科目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难度上会上升一个档次,这个消息的传出,也让很多学生家长都感到担忧。

而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通知来看,此次的调整基本上倾向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只需要记硬背,就能够考出理想的高分,新模式下,将更加看重学生的灵活运用和变通。

这种改变下,以往的填鸭式教育将会被彻底的摒除,学生们想要依靠刷题来完成逆袭,也将会不再可行,题海模式成为了最下层的选择,只有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处理解决问题,才能够确保考出更好的分数,顺利进入梦想的高校。

不过突然的调整,势必会让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情况下,不论考题是否会变得更加困难,学生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都不会像往常一样,那么的简单和轻松, 不过即便如此,多数人预测今年的录取分数线也会出现一定的上涨,最终结果到底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预测,主要是由于去年的高考考试当中,有很多学生本身成绩非常的不错,但是由于特殊情况的影响,导致高考考试出现了失利,这部分学生最终也是全部都选择的复读,这就使得今年的高考考试,竞争会更加的激烈。

这部分学生本身成绩就非常的不错,加上复读一年的有利条件,比起首次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有着诸多的优势,这种情况下,不论考题如何变化,这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会非常的稳定甚至有着极大的提升,这也就导致人们纷纷预测,今年的高考考试录取分数线会出现上涨。

新高考语文命题有哪些变化

 变化1、命题将更加科学,更注重考察能力

估计未来几年,高考语文的命题将从过多依赖经验,转向适当运用先进的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

比如,如何提高语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题如何设定适当的区分度和难度系数,怎样的题更能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种题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将会有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的设定。

变化2、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现在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题有很多是依赖题库的,而多年建立的题库覆盖的范围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语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会致力于题库的建设和扩容。

现在高考语文命题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依赖的材料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也就是“文学化”太过了。这当然也受制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状况。

教育部最新高考(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出台。新高考的考试内容、形式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上周末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温儒敏分析了未来语文高考命题可能发生的六大变化。

变化1 命题将更加科学,更注重考察能力

这里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与此相关的思维的能力。

以前的语文考察更注重知识的掌握及其熟练程度,今后的高考仍然会考察知识方面的内容,但比重可能会有所减少,而且考核方式也可能从考察记忆转化到考察运用。

温儒敏介绍说,教育部正在组织相关部门重点研究基础教育语文学科质量检测体系,包括检测工具、模板、手段的制作,虽然主要是面向学业水平考试的,但其某些原理、方法也可供高考语文参照。

估计未来几年,高考语文的命题将从过多依赖经验,转向适当运用先进的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

比如,如何提高语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题如何设定适当的区分度和难度系数,怎样的题更能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种题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将会有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的设定。

变化2 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温儒敏介绍说,现在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题有很多是依赖题库的,而多年建立的题库覆盖的范围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语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会致力于题库的建设和扩容。

现在高考语文命题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依赖的材料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也就是"文学化"太过了。这当然也受制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温儒敏看来,中学多学点文学是可以的,但不能都是文学。"我看到去年某市的语文卷,六七道大题全都是文学类的,很少涉及其他领域。这恐怕就不太合适。"

其实这几年有些省市的语文高考已经注意到这一偏向,逐渐拓宽命题的材料来源。

比如2013年的全国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估计这也会是今后改革的一个方面。

变化3 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这是多年来语文高考的弱项,现在越来越受到质疑。

几年前温儒敏曾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呼吁,语文高考特别是作文命题,要适当往理性靠拢。去年全国卷的阅读题,就采用了"非连续文本",给一组材料,观点并不连贯,甚至彼此相左,让考生去辨识、归纳和发挥。

温儒敏表示,新高考语文试卷中这种"非连续文本"材料阅读题会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点类似于考公务员(课程)的'申论',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可见命题者开始重视朝理性考察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的学生大量使用网络,思维碎片化、绝对化的现象非常常见,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语文对此责无旁贷,一定会想办法去引导和改善。

变化4 有意识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在温儒敏看来,现在的语文课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读书很少,学过语文却不怎么喜欢读书,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

"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有针对性的。"

近年来已有个别省市高考语文开始重视考察读书的情况,甚至围绕课外阅读情况的考察来设计试题。

如去年四川卷就有这样的题: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题其实就是考文学修养和阅读面,考表达能力,也是微写作,非常好。"我相信类似的考察读书情况的命题,在今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肯定会增多。"

与此同时,阅读材料的量也会大增,需要考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否则就可能来不及做完。

"这就涉及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都是精读课,一定要有略读课,让学生学会自读,再加上广泛的课外阅读。既要有阅读量,又要有阅读面。否则,阅读量上不去,高考可能来不及做题;阅读面上不去,来得及做也考不好。"

变化5 作文的改革,应当往理性靠拢

大家都知道,作文评判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数学那样精确,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在温儒敏看来,今后高考作文还是会维持60分-70分之间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设计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写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温儒敏认为现在的高考作文题有的过于"文艺范",过于"小清新",他认为今后的高考作文题目应当向理性靠拢。

"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几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者要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

此外,如今高考语文几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题之后,再做作文,往往剩余时间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场。

有专家主张高考语文分为两段时间,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试题,按规定时间交卷后,开始考作文,这样就保证作文有充裕时间。温儒敏认为这种建议有合理性,可以试一试。

变化6 文言文命题的改革 不满足于"读通"

因为现在强调重视"传统",很多人预测文言文"地位"将在高考语文改革中飙升,增加分量。

但温儒敏认为文言文比重"不会也不应该大增"。

"现在高考语文的文言文所占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经达到40%甚至更多,这个比重不宜再增。道理很明白,现代社会还是用现代语言思考和交流,再说,文言文因为好'拿分',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精力一大半都给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会加剧语文教学厚古薄今的失衡态势。我想高考语文命题是会考虑这一状况的。"

对于文言文考试的内容,温儒敏认为断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虚词等的知识性的考查相应减少。"文言文命题应当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他举例说,近年有些省市的文言文命题有创意。如2012年浙江题:"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让学生谈两种标点方式反映出的孔子对人、对马的态度,并要求谈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就不满足于"读通",而有文化思考。这就是一种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