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推荐读什么书

2.读“二十四史”要按顺序读吗

3.作文素材名人励志事例大全 高考作文万能简短素材

4.历年语文文言文出自哪

5.二十四史有一半是假的

二十四史对高考,二十四史高考阅读训练

二十四史是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巨著,以纪传体体例如实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是统治阶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读之书,也是中国人研究中国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史书,更是历史爱好者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工具书。

二十四史有哪些?

二十四史有《史记》(130篇52万余字)、《汉书》(120卷80余万字)、《后汉书》(89卷230万字)、《三国志》(65卷一百余万字)、《晋书》(132卷180余万字)、《宋书》(120卷40余万字)、《南齐书》(60卷60余万字)、《梁书》(65卷50余万字)、《陈书》(36卷30余万字)、《魏书》(124卷12余万字)、《北齐书》(50卷42余万字)、《周书》(50卷54余万字)、《隋书》(85卷余10万字)

《南史》(80卷110余万字)、《北史》(100卷19余万字)、《旧唐书》(200卷300余万字)、《新唐书》(250卷360余万字)、《旧五代史》(150卷110余万字)、《新五代史》(79卷50余万字)《宋史》(496卷500百余万字)、《辽史》(116卷47万字)、《金史》(135卷165万余字)、《元史》(210卷260余万字)、《明史》(320卷600余万字)。

二十四史上起黄帝(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17年(公元1644年)计3229卷(其中,除去《汉书》《后汉书》《魏书》《新唐书》《旧唐书》的复卷,其他十九部历史书籍共有3217卷)4700余万字的浩瀚巨作,是中华文明史上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历史的文化遗产。作为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方式,记载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及更替兴亡史,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完整记载四千余年历史的国家和民族。

作为从事历史的工作者,很惭愧的说,至今不仅没有熟读一遍二十四史,更没有完整地哪怕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二十四史。 上学期间曾经许愿今生一定把二十四史和世界名著看一遍,至今依然是没有完成。人生都有梦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如此,有梦想就有继续实现的动力。

尽管没有完整的看过二十四史,但是仍然看了其中的一些史书,如《史记》《汉书》《三国志》《新唐书》《宋史》《明史》等。二十四史是兴国安邦的成果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政治家来说,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二十四史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与文明的总结和延续,对中国人来说,就是修身养性根植民族性。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新的历史时期,二十四史必将发扬光大。

熟读之后,要么变成阴谋家,要么变成天文、地理、人文、民风等各学科的百科全书,也有可能会变成天下无事的神仙,也可能变成堂吉诃德,或以上的某种组合体,总之都是牛人。

高三推荐读什么书

文言文考试篇目: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

成人高考简介:

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自学考试一样,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报考分高中起点升专科(简称高起专)、高中起点升本科(简称高起本)、专科起点升本科(简称专升本)和本科起点二学历(简称二学历)四个层次。  

成人高考属国民教育系列,考生参加10月中下旬国家统一的成人高考,被报考高校录取成为国家计划内招收的成人教育学员,列入国家招生计划,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全国通用;本科毕业可授予学士学位。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在干部聘用、职称评审、工资待遇、晋级、报考公务员和研究生、报考资格考试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层次毕业生同等对待。

读“二十四史”要按顺序读吗

高三由于面临考大学,对于文化科的基础知识务必要重视,但同时由于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又要求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另外,在时间不多的情况下,不可能所有文学都看过,因此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该维持在一个月2本左右,同时应选择综合类文学作品集。其余学科无需看其他特别的书籍,只需要按照课程进度走就可以了。

文科生建议阅读书籍:《北斗地图》,地理科专用,包含全世界各种地理地形,全国卷。《作文素材》,语文作文专用。《时文选粹》,阅读,作文专用。《意林》,阅读,作文专用。

理科生建议阅读书籍:《作文素材》,语文作文专用。

记住,考试考的是你平时的积累,你平时是什么样,考试就是什么样,也没有捷径可以走。切记不可相信什么“提高训练”,“大脑开发”,“特殊记忆法”之类的。历来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个是用这种旁门左道而成功的,都是靠自己的。

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好的出路,建议能考大学的学生尽量去考,也不要因为家里贫困就放弃,因为国家会有政策给予照顾。

我绝对没有复制,你连看都不看就说我复制,你哪里来的自信

作文素材名人励志事例大全 高考作文万能简短素材

当然,读“二十四史”按照顺序读,这样便于理解,也易于梳理。

二十四史是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由官方编撰或认可的史书,内容多采用正史资料,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到明朝崇祯皇帝为止,共计二十四部,故称“二十四史”。

1921年,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徐世昌将《新元史》列为国学正史,从此二十四史变成二十五史,但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全国人的认可,于是有人把《清史稿》作为第二十五史。但也有史学家编纂史书的时候将《新元史》和《清史稿》都列入了国学正史,故而又有二十六史的说法。

扩展资料

“二十四史”介绍

1、《史记》,作者是西汉时的司马迁,其内容涉及我国远古到汉武帝元年的历史,时间范围约在三千年上下,现存《史记》为残卷。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编成此书,开始将书命名为《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史记》一名起源于三国时期,一直沿用至今。

2、《汉书》,作者是东汉时的班固。《汉书》涉及历史时间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的新朝结束,原型是班固之父班彪所著的《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后来,班固入罪,死于狱中,《汉书》并没有完成。当时的汉和帝令班固的妹妹班昭续补《汉书》,她就成了《汉书》中“天文志”的作者,而班昭也因此成为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的女性。

3、《后汉书》,作者为南朝宋(东晋灭亡后,南方建立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之一)时的范晔,其所涉及的历史时间从汉光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始,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前后共一百九十五年。《后汉书》内容为本纪和列传。

后来范晔又与谢严合著《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和《州郡志》。可惜后来范晔被控谋反,谢严害怕受到牵连,将五志手稿全部烧毁,现存《后汉书》也就只有本纪和列传部分。

4、《三国志》,作者陈寿(三国时蜀国人,蜀亡入西晋),其内容主要为三国时期的历史。《三国志》包括魏、蜀、吴三国,其中魏国和吴国已经有一些史料可供陈寿参考,但蜀汉政权没有设置史官一职,因此蜀国部分的内容由陈寿亲自采集编写而成。

夏侯湛欲编写《魏书》,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自愧不如,将稿件全部销毁,同时代史学家受其影响,将《三国志》推为正史,流传至今。

5、《晋书》,由唐朝的房玄龄主持编纂,内容从司马懿开始,一直记录到晋恭帝,涉及整个晋朝,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过程。由于受政府资助,相关史料又比较丰富,所以《晋书》的成书过程仅用了三年。由于编著者多为文学家,因而《晋书》在史学界有“词藻华丽,内容不实”的评价。

6、《宋书》,作者是南朝梁朝的沈约,内容涉及南朝宋朝的六十年历史,成书基于何承天、徐爰等史学家的著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宋书》指的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历史,而是在东晋灭亡后,南方建立起四个小朝代之一的宋朝,国姓为刘,开国者是刘裕,亡国者为刘凖。

7、《南齐书》,作者是南朝梁朝的萧子显,内容记录了南朝齐朝的二十三年短暂历史。梁朝国姓为萧,开国者是萧道成,亡国者是萧宝融,而本书作者萧子显就是萧道成的皇孙。

8、《梁书》,作者为唐代的姚思廉(实际上《梁书》是他与其父姚察两代人共同的劳动成果),内容从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到亡国皇帝萧方智,前后共五十六年。

9、《陈书》,同样是姚思廉和其父姚察两代人共同完成的著作,内容从开国皇帝陈霸先到亡国皇帝陈叔宝,前后共三十三年。

10、《魏书》,作者是北齐的魏收。《魏书》并非曹丕建立的魏,而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氏(后改为元氏)建立的朝代,史学界称为“北魏”。内容从鲜卑族的起源开始,截止到公元550年,东魏(魏后来分化为东、西两魏)被北齐所取代。

11、《北齐书》,作者是唐朝的李百药。北齐是北魏后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王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四国书中,之所以要称齐朝为《南齐书》,就是为了区别这个北齐。本书记载了北齐前后二十七年的国运。北齐由武将高欢奠定国基,其子高洋立国,统治中国北方的东部。

12、《周书》,作者是唐朝的令狐德棻(“棻”音同“分”)。北周是北魏之后建立起的朝代,前后二十四年国运,由武将宇文泰奠定国基,其子宇文觉立国,史称北周。

13、《隋书》,由唐朝的魏徵主持编修,内容涉及隋朝的三十一年历史。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后周,建立隋朝,但隋朝很快就消亡了。

14、《南史》,作者是唐朝的李延寿,内容涉及南朝宋、齐、梁、陈四个小朝代的历史。《北史》,作者也是李延寿,内容涉及北朝魏、齐、周、隋四个朝代的历史。

15、《旧唐书》,由后晋刘昫主持编修,内容记录了唐朝的兴衰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系统记录唐朝历史的典籍,为后晋皇帝石敬瑭下令编修。《新唐书》,由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纂。《新唐书》和《旧唐书》相比,更加完善,尤其是在典籍律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16、《旧五代史》,由宋朝的薛居正等编著,记录了唐朝之后的五个小朝代历史,分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唐宋之间的五十三年中,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上述五个朝代。

这五个朝代之后,我国内地还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十个小国,它们的历史也是《旧五代史》的主要内容。而这段历史被称为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割据自治。

17、《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属于欧阳修私人编写的正史。和《旧五代史》相比,《新五代史》打破了一国一记、一朝一史的格局,改为采用南北两条线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历史发展的过程。

18、《宋史》,由元朝的宰相脱脱主持编修,内容为宋朝的整个发展历史。本书是在宋朝的《国史》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19、《辽史》,也是脱脱主持编修,内容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耶律氏建立的辽国兴衰过程,其中包括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辽国前后有二百年的国运。

20、《金史》,还是脱脱主持编修,内容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的兴衰过程。金国前后有一百一十九年国运。

21、《元史》,宋濂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的命令主持编修的,内容为元朝的兴衰灭亡史,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系统的记录元朝历史的典籍。

22、《明史》,由清朝的张廷玉主持编写,内容记录了朱元璋到朱由检的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历史。该书编纂从顺治年间一直延续到乾隆年间,前后超过九十年,其工程之浩瀚、内容之繁杂,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由于清朝实行极端的专制统治,编纂者无法完全按照史学家的观点和思想编写《明史》,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的影响。但是,《明史》虽然有很多不足,仍不失为史学巨著。

23、《新元史》,作者为民国的柯劭忞(“忞”音同“民”),主要记述的是元朝历史,但比《元史》要丰富很多。比如,《新元史》加了成吉思汗之前的部分蒙古历史,以及元顺帝后人的部分历史。此外,《元史》中的一些错误内容和观点,在《新元史》中也有所改正。

24、《清史稿》,北洋政府设立专门的编修部门,由赵尔巽主持编修的史书。本书记载了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911年清朝覆灭,前后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清史稿》是未定稿,由于当时的局势不稳定,赵尔巽先生又年迈多病,所以匆忙刊印了此书。

百度百科-二十四史

历年语文文言文出自哪

高考作文离不开作文素材平时的积累,考前多记一些作文素材对高考作文的分数也是能提高不少的。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作文的名人励志事例,供参考!

名人励志事例高中作文素材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高考作文万能简短素材

1.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2.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3.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4.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5.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6.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7.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李白受不得半点委屈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有宰相肚里撑船的邓小平;也有被人逼着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毛泽东。

8.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9.生命有时是“驿外断桥?撸?拍?拗?”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生命有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但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乐观!

10.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 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11.马克·吐温说过,“一只脚踩编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

12.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13.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14.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15.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

二十四史有一半是假的

1. 高中语文考试的文言文和古诗出自哪里

古诗一般是出自唐宋诗词,文言文出自二十四史里面。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1.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2.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3.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4.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5.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6.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 高中语文考试的文言文和古诗都出自哪里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所说的古文,不过是古代人日常交谈的话语,就像我们现在的普通话一样。所以说学好古文不难,难在有文采上。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如果古文基础较弱,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来学习:

1,朗读《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诗经》,并且能达到流利背诵的水平(都是三字和四字短句,兼有音律美,朗朗上口,可以结合历史故事)

2,《小学生古文100篇》(很经典的小短文,先自行翻译,然后熟读,仿写)。

3,《三言二拍》、《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上述十一本书的文白本较好。上述以史书和文白小说为主,浅显易懂而且趣味性较强,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可读性强

4,《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小窗幽记》、《浮生六记》、《幽梦影》、《菜根谭》、《东坡笑林》、《笑林广记》、《曾国藩家书》上述九本书中主要涉及古人修身养性,臧否人物,能让你感受到古代文学的平易与文学美,

5,《古文观止》、《经史百家杂钞》、《古文辞类篹》、《桐城派名家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荀子》、《孟子》、《庄子》、《韩非子》。以我所见,中华文明文学史上三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是先秦、唐宋、明清之交。上述十一本书在这三个阶段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说是各有千秋。《古文观止》、《经史百家杂钞》、《古文辞类篹》是集古今名家名篇之大观,但三者各有千秋,《古文观止》较为基础,后两者较为艰深;其余八本各有千秋,《孟子》说理精辟,文字流畅,语言形象;《庄子》多用寓言借喻,汪洋恣肆,极有表现力;《荀子》擅长说理,论辩机锋百出,思想深邃,逻辑周密;《韩非子》以寓言和史料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证,平易中见哲理;《桐城派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属于文集类;《洛阳伽蓝记》、《水经注》记载较杂,山川地理风情世俗皆有涉猎,且文学性较高。从多个方面来学习,相互印证,全局观可以形成。

6,就学习的方法来讲,学习语言类都是四大法宝:听说读写。对于古文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读、背。建议多背诵一些古文的经典名篇,然后进行主题阅读,渐渐的你就能找到那种感觉,就是摸到古代人在使用语言的规律和感觉,或者说,语感。找到了语感,对付日常的做题,问题应该就不大。

7,另外,在学习古文的时候,需要准备一本工具书,一本即可。就是王力主编的《古汉语词典》。

8,需要注意的是,《古文观止》只是古文选集中的一本,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多加涉猎才可开阔眼界,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境界。

9,最后,如果不是对古文感兴趣,只是侧重于做题,那么我的建议是要把课本上的一些常用字词比如实虚词的意思、用法搞清楚,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比如顶真谓语前置等,一些经典的段落要能熟练背诵,如果想在考试中古文部分拿到比较高的分数,我建议看一看《史记》,《资治通鉴》,这两本书的古文版和白话版都看,能做到看着古文就可以讲出这个人的历史事迹比较好。在日常的考试中,题目常常是选择某个人的事迹,而后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来考察,所谓千变万化,不离其中。两本书一本是纪传体,一本书断代史,很具有代表性,考试中的小短文也大都选择类似的文章进行考察。

二十四史有一半是假的,是对的。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素有“正史”之名。

该书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 《魏书》 《周书》《北齐书》等,共有3229卷,约4700万字。

从第一部《史记》记载的上限黄帝算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述的下限崇祯十七年(1644)为止,记述中国历史赓续4000多年,除了《史记》是完全的通史,《南史》《北史》是将几个断代连续起来的通史, 其余都是皇朝断代史,即完整地记述一代皇朝之始末。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 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 史记》、《 汉书》和东汉 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 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 三国志》,称为“ 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 十史”之称,它是记载 三国、 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北魏、 北齐、 北周、 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 史记》、《 汉书》、《 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 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 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 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 宋史》、《?辽史》、《 金史》、《 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 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 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 乾隆皇帝 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