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宙航行的公式讲解

2.高二期中物理试卷分析

高中物理高考模型_高考物理24个模型

1、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结束之后,很多考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大家都觉得考题不偏不怪,难度适中,与平时的复习吻合度较高,基本能够正常发挥复习水平。与去年相比,今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理综试题呈现出如下明显特点——稳中有降、主干突出、立足实际、考查能力。

2、化学 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难度降低,是化学试题的最大特点。考生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工业流程题并没有像预期一样出现在试卷中,取而代之的第27题是一道陌生度和难度均适中的反应原理试题,考生答起来比较顺手。除此之外,很多题型相对保持稳定,变化不大。如第26题实验题,依然沿袭了近几年来的命题模式,以有机物的制备为载体,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等化学实验技能,考查形式与去年高度相似,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难度不大。此次试题难度的调整,也消除了近几年来广大考生对化学试题难度太大的质疑。

重点考查中学化学主干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平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热化学等核心教学内容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课本,如选择第8题,四个选项均为教材正文或课后习题原文,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高考命题原则。

较好体现了“化学服务于社会”的学科价值。试题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如选择题第8题,要求利用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解释;必答题第26题要求利用已用知识合成蜜蜂信息素乙酸异戊酯;第28题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用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合成乙醇等,对于考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能力立意的宗旨不变。尽管试题难度降低,但能力考查的要求却没有降低。试题对能力的考查主要突出表现在:(1)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如必考题第11题、26题、28题及选考题第36、37题均涉及到计算能力的考查。但纯技巧性的计算几乎没有,主要突出化学计算的使用价值。(2)注重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如第11题需要利用溴酸银的溶解度曲线来判断其多方面的性质,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多角度进行考查,实为一道好题;第28题亦是如此。(3)突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如第27题对NaH2PO2是否为正盐的判断,需要深刻理解题干中已知信息次磷酸为一元中强酸的含义;第28题平衡常数的计算,则更是要求考生在很短时间内根据信息活学活用。(4)突出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体现在实验题的比重比往年有所增加,除了第26题着重考查有机实验外,选择题里还有两道题目考查化学实验,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选择题第13题涉及硝酸因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体现了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这一核心化学观念;而第27题第4问则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模型法去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物理 注重能力侧重应用

题型稳定,重点突出。试题难度较去年略有下降,试题包括必修部分8个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分开),两个实验题,两个计算题;选修部分都是一个选择题加一个计算题,与往年没有变化,且常规型题目所占比重较大。从必考知识点分布上看,今年试题电磁学部分分值增多,电场问题所占比重增加。

注重对“双基”的考查。第14题考查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第15题考查安培力的概念;第16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第21题考查静电场中的概念;实验题第23题为力学实验题,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实验,没有任何变形;第23题则用一箱一表法测量电路,是由课本实验原型迁移而来,这些内容都属于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范畴。其中有一部分试题是来自于课本或往年高考试题的改编,让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充满了新意。

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如第19题“行星冲日”问题、第24题汽车雨天安全行驶最大时速问题,都与实际密切相关,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学科价值。

注重方法,考查能力。如第14题取材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实验,关注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第19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2、23两道题均涉及物理模型、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图像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突出了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特点。

侧重应用,有所创新。如第17题巧妙地将牛顿运动定律与平衡、胡克定律结合起来;第25题创造性地把抛体运动、复合场、与动能定理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

 4、 生物 多角度考查能力

生物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且题目难易比例得当,过渡平稳。试题的题干信息简洁,容易读懂,减少了因为情境设置过多而对考生造成的干扰。而往年丢分比较严重的遗传考题,今年也十分平和,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主干知识突出。整套试卷突出考查的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而这些全部为中学生物主干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教材是生物试题的突出特点。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内容,并对其加以改造和提升。如第29题取材于教材中的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第30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第32题直接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知识。

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了几道主观试题中,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有丝分裂实验和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对实验技能和概念教学的考查,立意新颖;第30题涉及的群落演替是新课标教材特有的内容,考点也比较新颖,是生态学的新的命题点;第31题涉及的是渗透压平衡,意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第32题是关于杂交育种的,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知识涉及不深,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方能得到高分。

宇宙航行的公式讲解

从7月下旬开始,就陆续有学校举行高中分班的“摸底考试”,而进入8月,多所学校都安排了“分班考”。暑刚过一半,家长们就要为“分班考”的事忙活起来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描述

所谓“分班考”,是学校依据学生的成绩或特 长等,为分出实验班(也有叫尖刀班、火箭班、A班的)和普通班(也叫平行班或B班、C班),而进行的内部考试。

这场考试的结果直接与高一分班进行挂钩,决定了学生能否进入“实验班”,能否获得更好的师资和教育,对于高中3年的整体学习都存在很大影响。因为实验班、尖刀班、火箭班、A班的高考成绩摆在那里。有的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实验班,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100%, 能在实验班的孩子,基本就等于拿着重点大学的敲门砖。

一般来说, 高中分班主要依据学生的中考和分班考成绩,有些学校更侧重于这次分班考试, 完全不看中考成绩。有些学校则是分班考试和中考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

也有不搞分班考试的学校,原因是觉得分班考的成绩并不准确,有些能力强、有后劲的孩子筛选不出来,所以先按照中考成绩分班,随后再每隔三次大型考试按照成绩往上选拔孩子进实验班。

那么,实验班是如何设置的呢? 一些高中实验班和平行班各分几个班,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做法,比较统一的是2-4个实验班,其余是平行分班。

某重点高中老师透露,一般6个班设置1个重点班,10个班有2个重点班,12个班有3个重点班。也有的学校鼓励重点班,10个班可能设置出3个重点班、3个次重点班、4个普通班。这些信息只有本年级的学生知道,不是学校的人一般不知道。

有些高中实行一年一次的流动分班,对重点班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段考、期末考的成绩,原来重点班的最后几名和普通班的前几名将换班。来进行优差生平衡和确保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分班考”考试科目根据学校选拔目的的不同各异,考试难度较大,考试范围不定,一般对外说法考察内容都为初中知识。试卷一般都不外泄,市面上很少能见到“真题”。那么“分班考”到底考什么?

据统计,“分班考”主要有数、英、理化三科。某重点高中老师表示,理科占有绝对重要的分量,如果两个同学总分相同,判定谁能进重点班的依据是数学成绩谁更好。 这是因为数学有一些难题,成绩好自然数学思维就强一些。

据一位刚刚陪孩子参加过“分班考”的家长反映,考察内容基本都是初中知识,但难度要比中考大,英语和物理难度还可以,但是数学孩子普遍反映都挺难,尤其是数学B卷三道大题都是数学竞赛题。还有不少家长反映物理考试有高中知识,没有提前上高一课的孩子可能会吃亏。

据悉,有的学校分班考难度和中考差不多,有的分班考试还会涉及部分高一内容。有老师表示, 高中的分班考确实有难度,因为要考出区分度,利于分班。 由于中考承担一部分学业考的功能,难度分布在8:1:1,所以中考成绩体现出来的梯度非常小,甚至会存在一部分学习素养很好的学生被埋没,分班考可以有效地将中考正态分布中的高分段细分。

数学老师的温馨建议

1. 独立思考初中阶段感兴趣的数学难题 ,回顾初中老师扩展的数学知识,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享受攻难克艰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2. 强化运算能力。 高中数学在运算速度、准确度、精细度方面的要求都要远远高于初中,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一种能力,要通过强化训练提升运算能力。

3. 高中学习中的常用知识 ,如分解因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等,力求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方面恰当进行初中和高中的衔接(都可以在书上或网上找到),同学们要自主学习和思考,做一做相关练习题,打好基础,可以让你赢在高中的起点。

4. 关注数学思想方法 的进一步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比如:类比法——引导我们探求新知;归纳猜想——我们创新的基石;分类讨论——化难为易的突破口;等价转化——解决问题的桥梁。如果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话,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走在了前面。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果你比其他同学适应得快,那么无疑你的进步会比别人快,从而形成一个增长的良性循环。

5. 认真阅读高一数学课本。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仔细揣摩教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完成课后练习,争取带着疑问入校,激发入校后的求知欲,尽快地让数学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初高中学习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前适应自主学习能够更快的适应衡中的学习生活。

6. 拓宽知识面,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在此,提醒对数学尤其对数学竞赛感兴趣的同学,充分利用开学前这段时间,多研究一些有关竞赛的相关书籍,多积累一些竞赛基础知识,为高中数学竞赛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老师的温馨建议

1.听 听听新闻,尽可能多的积累新闻标题;听听“百家讲坛”,文史哲不分家,尽可能多的积累哲思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2.说 每天跟家长做好沟通交流,把每天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语言流畅、生动、自然地表达出来。

3.读 读书充电。推荐书目(杂志散文类:《读者》、《青年文摘》、《杂文》、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易中天的《中国智慧》等;国学类:《论语》《老子》《幼学琼林》《菜根谭》《大学》《中庸》等;作文类:优秀作文、素材书)要求:摘抄或粘贴好的语句文段整理成精美丰富的素材本。

4.写 买一本字帖(司马彦、司马东、田英章)每天坚持写一篇钢笔字,一笔一划,认真练习,力求整齐、干净、美观、漂亮、大气,整理成习字本,高考胜算之先决条件。

5.背 背诵初中所有要求背诵的基本篇目(高考必备篇74篇中初中占60篇)和高中的必修一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

6.练 初高中训练题型不一样,请同学们提前了解训练题型。

7.备 提前备好以下书目: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出版社)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高中语文知识手册等。

地理老师的温馨建议

1. 做好把初中地理几本书复习一遍,梳理知识框架,因为初中地理是高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高中地理的基础。

2. 买一个小地球仪,注意观察世界重要国家所在位置以及重要经纬线。

3. 每天注意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符号(如:晴天、阴天、多云、小雨、大雨、雷雨、风向以及风力大小等),并特别注意重要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如台风)。

4. 记录你暑旅游走过的地点,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风土民情等。

5. 画中国政区图并在图中标注省会、简称以及重要的事物如:山脉、河流、城市等。

6. 留心观察身边自然现象,如:一天中不同时刻日影的朝向、长短变化;一月内月相 的形状、月面的朝向、不同日期昼夜长短变化等,并对以上观察做好记录。

7. 可以做一次社会调查,了解你所在家乡的自然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生物、土壤以及在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物理老师的温馨建议

1. 借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后习题。 通过学习,对课本上的概念与公式有一个初步认识,对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自己能动手做的可以试着做一下,从中你会感觉到物理的奥妙。高一第一学期主要完成前四章(必修一)的学习,这是物理入门的一个关键时期。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物理现象分析比较复杂,物理模型建立不太容易,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如受力分析等,所以务必做好预习工作。

2. 按照课本和自己保留的初三物理复习资料 ,认真的把电路问题再重点复习一遍,特别指出的是电路问题中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路的简化问题、电功、电功率等,必须把初三做过的此部分习题弄通弄精。因为这一部分内容高中不再重新讲,但经常用到,是高考必考内容。

3. 把初中课本上的力学问题重点复习一下 ,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如果力学学得好,则为整个高中物理打下良好基础。

4. 要借一本高中必修四数学课本 ,自主学习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没有学,但是高中物理中第三章就要用到,它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必备知识。

5. 通过读书或上网查询 ,如生活与物理、物理学史等,你会发现物理和我们的生活竟是如此密切,物理世界是如此奥妙无穷,变化莫测,博大精深,精彩纷呈!

化学老师的温馨建议

一、初中知识的回顾总结

1. 上网搜索5套中考题,认真完成,总结初中所学的重点知识。

2. 查资料,掌握H2 、 O2(三种方法) 、CO2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化学性质。

3. 熟练书写初中课本化学上、下册所有化学方程式。

4. 熟记前20号元素的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5. 熟记常见元素及其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二、预习高中第一册化学课本

1. 阅读课本,结合课本知识提出问题,能找到问题的预习才是有价值的。

2. 完成课后练习,检验预习效果。

3. 结合预习中的问题和作业中的错题,查阅资料解决它们,学会学习是高中生的必备素质之一啊!

4. 化学实验充满了乐趣,时而还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多动手完成一些家里能做的实验吧!

历史老师的温馨建议

1. 务必通览一遍初中历史课本 ,要具备基本的历史常识,为高中阶段历史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 熟练掌握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 ,形成比较明确的时空定位。

3. 浏览阅读一些史学界研究热点 、考古新发现、历史古迹、中外历史趣闻等,增强对历史的了解,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4. 上网搜索和学习高中历史学习特点与方法 ,以便开学后尽快完成由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过渡。

5. 与在校的文科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提前了解高中历史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经验,做好准备。

6. 借阅今年刚毕业学生的必修一 (政治史板块)教材(注意是人民版教材),大体了解一下高中与初中教材结构的不同,体会专题学习的优点与弊端,简单熟悉一下教材中我们初中未接触过的章节(比如专题一的内容),为开学后的学习做好思想和知识上的双重准备!

7. 通过读书或上网查询 ,如生活与物理、物理学史等,你会发现物理和我们的生活竟是如此密切,物理世界是如此奥妙无穷,变化莫测,博大精深,精彩纷呈!

英语老师的温馨建议

一、建议——养成几个好习惯:

1. 积极阅读的习惯。内容可以是教材、中学生英语周报、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英语简易读物、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高中3500词汇、新概念英语等,同时作好读书笔记。

2. 自我检测的习惯。可以提前翻阅一些简单的高中练习题,对高中试题题型有所了解,作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过渡。

3. 专题总结的习惯。对初中知识以专题的形式总结复习,温故而知新。确保初中2182个单词的熟练掌握。

4. 早起朗读的习惯。出声并大声地朗读,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5. 听英语广播和英文歌曲的习惯。

6. 随时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如:坚持写英语日记、用英语与朋友交谈等。

二、任务:

1. 赏析几部英文**:《百万英镑》、 《窈窕淑女》、 《风语者》、 《壮志凌云》、《Three Idiots》、《阿甘正传》、《茜茜公主》、《飘》、《简爱》等,观看时多学习**中的英文表达,少看汉语字幕。

2. 读两本英语书虫。

3. 背诵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至少20篇文章。

4. 每天练一篇英语书法,一手漂亮的书法是高考作文的门面。

5. 学唱两首英文歌曲或讲两个英语笑话,以便在开学后的英语活动中一展风。

6. 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两所大学。

7. 多练口语听力,以便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授课模式。

政治老师的温馨建议

1. 借阅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材 ,了解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的不同点。不同于简单的机械记忆,更注重理解基础上的运用;不同于单一的内容形式,更注重多领域的涉猎,全方位的发展。

2. 学会从电视、互联网中获取有效信息 ,丰富自己的视野与头脑,把上边内容弄明白。建议每天观看新闻联播等相关新闻栏目,查阅上半年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写出自己的体会。

3.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生活中,很多的经济、政治现象与我们学习的知识相关,你可以调查市场上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及其影响,了解不同群体的消费行为,也可以调查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一些活动、等。

4. 积极思考生活中的政治问题。 生活中你会遇及一些相关的经济、政治等现象或问题,可以带着疑惑而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物老师的温馨提示

1. 熟悉一下初中课本中的有关知识,以利于与高中知识衔接: ①细胞的结构;②显微镜的使用;③光合作用;④细胞呼吸。

2. 向学姐学哥们借阅生物必修第一册课本 ,简单地进行预习浏览,尤其对第一章第二节化合物中的“蛋白质”这一知识点进行认真预习。并向学姐学哥们探讨学好生物的经验、好的方法。

4. 上网查阅生物科技新进展,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二期中物理试卷分析

我已经高中毕业了,高中的时候物理是我的强项,也是我最喜欢的科目。

高中物理没你想象的那么难,整个高中天体和宇宙航行的相关知识都是以万有引力和离心力(匀速圆周运动)这两个中心相互关联展开的。

如果书没有大的改版的话,这两个内容是分开讲的吧,二者的结合就是推导出了宇宙航行的一系列公式和结论。宇宙行航行的公式都不是新的。

如果你你推导不出宇宙航行这一章的公式应该还是匀速圆周运动和离心力没有理解好。尤其是角速度的定义,ω(角速度)=θ/t要好好理解下,跟速度定义是一个道理吧,它才是理解线速度和周期的关键,因为有角速度可以推导出线速度和周期v(线速度)=rω T(周期)=2πr/v=2π/ω 有了这俩就好办了吧

匀速圆周运动相关公式

1、v(线速度)=S/t=2πr/T=ωr=2πr/T=2πrn (S代表弧长,t代表时间,r代表半径) 2、ω(角速度)=θ/t=2π/T=2πn (θ表示角度或者弧度) 3、T(周期)=2πr/v=2π/ω 4、n(转速)=1/T=v/2πr=ω/2π 5、Fn(向心力)=mrω^2=mv^2/r=mr4π^2/T^2=mr4π^2f^2 6、an(向心加速度)=rω^2=v^2/r=r4π^2/T^2=r4π^2n^2 7、v过顶点时最大速度v=(gr)^(1/2)

离心现象你理解吗?这个也很关键。可以找个绳子拴个重物(小石头之类),在手里拉着绳子把重物按圆周转起来,感受一下离心力和现象。

关键就是:物体在做离心运动时会有一种背离圆心向外的趋势。所以必须要有一种力来平衡它。是它不会飞走,试想一下你的手如果松开的话,拴着的重物是不是会飞走。

物理规律在宇宙中都是普遍使用的,绕着地球的卫星,绕着太阳的行星,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就好比你用绳子拴住的重物,只不过此时施力的不是你的手,而是地球或者太阳而已,而地球或者太阳所施加的力就是万有引力。

F=GmM/r^2, 你看这就宇宙航行中公式推导的切入点。抓住这一点还怕推不出来其他公式吗?

万有引力的推导是我粘贴的:

********************************************************************************************************

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当在某星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可将万有引力看作重力,既有mg=(GmM)/(r^2) ,此时有GM=g(r^2),为黄金代换公式。

且有mrω^2=mr(4π^2)/T^2=mg。(此结论仅用于星球表面)

*****************************************************************************************

上面的推导了解就可以了,关键是记住黄金代换式。

关于考试如果这章出计算题的话,数字就很大,天文数字啊,不过对付考试还是有办法的,告诉你你一定记住几个常用数据:地球质量,太阳质量,同步卫星轨道高度,地月距离,书本上还有几个宇宙速度也要记住。记住这些比你做题还有用,因为常见的题目就是围绕着这几个量出的。记住的话就不用算了,反正最后结果一般要求的精度也不高,要几位就把你记得数据保留几位。虽然有点投机,呵呵,这可是我的经验之谈啊。

还有我想说的就是不要把物理当做数学来学,他不是纯公式的推导,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貌似很多人都是把物理当做数学来对待得到,这样就使物理变得索然无味,以后学物理的时候要多看看课本上的实验。把讲到的现象联系到生活中就有趣多了,理解起来也就亲切得多。

具体的还有一大堆方法和技巧。。。。。。

不是几句话就讲得清的

我加你了百度HI,验证同意的话,以后要什么资料就发给你吧。

我以上可都是用最通俗的语言讲给你听的,不是随便粘贴的。

祝你考试顺利,加油。 >_<

  高二期中物理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特点

 从整体上看,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物理学科教学要求的特点,强调了科学探究的特征。坚持出活题,考基础、测能力,无偏题,怪题,整张试卷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题目看起来非常亲切,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能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用。体现课程理念上的导向: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平时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践,老师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践,从试卷的评阅得分情况看,高分成绩不多。中等分数较多,不及格较多,比值约为1:4:5.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试卷定量分析

 1、试卷内容分析(题型及分数分布)

 试卷共三大题,22个小题,满分100分,选择题15个小题共60分,填空题4小题,每空2分,涉及实验探究过程6分,物理概念考察运用10分,共16分。计算题共3个,共24分,试卷覆盖面广,重点知识突出,以基本概念考查和基础知识的运用考查的题目,高达55%左右,以图表为载体的试题占18分,各章节的分数比例适中。各小题难度大部分控制在0.6左右;但是也有一定难题,个别小题如第10小题难度在0.3,第15小题难度在0.35,第18小题难度在0.3,第21小题难度在0.4,第22小题难度在0.2,第2小题,第3小题难度在0.8。

 2、试卷定量分析

 全年级参考学生1334人,全卷满分为100分,分为98分,最低分为17分,平均分为56.22分,拔尖率50.07(拔尖线为56分)。

 二、学生答题中的错误分析

 1.基本概念不清,质点,参考系,路程和位移,平均速度和速率,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等掌握都有缺陷。

 2.基本公式记忆不牢固,理解欠缺,运用生疏。

 3.计算能力极差,计算粗心大意毛病不改。

 4.物理建模能力空白,物理情景分析很欠缺,不会将题目情景转化为现实情景,处理分析思维缺乏。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改为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基本知识的学习已变得无足轻重,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产生认识物理知识的过程,通过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

 2、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不必在此赘述。考试中显示出实验教学仍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物理教师中不能准确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为实验而实验;把物理实验仅理解为实验操作;片面强调实验与知识的联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许多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清楚,对处理实验数据的几种常用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等)没有掌握,故在解答实验试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实验能力培养,包括实验仪器观察、了解、实验过程的理解、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

 3、重视学生物理探究和综合能力培养

 探究和综合理科的最显著的特征。一个“活”字很形象地表达了科学中中考要考查的主要东西——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过程的经历,科学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

 4、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能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动态生成教学,比如本次试题中22题,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结合分析,只要将情景模型构建去来,得去满足相遇的条件关系式,那么失分就不会这么多了,可惜很多学生不知道将情景模型构建去来。

 5、优化训练。

 不选难、怪、偏题。要选择一些立意较新、质量高,基础性强,有代表性的题目,适当引入有迁移性的题目,体现物理学科特点。有助物理模型构建的训练。

  高二期中物理试卷分析(二)

 一、基本情况

 1,试卷分三大题:一是选择题,10道,40分;二是填空题(实验部分),20分;最后是计算题,4道,40分。

 2,考试范围: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二、题目点评

 1:把静电力,平抛运动和坐标系知识结合,涉及类比的物理科学思想方法。

 2:电场和磁场进行比较,考察了电场和磁场的相似与区别。

 3:电动势,对概念的熟悉程度要求较高。

 4:磁感线的疏密,代表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不同的受力情况。

 5:电场线,等势面的疏密,牛顿第二定律,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受力情况。

 6: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式。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的知识,知道电表是测量哪个用电器的物理量。

 8: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功率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9:本题是一道难得的好题,综合了电容器、磁场、电场、电路,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可谓是环环相扣。

 10: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会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能够计算出周期和运动时间。

 1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通过半径的表达式,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

 12:欧姆表的正确操作,仪器的读数问题。

 13:来源于教科书,《欧姆定律》,“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知道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电流表内接法。

 14:关于电动机一类的非纯电阻电路,可以说,也是来源于教科书的例题。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用处,能够顺利地解决此题,本题比较简单。

 15:聚电场、重力场、动能定理、摩擦力做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于一体,综合程度较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过程和方法,在本题渗透的比较深刻。

 16:本题有一个误区,较多的学生,把圆形槽轨半径,当成粒子仅受洛伦兹力时,运动轨迹的半径。结合了圆周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点时,力和运动状态的分析是关键。然后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物理方程。物理学中,经常出现的标志性关键词,比如:“光滑”“恰好”“刚刚”“缓慢”“点”等等,要能领会其表达的物理意义。

 17:恒定电流这一章,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的综合。能够画出粒子运动轨迹,找到圆心角,求出半径。本题,对解方程的能力,要求较高。

 三、综合评价

 本试卷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中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测试。题目难易程度适中,平常见过、做过,但是得高分还是有一定难度。这就反映出,学生对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的掌握,还是一知半解,不能够从本质上去把握,处于模糊状态,似是而非。总得来说,本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是一份适合中等物理成绩学生的好题。

 四、教学反思

 1,第一轮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扎实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定律、定理等。有的问题,翻来覆去考,为什么学生还是做不出?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把物理知识这张网络缝严实,急于求成,不注重基础知识,是致命原因。

 3,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放慢速度,夯实基础,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理性解决物理问题的态度。

 4,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尤其是根据物理规律列方程、解方程的要求较高,应该在平常的教学和练习中,有意识示范、指导学生列方程和解方程,分析已知数,待求的物理量。

 5,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

  高二期中物理试卷分析(三)

 一、整体印象

 本次宿迁市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涵盖了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满分120分,物理试卷在试题结构和题型等方面未出现怪题、偏题,也未出现数学计算上的繁杂等问题,而且题量适中。

 试题难、中、易的比例大概为:2︰7︰1。物理试题在题型结构上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知识点考察较为全面,所以这是一个考生相对较能接受的试卷。总的来说,这份试卷能够引导物理教学突破题海战术,强化对知识结构的构建,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总结,综合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我们学校有1943名学生参加此次物理考试,平均分70.56。错误率较高的是5、7、10、12、14、15、16。错误原因主要在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具体的运动情况分析不清,无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模型,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不强等。

 二、错因分析

 单选题第5题,没有具体地分析b、d两点两个分场强的方向,进而用平行四边定则合成得到两点处的实际场强造成很多同学错选A.对于两个电场叠加以后的电势情况分析,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那些不会变通死做题的学生会花费较大时间但最终得不出具体的结果。实际上本题可以从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及电势能变化关系角度去分析。

 多选题第7题,很多同学漏选A、C或错选B。具体原因是对线圈进入过程中感应电流大小的计算、外力的功率及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不清楚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不知道因为线圈做匀速运动时外力的功率就等于线圈牵引力的功率。总体说来还是没有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多选题第9题,不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及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对两直导线周围叠加后的磁场分布想象不出。导致选不出正确的答案。

 实验题第12题,对于电学实验器材的选择,学生不能灵活根据安全性、准确性、方便性、经济性等原则综合考虑导致无法选出合适的器材,反映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

 计算题14题,不能正确分析导体棒释放后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因此找不到稳定时导体棒的受力特点和达到稳定过程中哪些力做功、哪些能量参与转化都不清楚。

 计算题第15题,画不出临界时的轨迹图,找不到临界条件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计算题第16题,不能清晰地分析各阶段的运动性质、准确地画出各阶段的轨迹、几何关系找不准等是本题的主要错因。

 三、试题的突出特色

 1、实验考察:更加重视对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实验题试题平稳过渡,不设置高难度的台阶,但是却综合考查了考生必备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例如电学实验考察了器材的选择、图像、数据处理等,是学生做过比较基础的实验,对考生选择器材的能力、运用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误差分析的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2、重视对数理、数形结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考查数理结合能力,重视数形结合。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几何关系、三角函数关系,画出轨迹图,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试卷中体现了对考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

 第5题考查考生数形结合的领悟力;实验题第12题考察了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出的图像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形结合的能力;第15题是带电粒子仅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它的计算,则涉及到平面几何知识。

 数理、数形结合分析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对运用图像分析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缺乏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得他们碰到此类图像问题时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注重考察综合能力与基本科学素养

 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部分题目思维的难度并不大,却越来越避开纯记忆性的题目,多数题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应用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在解答过程中进行一步或者两步的逻辑推理,从导向性上体现出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

 四、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1、命题范围和上级文件精神中要求中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本次考试中交流电一章就没有考。

 2、个别题目在语言叙述上应该仔细斟酌,既要要与题干保持一致,又不要产生歧义。比如第2题的C选项、第8题的A选项、第10题的D选项、第15题没有强调粒子的重力不计等,这些题目的有些说法或与题干不一致、或自相矛盾、或者不严密。

 3、试题强调原创或改编是对的,但应该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多找几个人审核一下,防止出现科学性错误。比如第9题变成了单选题,第12题图像和器材就有矛盾之处。

 4、作为阶段性的学期过关考试应突出重点,教什么就考什么,力求增加试题的覆盖面。比如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电表的改装、多用电表的原理和使用等问题在考题中就未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