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理高考试卷,江苏地理高考试卷2023
1.江苏省2010地理高考考纲
2.2023年江苏高考试卷是全国几卷
3.江苏用什么高考卷
有区别啊,
地理学科现在有两大分支, 一是自然地理,属于理工科类,二是人文地理,属于文史类。
人文地理学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发展与前景: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口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文地理学处于一种对 社会 对自然 对人类的一种学问 相对地理学的其他分类 难度比较大 但内容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学好这门学问 对我们的生活是有极大帮助的 。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个人发展与前景 :地理学利用各种方法技术,直接的大地测绘尤为重要。空中摄影和人造地球卫星电子遥感技术使测量方法得到了改进。统计方法帮助对数量资料,主要是人口统计和测量数据,进行地域分析。但是绘制地图一直是地理学家的独特手段。
江苏省2010地理高考考纲
江苏考什么高考卷如下:
一卷。江苏高考试卷是新高考全国一卷。江苏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分。
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其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4门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学生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近两年,江苏高考一直用新高考一卷,新高考一卷只是语数英是一张卷,其它学科为各省自主命题,因此,试卷的难易程度上,没有对比,并不能判断江苏高考难不难。
2023新高考全国卷一使用省份:江苏、河北、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浙江(新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卷;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由所在省自主命题。)从2021年开始,江苏取3+1+2新高考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用新高考全国卷一。
2023年江苏高考试卷是全国几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考试说明
地 理
一、命题指导思想
地理(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旨在测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必备的地理素养,注重测试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与形成的地理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力求做到与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充分体现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力求突出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公平性和创新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不出偏题和怪题。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 测试范围
测试范围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必修模块。
(二) 测试能力要求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试题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判读和分析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
与规律等知识。
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进行相关的地理计算
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比较准确简洁的文字、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
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要点。
能够结合有关地理事实材料,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推理、判断和分析,
简要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4. 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能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能够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
问题的对策。
(三) 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地理1
宇宙中的地球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地表形态的变化 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大气受热过程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气压带与风带 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天气系统 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水循环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洋流 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知道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自然与人类活动 结合实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 结合实例,简述主要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2
人口与城市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人口增长模式 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人口迁移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数量与环境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城市的空间结构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城市服务功能 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 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环境问题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持续发展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地理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区域的含义 了解区域的含义
区域差异 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地理环境 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可持续发展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区域环境与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 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遥感(RS) 了解遥感在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 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 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 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
三、试卷结构
(一) 题型比例
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7:3。
(二) 试题难度比例
试卷包括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其占分比例大致为7:2:1。
(三) 内容比例
自然地理部分约占40%-60%。
人文地理部分约占40%-60%。
四、测试方式和时间
(一) 测试方式
闭卷笔试。
(二) 测试时间
75分钟。
(三) 试卷满分值
100分。
五、典型题示例
(一) 单项选择题
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图1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解析此题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的建成为情境,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的地理时事。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2.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运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进行推理判断,确定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D
3.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其原因主要是
A.气候变暖 B. 酸雨危害 C.风速加大 D.降水变化
解析此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得出南极冰川加速消融的直接原因是气温升高,而气温升高说明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A
图3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某地天气系统图,判断该地天气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并对学生从图中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暖锋,进而分析暖锋过境对乙地天气的影响。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5.有关图式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地表形态的特点及成因。首先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褶皱,进而判断乙、丙、丁的地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形成原因。此题对比较、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较高。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A
6.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此题在上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地表形态成因的掌握情况。根据判断,乙地为背斜形成的山谷,说明此处因张力作用明显,受到了较强的侵蚀作用。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读图4,完成7~8题。
7.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此题通过呈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考查学生从图中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力。此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基础上,理解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然后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即①箭头表示太阳辐射,②箭头表示大气吸收部分太阳辐射,③箭头表示大气逆辐射,④箭头表示地面辐射,从而准确选出④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D
8.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保温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学生首先要明确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能根据图中各箭头所示的含义,判断出③箭头表示大气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C
9.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塞北到江南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热量 C. 土壤 D. 地形
解析此题由诗句引入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从地理学的视角,领悟诗句中所蕴涵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掌握情况。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B
图5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10.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分析判断该区域农业类型的特点。首先可以判断出该区域的农业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进而分析得出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D
11.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首先要知道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自然因素,进而分析判断出由于①、②小麦区纬度位置的不同,热量条件有所差异,因此处于纬度位置较低的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热量。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读图6,完成12~13题。
12.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某河段水位变化示意图,分析判断该河段不同年份水位季节变化的状况。学生可以从某一年洪水期水位和枯水期水位差的大小变化来判断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1990年水位季节变化最大。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13.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分析1990年到2000年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由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将使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C
图7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图7
14.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某城市1980年和2008年某地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分析判断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成因。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形态的变化与城市桥梁、公路以及铁路的建设与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判断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A
15.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A.自来水厂 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C.造纸厂 D.大型超市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布局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根据影响自来水厂、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造纸厂以及大型超市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对各工业企业的空间位置进行分析,判断出其布局是否合理。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C
2008年入冬后,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发展迅速。图8为“我国2009年春季某日旱情分布示意图”,图9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6~19题。
16.地处特旱区的城市有
A.广州、南宁 B.呼和浩特、沈阳 C.太原、石家庄 D.兰州、西安
解析此题以2008年入冬后我国发生的大范围旱灾为情境,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图例读出地处特旱区的城市是太原和石家庄。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17.造成我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图9中的
A.①偏少 B.②偏多 C.③偏少 D.④偏多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旱灾发生原因的探究,要求学生结合海陆间水循环过程来判断形成旱灾的水循环环节及其变化,本题属于难题。
答案C
18.若要实时获取我国旱灾分布范围的信息,应选用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及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应用领域的掌握情况。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完成19~20题。
年份 有户籍人口(万人) 总人口(万人)
1982年 2 2.8
1998年 120 750
2007年 200 1400
19.引起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政策 C.政策、经济 D.气候、经济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分析城市人口变化的形成原因。根据统计资料中不同年份的人口数据可以判断该城市人口在增长,进而分析得出该城市人口增长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快速发展所引起的。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20.20世纪80年代,该市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该工业属于
A.动力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电子装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属于劳动力指向型。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图10为“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和乡村人口比例(%)”,完成21~22题。
21.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从地理统计图中获取有关信息,考查学生对城市化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指标,学生可以根据日、英、美、法四个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进行比较判断,得出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最高,故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英国。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B
22.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城市化进程及特点的理解程度,对读图能力的要求较高。中国和印度虽然城市化水平很接近,但因人口基数不同,所以城市人口数量不相同;巴西和美国虽然城市化水平很接近,但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阿根廷、巴西、土耳其、中国、印度均属于发展中国家,从图中所示五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可以看出,最高的达到86%,最低的只有26%,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于发展中国家,如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阿根廷,城市人口比重为86%,高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故选C。此题属于难题。
答案C
23.图示信息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
A.与国情相适应
B.消耗的物质少,环境成本低
C.与减少物质消耗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D.要切实转变主要依靠物质消耗过大的方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长期形成的物质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成本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D
(二) 判断题
24.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差异性成因的理解情况。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误
25. 全球气候变化即指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情况。学生要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既包括全球气候变暖,也包括全球气候变冷等其他变化。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误
26. 某城市地铁开通后,沿线出现了新的商业网点,这表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带来了商业网点的相应变化。
解析此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考查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影响的了解情况。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正
27.流域开发与整治就是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流域开发与整治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流域开发与整治要依据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进行水的综合开发。
答案误
28. 产业转移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解析此题通过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利、弊两个方面的影响,考查学生辩证看待地理问题的能力。产业转移可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产业转移也可能加剧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正
(三) 综合题
29.图12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
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 ▲ 季。
(2)N地受 ▲ 气压带控制,降水
较 ▲ (多、少)。
(3)M地盛行 ▲ 风,气候特征是
▲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
根本原因是 ▲ 。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季风环流等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分析、判断有关问题。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根据图中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所处的纬度位置偏北,从而判断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图中N点的纬度位置判断得出该地所处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分析该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得出该地降水较少的结论。第(3)小题主要考查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其气候特征。图中M点位于我国东部,风向为东南,故可判断此时为夏季,进而分析得出此时该地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亚洲东部有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环流,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本大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参考答案
(1) 夏
(2)副热带高 少
(3)东南季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0. 图13中,①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与石油化工企业有生产联系的厂家纷纷聚集在石油化工区,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在图中③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4)若在图中④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于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间的P带应设置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侧重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有关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影响电子工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电子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和技术对其影响最大。第(2)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集聚效应的理解情况。石油化工企业集聚在石油化工区,其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3)小题和第(4)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常见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理的掌握情况。钢铁厂排放的气体易造成大气污染,故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自来水厂应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上游方向,便于取得水质较好的水源。第(5)小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工业布局中环境保护的措施。在工业区和城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本大题属于基础题。
参考答案
(1) 高新技术
(2)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不合理 处在城区的上风方向,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
(4) 合理 处在城区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5) 卫生防护带
31.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图14为“京津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14
(1)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 ▲ 、 ▲ 、 ▲ 、 ▲ 等。
(2)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对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的积极意义分别是 ▲ 、 ▲ 。
(3)新建工业区的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共用 ▲ ,相互协作和技术创新,降低 ▲ ,集中处理废弃物等。
(4)水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该地区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
开源: ▲ ;
节流: ▲ 。
参考答案
(1)①原料丰富 ②能源丰富 ③科技发达 ④交通便利 ⑤市场广阔
(2)优化产业结构 减轻环境压力
(3)基础设施 成本
(4)开源: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 节流:节约用水;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好不容易找到的,下载下来的是WORD文档,然后自己复制上去的。下载链接给你吧。://taoti.tl100/UploadFiles/200912/2009120814493353373429.rar?wasid=fe7571e45a807a92cabf13aa2854f933
我是学地理专业的,有不会的问题可以问我。
江苏用什么高考卷
2023年江苏高考试卷是新高考全国一卷。
一、新高考一卷模式:
新高考全国一卷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在英、俄、日、法、德中任选一门,分为听力和笔试;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则包括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物理、历史2选1,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
二、新高考一卷分数分布:
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其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4门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江苏高考注意事项:
1、提前熟知新规,诚信应考。
根据教育部要求,今年我省加大防范手机的力度,严禁携带手机进入考点。考点入口处均设有智能安检门,所有考生均须经智能安检门安检合格后方能进入考试区域。请广大考生提前做好准备,合理规划赴考时间,遵守安检规定,避免因携带手机延误进入考点的时间。
2、遵守考试规定,沉着备考。
考试开始铃响前,不要动笔答题;考试结束铃响后,要立即停止答题(也不要修改、擦除答案等)。如提前答题、延时答题,一旦被查实,将认定为考试违纪,取消考生当场考试科目成绩。提醒大家务必予以重视,切勿因小失大!
3、保持身心健康,自信赴考。
考前,考生及同住人员要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特别注意:尽量不去人员聚集场所,谨防疾病感染。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治疗,并将相关情况报告考点或所在中学,避免影响考试。
江苏用新高考I卷。
新高考I卷II卷都是由教育部依据同一份考试大纲命制的,两份试卷的试题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不大。
江苏新高考I卷满分750分,其中必选语、数、外3门各150分,共450分。物理、历史2选1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政治、地理、生物和化学4选2单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是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把卷面分转换成等级分后计入高考成绩。
2023江苏高考试卷难不难
预测,2023年江苏高考新高考I卷的难度会比往年容易一些。从近十年高考试卷的难度来看,整体难度呈下降趋势。
从近十年的高考新高考I卷难度来看,总体上试卷难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所以2023年江苏高考试题难度应该是与2022年保持稳定,基本上难度系数去年相当。
2023年江苏高考新高考I卷的难度应该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或是下降,只可能是小幅度的摆动,但是相信在结构上会作出一些调整和变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录取方式:
高考的录取方式多数用网上录取,对考生的录取是根据考生的分数及所填报的志愿来进行的。如今所用的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若干批次。
主要有“提前批”(军事类院校)、“第一批”(一本大学,包括全国重点大学、普通1本大学)“第二批”(普通2本大学:包括,公办二本、民办二本)、“第三批”(3本,主要包括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院校)、“第四批”(高职高专 学校,即专科)。
此外,还有许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但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渣纤绩应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 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