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四川高考生物答案-2015年四川卷生物
1.一道高考生物为什么选B?
2.高考中生物怎么能多拿分
3.四川高考生物
4.2011年四川高考生物答案
一道高考生物为什么选B?
B项是对的。
题干中说的是: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
这里说的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重复,不是基因的编码区重复,如果基因的编码区重复了,将来合成的蛋白质就不定是什么蛋白质了,肯定不再是原来具有抗冻的蛋白质了。
高考中生物怎么能多拿分
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 提倡“两遍读题”
?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例1、(10江苏)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 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 用被? 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C. 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 个体 D. 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 成新个体解析:读第一遍,明白题中所表示的意思;培育三倍体,考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特殊处理时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读第二遍,明白答案的四个选项意思的表述。A选项,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得到的应该是四倍体;B选项,精子不提供染色体,得到的应该是单倍体;C选项染色体全部来自早期胚胎细胞,得到的是二倍体;D选项,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内有二个染色体组,受精后不释放极体。细胞中会有三个染色体组。答案:D
技巧诠释: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
2. 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例2、(08四川)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选项,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并未丰富其物种,营养结构、群落结构等并没有变复杂。属于知识性错误,当然,也涉及表述性错误。答案:B
技巧诠释: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这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试题将近了选择题的一半以上。其实,对这类试题来说,只要我们掌握“错误原理”,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
?
3.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
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
例3、(10江苏)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题中左图可以看出,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只是促进作用减弱,去掉A选项;从曲线看出,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B项正确;从题中右图可以看出,生长素含量的增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去掉C选项。从曲线看出,乙烯增加到一定程度,则生长素储量降低,即其储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D项正确。答案:BD
技巧诠释:图表类,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而针对有的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知识等新内容的情况,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
?
4. 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则”
生物学科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例4、(07江苏)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
已知I一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4是携带者
C.II一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解析:从图谱只能判断是隐性遗传病,去掉A选项,所以应该从常染色体遗传病或伴性遗传病两方面考虑,II一6 是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不确定或1/2 ,去掉C选项,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分别是1/3或 1/2。去掉D选项。答案:B
技巧诠释:在解答一些特殊选择题的时,我们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外,还要注意一些学科特有的或者某些知识点特有的“潜规则”。只有在考虑了这些“潜规则”和知识陷阱的前提下选择出来的答案才能不被某些选项的迷惑。
?
5. 几种常见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 Ⅰ. 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
? 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审题应本着以下几个方面:
(1)审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例5、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完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解析:从题干描述来看,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细胞,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只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再加上根尖分生区细胞,就只能是线粒体。在线粒体内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答案:B
(2)审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例6、(08理综)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图像的识别。据图可知甲与乙是捕食的关系。根据题意,丙专以浮游动物为食,且一次性向水池中投入大量的丙,这样丙一方面大量捕食乙,另一方面又与乙争夺有限的水池空间,最后乙逐渐灭绝,丙因为没有食物也死亡,所以最后剩下来的只有甲。答案:C
(3)审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
例7、(08全国)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解析:通过审题易知,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由于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故能确定实验变量为:“胰岛素”。实验组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审题时注意,观测指标设置为“小鼠症状的变化”,如何进一步确定相关症状与葡萄糖有关,故应
“后注射葡萄糖溶液”。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本题中的生理盐水属于干扰因素。答案:A
Ⅱ. 根据题型特点,用不同方法
(1)淘汰排除法
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达到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四川高考生物
1.根据题干,以CO2的吸收速率来描述光合作用,因此CO2的吸收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就是转化为糖内物质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植物呼吸作用速率。
2.a点为CO2的吸收速率=0的点,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下,植物仅利用植物体内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就可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加强,单位时间内需要的CO2浓度加大,CO2的吸收速率加大。
3.b点为CO2的吸收速率最大的点,光合作用速率不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加强,单位时间内需要的CO2浓度加大,CO2的吸收速率加大。
4.如果横坐标变为光照强度,a点为光合作用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b点为光合作用饱和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CO2浓度变大,光合作用速率增大,a左移,b右移。
2011年四川高考生物答案
2011四川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部分没发网上去,你要的话吧邮箱给我!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接种对数期的菌种,调整期将缩短
B.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C.进入稳定期后不再产生新细胞,活细胞数目维持相对恒定
D.进入衰亡期后部分细胞解体,可释放出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答案:C
解析: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作菌种或科研材料;进入稳定期后,微生物仍会产生新细胞,这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活细胞数目保持相对稳定,因此C错。
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也发达。因此B错。
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答案:A
解析: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有重要作用,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变为弱酸性,B错。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元分解,C错。剧烈运动时,血液中CO2增加,刺激了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强,D错。
4.右图表示油菜在成熟过程中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质量不断增加
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
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
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答案:D
解析:蛋白质是细胞结构成分,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含氮物质含量不变,但由于干重增加,因此蛋白质总量实际在增加,因此糖类在转化为蛋白质。
5.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号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多,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录基因组测序
B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去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
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
D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
答案:B
解析:过程1获得的目的基因已不含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因此不能用于比目鱼基因组测序,因此A错。导入农杆菌是为了扩增和更易导入蕃茄细胞,C错。DNA探针技术不能检测基因是否完全表达,目的基因的完全表达应该检测表达产物蛋白质,D错。
30(21分)回答下列I、II小题。
I.(9分)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饿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生物量(注:生物量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
(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__________,还需定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 。海藻光合速率随着向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图中B点表示最佳的________培养条件。
(2)该海藻的无光条件下仍能生长,但需在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等有机物,目的是提供____________。
(3)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该海藻,测定海藻的生物量如下表:
要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设计_____________的实验。
(4综合上述实验,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的培养条件是____________。
II、(12分)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I
答案:(1)各种必需矿质元素(1分) CO2 (1分) 光照(1分)
(2)碳源和能源(2分)
(3)在0.2---0.6g/L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 (2分)
(4)适宜光照,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 (2分)
解析:(1)海藻是植物,因此培养时必需在培养液中加入各种必需矿质元素。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CO2。B点光照强度生物量最大。
(2)无光条件下海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必需提供有机物作C源、能量来源。
(3)要确定培 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在0.2---0.6g/L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
(4)、根据图,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需光照强度适宜,据表格知需添加适宜浓度葡萄糖
II
答案:(1)传出(1分) 融合(2分) 电位变化(2分)
(2)B细胞 (1分) 化学信号向电(2分)
(3)造血干细胞(2分) 体液(2分)
解析:(1)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出,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递质。通过图,看出递质引起肌膜电位变化,从而发生肌肉收缩。
(2)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因此使B细胞被激活而增殖。突触释放递质,导致肌膜电位变化,因此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处生成T细胞。根据题2 可知是抑制体液免疫应答。
31.(21分)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I.(7分)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II.(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
的分开而分离。F 自交所得F 中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
(4)让(2)中F 与(3)中F 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
I
答案:(1)三或第四(1分) 竞争和捕食(1分)
(2)垂直结构(1分)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2分) 一定的自动调节(2分)
解析:(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II
答案:(1)结构 (1分) 生物进化(1分)
(2)同源染色体(1分) 9(2分) 2(2分)
(3) 20 (1分) 4(2分) 22(2分)
(4)3/16 (2分)
解析:(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甲植株无Bb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B0,可看作AaBb思考,因此所F2基因型有9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2种:aaBB aaB。
(3)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40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由于I甲与I丙 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I甲与I丙 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可能含I甲 、可能含I丙 、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最多含有22条染色体。
(4) (2)中F1的基因型:Aa B,(3)中F1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虑B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1/2,考虑A和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3/16。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