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为什么爱读书

2.听樊登读书《跨越式成长》《Mindshift(思维转换)》

3.樊登:做个超级正常人

我为什么爱读书

樊登读书高考-樊登读书2020

温儒敏先生说:“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基本上不怎么读书,就很难实践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自己的素养。”

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到有孩子曾经问我,读书有什么用?还有的孩子说,我将来又不想学文,也不想当老师,我干嘛要读书?我一时张口结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现在,读到这句话,我可以用它来回复了。

一个人但凡有这样的想法,我以为,一方面,他一定还没有发现读书的乐趣。另一方面,他以前的阅读大多应该是功利化的。其实,很多学生在读书时这种功利化的阅读,对他们往往只有近期的收益,远不如从兴趣入手,多去涉猎不同种类的书籍,才会真正尝到读书的甜头。

为了升学,硬着头皮读一些中考、高考必考的书目,这当中的兴趣自然不会有。被动的接受也往往不如主动的探求。读书也一样,只有有了兴趣,读书,才越来越有滋味。

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什么爱读书?你会怎么回答。原来的我曾以为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认为一个语文老师,自己都没读过的书给学生去讲是件很尴尬的事情。慢慢书读多了,才发现读书不仅仅因为自己是语文老师,更因为,书籍带给我的是无限的我认知以外的东西。

三年前,读书对我来说很难,我很难静下心来投入到文字中去,一个暑,读完一套《红楼梦》和一本《百年孤独》就已经很有成就感了。

后来,偶然一次机会,爱上了听书。才发现,原来读书可以不只是读文学,读,还可以读心理学的,读经济类的,读生活类的。读管理类的,读家庭类的······

从那之后,我每年听书上百本,然而,又总觉得不过瘾。总要听之前读一读,或者听完再读。于是,慢慢,自己的认知边界扩大了,自己的思维开阔了,人际交流和沟通也有了一些改变。我开始爱上了读书。

其实,认识温儒敏也还是在樊登读书中听到的,那时温儒敏讲述的是自己的一本《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本书,颠覆了我对教育的认知。我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也因此,知道温儒敏是一位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名师。

回到前面的话题上,我之所以喜欢读书,不仅仅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更重要的事,一个人要想成长,就需要不断吸纳新知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读的书目的增多,越来越发现知识的无穷尽,越发想去懂得,知道。

于是,读书就成了满足自己好奇心的最便利的一种方法。

听樊登读书《跨越式成长》《Mindshift(思维转换)》

《跨越式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核心理念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脱胎换骨,每一个人都可以长成一个你过去想象不到的人。

让没用的过去成为一种优势。

我们要学会把握人生的第二次机会。我们自己在惯性当中的时候,都会觉得没用,我就是这么点出息,就是喜欢那个小玩意,但是你不知道那个小玩意,很有可能蕴藏着大量的价值。

现在的非传统学习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可能。因为你可以上清华,你可以每天晚上刷清华所有的课。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根本不是要那张文凭做敲门砖。我们也招聘, 有敲门砖当然很好,不好用就是不好用,你拿着再好的敲门砖回来不好用,转头就开了,一样的道理。但是反过来,你没有文凭,你能做这事,你特别棒,跟你说什么你都知道,这才是核心。

现在很流行这个词叫乌卡时代,VUCA。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特性: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模棱两可。就现在这个世界是乌卡的,是不稳定、不确定的,复杂的、模棱两可的。跟我们过去说有行业工会,你从事这个工作可以一直干到退休,你儿子还能接班,你想想看多好,那时候是稳定的、确定的。

在VUCA(乌卡)时代,最重要的学习态度就是终身学习的态度。就是你这两条腿得不断地进化,你始终都要有一个与工作相关的第一技能,还要有一个与相关的第二技能。过两天你的第二技能,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你的第一技能,然后,你还得培养自己下一步的,这时候你的人生才能够不断地迭代,才能够打怪升级,前面我们讲的所有的那些人,都是这样来的,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迭代过来的。就是你千万别把自己当成,干某一个事的唯一的专家,这个叫作”君子不器“。

因为人在苦闷的时候喜欢干吗,每个人在苦闷的时候,各位记得一件事,多社交。我有一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闲着没事干的时候,觉得生活不知道往哪儿去,没有出路的时候,除了读书就是社交。就是参加各种活动,到处跟人碰,你不知道你的机会在哪儿。

因为人这一辈子你要想图稳定的话,那就是不进则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你必须得有一种进攻的态势,你必须得让自己不断地丰富,所以对于止步不前这件事,你得有警惕,这是第一个建议。接下来,你要能够建立关系网,去找到合适的位置。多参加各式各样高端的交流。你说法律跟我没关系,认识几个律师挺好的;医学跟我没关系,多参加一些医生的聚会,听医生聊聊天。我就特别喜欢跟医生聊天,那个角度跟咱们普通人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个就是要学会选择性忽视。机会很多,虽然交流有很多,但是不能什么都干。不能觉得哪个都是机会,我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你还是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然后如果要能够做得好,需要有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你想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跑去搞生物学,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新兵,所以你必须得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下自己什么都知道的那个态势,你才能够深入进去。然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浸*其中。浸*其中就是迷上了,在里边获得了心流的体验,一天到晚地在里边钻研,这时候你才能够很快地成为这行的专家。

接下来这一章叫作开启你的中年机遇。你看我们过去老说中年危机,一说到中年,我们就后边跟着危机,实际上不是。这个作者讲说中年带来机遇。为什么呢?就是你人到中年以后,你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你有了一个习惯性的生活方式,你基本上也解决了温饱的问题。这时候你可能才能够腾出手来,去思考自己的乐趣。

所以干扰有时候并非是坏事。中年人说我有很多坏习惯,我有很多过去没学好的东西,这些东西叫作干扰。这些干扰很有可能会带来优势。就是你跟那些没有干扰的人不一样,你比如说书中有一个人特别有意思,他的英语有很大的口音,用英语讲话总有口音。他是觉得很自卑,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好,结果后来人们发现,他的说服力很强。原因是什么呢?说有口音的话,人们听起来更认真。就是当你讲播音腔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往往成了白色噪音被忽略掉了,但是当你的这个话夹杂着口音,别人听不懂,要使劲,这么一使劲听,听进去了,所以他变成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这么一个人。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具体的方法。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你要知道慕课的重要性,MOOC,慕课。慕课就是我们说在线教育。这个在大概几十年前,哥伦比亚大学就开始尝试了,后来哈佛、耶鲁都在跟进,现在北大、清华的慕课都已经开放。就是超级慕课的学习者,是能够做到一年学几十门课的,没有问题。因为你想学什么,全都摆在那儿。慕课的学习方法跟别的课程不一样在哪呢?它入学很容易。就是你不需要说我要参加一个高考,我要拿到一个offer(录取通知),我才能够去上这门课程,门槛太高了。我觉得慕课对于教育是一个巨大的颠覆。你知道我们过去的教育,是一个完全以教育者为核心的角度,所以被教育者想从教育者这儿得到什么呢?就是想得到认可,想得到一张文凭,但实际上你要知道,慕课的改变是教育的提供者变得无足轻重了,你根本不用取悦我,我是什么,我就是把这课程放在这儿,收你点听课费,一门课十块钱,二十块钱,很便宜,然后你想听多少遍听多少遍,想考多少遍考多少遍,直到你考过为止。

学习是一件很过瘾的事,但是千万不要上瘾,不要对学习这件事完全成瘾了。你要寻找平衡,什么叫平衡呢?我觉得中国人讲得最好,叫知行合一。你学了东西你要去用,在实践当中找到反馈,然后你就知道说,我可不可以再学点别的,你才能够挑到下一个该学习的更好的东西。所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时候平衡了大量的这个海量学习给你所带来的困扰。这就是我们说你怎么用好线上的去完成自己的转型,完成自己的Mindshift(思维转换)的这个过程。

樊登:做个超级正常人

? 12月8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体育馆,美丽的银杏,阳光的午后。樊登主题演讲《做个超级正常人》登场……

? 因为不追星,第一次去这样的场面,排队安检,我告诉妹儿,我要去见见“活人”。她告诉我,我推荐你看的书是《活法》……

哈哈哈哈!

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网红教授”,带着麻城普通话

一个真正的超级正常人(做自己,回归本真、激扬生命),风趣幽默讲诗歌,讲文学。我就在想,我的初中语文老师这样,我语文至少提高50分,呵呵呵呵……

? 重量级“樊登”2小时演讲,声音真的很好听,虽然比以前瘦了,唱歌肯定好听,哈哈!跑题了!

?言归正传,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超级正常人Super? normal ”,觉得这个名字好奇怪,让我想到Super

man,超级飞侠,超级英雄,蜘蛛侠,美国队长……

? 脑补一个个英雄人物……

?童年逆境(家暴、忽视、孤独等等),如果一味的抱怨或自暴自弃就会变成问题少年,走上不归路。今天对我感触最大的是一个读者的提问,他是高知识分子,高学历,高收入,但孩子高考辍学(之前还是学霸,名列前茅)。这样的家庭孩子不应该优秀吗?为啥孩子厌学。

他焦虑,迷茫,焦灼……

? 当爸爸妈妈不再高压,过自己,读书、听书,孩子却变了。没有高压,只有氛围,受他们的影响,孩子开始喜欢听自己感兴趣的书,也没有那么多抵触了。他们的孩子改变了,还通过群帮助和自己一样困惑和焦灼的父母,帮助了几百人。真的很感动……

? 一味的要求孩子做什么,一味的强制孩子改变,孩子只会变得叛逆,报复。我们常常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那只是自己想要的。

?有时,我会突然清醒“我最近咋了?我怎么会这样?我小时候还天天逃课、打牌,电视看到没节目呢?”。清醒后可以管1个小时吧!如果上班去了,可以管一天……

? 跑题了……

? 这个观点,缓解了我的焦虑,KPI指标,听着就不舒服的字眼,他却有另一解读:最有效的考评就是抽查(案例交警查酒驾)。我最近优化了一线员工的考评指标,想通过考评提高服务质量(我死了那么多脑细胞优化的指标竟然是错的,焦灼……)

?一个优秀的员工(人)需要具备的指标或素质再加入不确定性就使人变得正常了。怎么说得那么别扭,比如我们对员工有很多要求(上班穿工作服、不迟到、不早退、每天交接必须签字等等)。告诉员工,我每月只会随机抽一个指标作为考核,而且我抓阄决定选哪一个,考核的时间不准确。这样就好玩了,确定性的指标加上不确定性的考核就使得大家更愿意去做自己,而不是为了达标而达标。

指标不应该作为考评的指标,而是为了做好工作 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

正常人=指标(健康、幸福、有创造力)+不确定性(案例:高考改革,变成没有大纲的高考)

? 就像看书、学习、个人成长,没有完成使我们焦虑不安,那是知识的焦虑。不要浪费时间焦虑不安,在能看到的地方,做到最好。达到一个高峰后再重启一次,在随机性中看到美感。(爬山算法)

? 做个超级正常人: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的生命,爱学习,仅此而已。无论事业、工作、生活,活好自己,让自己魅力四射,让你在自己的方圆5公里竭尽全力找到属于自己的高峰。一辈子很长,一个个找自己的高峰,找不到不要紧,重启后再继续,随机的把自己抛向未知的世界,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无数可能。

? 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孩子身上(阳光,向上,健康),对孩子,只需要无条件的爱,通过自己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感,保持好奇、探索和她打打闹闹、开开心心过一生,探寻未知的生命,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