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政治主观题,高考政治主观题及答案历年
1.求高中政治辨析题主观题解答流程与方法思路,谢谢
2.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3.高中政治的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分析
4.政治主观题该如何答题?
5.高考政治主观题怎么破
6.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7.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有哪些技巧?
在答题的时候,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答攻略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高中政治复习技巧1、仔细整理政治知识点
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中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
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
2、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
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求高中政治辨析题主观题解答流程与方法思路,谢谢
政治、历史、地理答题技巧:
一、政治篇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冲关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考生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必须过好基础关,即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中的知识要做到细、熟、通。
其次,要过好能力关,即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要过好技巧关,即根据政治非选择题相应的设问类型,采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1.体现、说明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体现、说明类试题可分四步。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2.原因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此类试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说明其影响和意义。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即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能)这样做。分析时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之外,有时还需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3.措施类主观大题冲关
解答措施类试题,首先要读懂设问,确定答题范围;其次要明确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最后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4.意义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意义类试题:
第一步,要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还是全部意义。
第二步,要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下一步作准备。
第三步,作答,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点到面的原则:从小到大即先回答对个人的意义,再回答对集体的意义,最后回答对国家的意义;从近到远即先回答目前(眼前)的意义,再回答长远的意义;从点到面即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层次发展到多个层次。
5.启示类主观题冲关
针对启示类试题的特点,我们可采取如下步骤作答。
第一步,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明确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性,即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
第二步,从材料和设问的关键信息中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类试题的关键。
第三步,紧承第二步,分析我们应怎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类试题的落脚点。
6.评价类主观题冲关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即对题目中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
第二步,阐述道理,即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第三步,明确做法,即说明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应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二、历史篇
要想提高历史大题的成绩,必须弄清楚解答大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目标。下面结合历史大题冲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得分启示。
1.审题能力不高,忽视试题中的限定词语?
从解题思路上讲,必须先弄清楚设问的答题方向。有些学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做错题的情况多有发生。如“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之间的关系”,一些同学因没有弄清楚题干的答题要求“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关系”,因没有分两个阶段(19世纪以前和19世纪以后)说明科学与发明应用之间的关系而漏答。得分启示:挖掘题意。首先要弄清楚题干中某些词语的含义,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明确题目的时限、内容和思考范围。针对一题多问,根据分值搞清重点,确定各部分作答的内容和时间分配。
2.看得出,答不出
有些同学虽然知道要求回答的是什么,但不知道结合哪些知识作答,造成"有口难答。针对这种情况,
(1)对题的分析要透彻,审清题才能答对题。高考文综历史经常设置一大段材料,这就要求你抓主谓宾,在有效时间内理解题目的考查点,否则满盘皆输。
(2)将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相联系。高考非选择题的内容大多依托教材,教材内容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应尽可能把题目要求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试题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进行知识定位。
(3)明确不同设问的答题思路。一般情况下,考查背景的题就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条作答。考查原因的题也可以这样答,也可以分国内国外。比较题要理清思路,分清比较点。影响类试题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思考。
3.不能利用题目之间的关系和有效信息回答其他问题
有些试题的设问前后具有一定的关系,前一问为后一问的回答作了铺垫,如“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就建立在前几问的基础上,回答时注意前几问的设问和结论(答案)。试题的材料大都围绕一个主题设置,因此,回答综合性设问时不要将材料割裂开来,要充分利用前面的问题和答案。
三、地理篇
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地理主观题已形成“无图不成题”的命题风格,以“信息呈现 -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为思维主线,试题图表新、切入点小,重视思维理性、逻辑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利用区域地图作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尤其是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下面谈一下地理主观题冲关的五个方面。
1.解读材料,科学审题?
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1)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2)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3)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3.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4.解答问题,草拟答案?
(1)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
(2)解答问题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
(3)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书写答案
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要讲究层次性、逻辑性,卷面要整洁、清晰。
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审题思路
⒈阅读设问看清要求、抓关键:
⑴看清试题要求:
①一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政治、经济或哲学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②二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答案要点可能较多,若分值较低,则答案要点较少。
⑵读设问抓关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
①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主体、范围性语句)
②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设问词、问题短语)
⒉审读材料全文
要认真阅读材料全文,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
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二、解题技巧
(一)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例1:苏州模拟试卷第42题
材料一:我国农村改革,风雨兼程30载。在这一历程中,中共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0个“一号文件”,顺应和指导农村改革,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材料二:中国***十七届三中全会准确把握了我们当前农村形势,指出当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又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再次高度关注“三农”问题。
材料三:为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财政对资金的投向从拉动经济增长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重点增加投入300亿元,用于“三农”建设。
(1)根据《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关知识,你能从上述三则材料中概括出哪些道理?
答:(1)①中国***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1个“一号文件”指导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央财政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了中国***的领导。(2分)
②中国***坚持科学执政。先后出台11个“一号文件”、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关注“三农”,都准确把握了农村改革与发展状况,体现了科学执政。(2分)
③中国***坚持民主执政。指导农村改革与发展、关注“三农”,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的利益。(2分)
(若答中国***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材料体现了中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也可得2分,但不重复计分。)
例2:扬州模拟试卷第42题
2009年2月16日上午,南京市摇号产生20万户家庭,分享由政府派发的旅游消费“大红包”,南京市向市民免费发放2000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如下图所示)由此拉开序幕。同时,商务部对相关部门发放消费券进行了可行性调研。目前,调研部分已基本结束,研究报告也几易其稿。对此,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明确表示:“发放一些消费券,对拉动消费起到了推进作用。” 他肯定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做法,也为此前一度火热的消费券作用之争定调。
(2)结合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谈谈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答:(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践活动中,人们认识到消费券的作用。商务部也通过实地调研,加深了购物券的作用的认识。(2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对消费券作用的认识,会对拉动内需、促进生产的实践过程有重要的反作用。(2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商务部的调究报告几易其稿,正体现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性。(2分)
(二)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例1扬州模拟试卷2第42题
2008年12月25日至26日,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带来的严峻挑战,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2)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创新的哲学依据。(4分)
答:(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1分)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2分)③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要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树立创新意识。(1分)
例2:盐城模拟试卷43
某区党委召开青年再就业专题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到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全局,意义重大。
会议要求区内各级共青团组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青年实际需求,大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探索青年创业行动的项目载体,培训青年创业带头人和合格劳动者。同时要大力宣传青年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影响更多的青年投身创业实践。
(2)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某区党委这样做的理论依据。(4分)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中国***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例1:扬州模拟试卷2第43题:
他们还了解到,“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务院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决定对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为什么要实施宏观调控?采取了哪些手段实施宏观调控?(5分)
答:(2)①“三鹿奶粉事件”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等局限性,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2分)(必要性)
(省略了重要性,为安全起见,应单独答一条重要性,即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采取了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3分)
此类题目,“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可以放在要点中答。
例2:海安市模拟试卷41题
(1)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什么要将立足点放在扩大消费需求上?(2分)
答:(1)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必要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重要性)(1分)
②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必要性)开拓国内市场广阔的消费市场,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重要性)(1分)
(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独立的意义类简答题,一般要先答地位,再答意义。
例1:
1、图1显示的“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图2显示的是“倒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图2反映的是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人群的分布状况,图1反映的是我国期待改进的个人收入人群的分布状况,它体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1)在读图的基础上,说说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答;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地位)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意义)
例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五)怎么办类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例1:苏州模拟试卷42题
材料三:为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财政对资金的投向从拉动经济增长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重点增加投入300亿元,用于“三农”建设。
(2)结合材料三,说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应当如何发挥财政作用?
答:(2)①发挥国家财政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经济建设中的农业建设支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分)
②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通过对“三农”的财政投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协调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分)
(若仅答出财政的作用,没有结合材料说明,只能得2分)
例2.扬州模拟试卷2第42题
2008年12月25日至26日,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带来的严峻挑战,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1)请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6分)
答:(1)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到: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6分)(注: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六)启示类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例: 不同国家收入、消费情况比较表
国家 人均年收入(美元) 基尼系数 居民消费率 居民幸福指数
甲国 5800 0.27 70% 86%
乙国 2700 0.42 48% 51%
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我国2006年人均收入为1740美元,但基尼系数已达到了0.46。
利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乙两国居民消费率和幸福指数出现巨大差距的原因。
(2)根据对(1)的分析结果,谈谈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启示?
答:(1)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水平高,消费水平也就高,甲国的人均收入远高于乙国,因此,甲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幸福指数自然比乙国居民高。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关密切的联系。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甲国的收入差距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人民幸福感较高。而乙国收入差距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低,人民的幸福感较低。
(2)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实现公平合理分配,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七)认识类
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回答第一类,实际上是一种论证。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
例:近几年来,“公民上访”现象屡见不鲜。有人因经济纠纷上访,有人因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上访。有关部门对此都作出了妥善的处理,大部分上访群众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但也有极少数人无理取闹,聚众闹事,围攻党政机关,扰乱社会秩序。
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对“公民上访”现象的认识。
答:(1)“公民上访”现象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就有关问题向相关国家机关当面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的批评和建议的行为。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公民上访”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监督权的重要方法。
② 保障“公民上访”,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要负责地行使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采用非法方式,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类实际上具有辨析的性质,回答这类问题,要针对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
例:苏州模拟试卷41题
41.假若你正在以《拒绝过度包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出一期黑板报,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的说:“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包装,怎么能销售?我就喜欢精美包装的商品。”
(2)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这位同学观点的看法。
答:(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企业产品的适度包装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出售产品和方便消费者。因此,该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
②但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产品的过度包装,是弊大于利。因此,作为消费者,要拒绝过度包装,绿色消费。(3分)
高中政治的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分析
其他信息:
1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方法之如何审题 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当然也就成了得分的关键。审题事实上考查的是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集中体现。考生需要通过审题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材料中心、材料结构和关键词语等内容提取出来。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要格外重视。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两个部分。 (1)审材料。审材料时注意两点:一是划分材料层次并分别概括出段落大意,并且要注意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注意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材料所体现出的原理。这一高考例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出于开发新能源和消化陈化粮等多种考虑,中国发展了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产业;二是由于实际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家对这一产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2)审设问。首先要分析出角度,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或是更为具体的知识范围;其次要弄清设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明确考查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就是要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作判断型的说明。“为什么”包括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原因也就是产生材料中这种现象的原因,影响则要从性质上判断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怎么办”是指措施的角度,而且要视情况而定,是从宏观上讲措施还是从微观上讲措施。这一考题要求分析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事实上是“为什么”的问题,而且更侧重的是原因。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产业政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原理;从玉米深加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来统筹考虑相关政策,体现了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如果答出根据中国玉米加工产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条件不同,因而不能照搬美国的做法,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或者答出玉米加工业发展规模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体现了量变质变的规律,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2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方法之图表类主观性试题 1、题型特点:常见形式多为一个或几个图表(表格、柱状图、饼状图、坐标图或曲线图)以及文字材料组成。即图表呈现、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提炼不易、得分不难;答案直观、依赖背景。 2、其解题要领:对照设问,明确要求(明层次、明方向、明范围);细读图表,提取信息(读表题、读数据、读表注);迁移知识,形成答案(依据教材、结合背景、运用术语)。 3、注意细节:“两比较”:“横比”--“纵比”;“三结合”:设问--图表内容--涉及背景;“三忌讳”:一忌死套教材知识,二忌脱离表题和设问读图表,三忌离开背景导向主观臆断。 4、分析做答: (1)注意表格标题的中心主旨作用,总揽表格。 (2)表格内容既要“纵比(事物自身前后不同阶段比较,最明显标志是表格中的不同时间)”→说明“什么在变以及如何变”,更要“横比(不同事物之间比较)”→说明事物间的差异或差距(既要总体分析,也要分项说)。中国和外国对比,应该以中国情况为主分析。 (3)注意表格小注的补充说明作用,小注是图表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把小注和图表内容结合分析才不会有遗漏知识点。 (4)注意表格中的特殊年号隐含重大时政背景。 (5)设问是问“材料或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什么经济现象”;是问“谈谈对图表经济现象的认识”还是“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6)有些时候设问还问“表格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有时是一分为二的关系。3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方法之意义类主观性试题 1、其解题要领:注意限定词语的特殊要求;解剖主体和意义对象的关系;把握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先经济,政治)。 2、常见分析有: (1)客体分析:即受它影响对象,分别所受的影响,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有“对国家、对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资源、产业结构等”具有的影响。 (2)性质分析: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方面和字句对应分析。 (4)范围分析: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对区域影响和整体影响等。 从教材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找有关说法。 4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方法之认识评价类主观性试题 1、常见设问:“如何(怎样)认识或看待材料中的经济现象?”或“评析材料中的经济现象?” 2、其解题要领:定性(是什么)--对象的性质判断;分析(为什么)--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结论(怎么办)--我们的态度、做法。 (1)把涉及的现象、事物、观点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积极型和消极型。 (2)积极型的处理办法:从是什么(对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或观点的含义作必要的解释)、为什么角度展开。 (3)消极型的处理办法:对于消极现象的认识,从为什么出现、有什么危害、根治措施的角度展开;对于错误观点,主要说明其错误的表现,或用正确的观点印证其错误。 (4)混杂型的处理办法:综合上述两种办法,肯定积极的,批判消极的,两个方面均要从简。 (一)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二)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三)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五)怎么办类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六)启示类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政治主观题该如何答题?
#高二# 导语政治的做题其实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学生掌握一些的解题的技巧,会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解答题目,下面 考 网将为大家带来高中政治的主观题的解题思路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政治的主观题的解题思路
第一类
1、设问类型①上述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哲理(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②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或如何做的)?③联系材料,简述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④运用唯物论(或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材料。
2、答题要求(1)逐层读懂材料。从每层材料中一一提取能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
(2)注意尽量从多角度去思考,一般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
以上两点是做好哲学题的共性要求,下面的题型就不再重复要求。
(3)组织答案时一般第一点要明确写出所要运用的哲理(包括原理和方法论)。注意要简明扼要,切忌啰嗦。
(4)组织答案的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即总结概括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注意点到为止。
3、高考例题(分别和上述类型一一对应,注意对照体会)
例1(06政治江苏卷)38.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
(3)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
答案:(2)①天花病毒在全球的流行,中外医生在治疗上的相互借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从天花的泛滥,到人类经过艰辛探索制服天花,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③从天花的肆虐,到接种人痘和牛痘,直至天花的最终消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3)①世界各国防控禽流感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要在加强整个国家防控体系的同时,加强防控禽流感的国际合作。②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和流行有其客观规律,要认识和利用其内在规律,形成防控禽流感的对策。③防控禽流感,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既要充满胜利的信心,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例2(06政治广东卷)3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啧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
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
(2)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技术落后的企业如何才能实现成功追赶?(10分)
答案: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既要看到我们在技术上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又要看到我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和潜力,能够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3分)
②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与信心,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2分)
③要正确处理内外因的关系。技术落后的企业,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内因,努力创新。(3分)
④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要在实践基础上反复探索、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成功追赶。(2分)
评分说明:(2)的每个要点说出原理给1分,能够结合材料分析给1分或2分。若不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只简单罗列原理。本小题分不得超过4分。
高中政治解题的方法指导
一、客观题:排错→除异→选优
二、主观题
1、审材料(主题→分析、综合):①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整体观点);②划分层次(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大概的知识点;③中心句,关键词(划出来、圈起来)→联系具体知识点;④边审材边简要拟列提纲,防止遗漏知识点(不要忽视整体观点)。
2、审设句:①范围(如果没有给,就要联系材料自己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就重点写哪方面);②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认识题,意义题);③设问中的主体和客体。
3、组织答案要点
(1)要点:①段落化;②序号化;①②③abc;③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
(2)技巧:①先重点,再其它;②先观点,再材料;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④搜索课本相关语言,把材料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
政治学科解题方法(经济常识)
一、是什么
1、图表题(说明经济现象):①概括材料(表头、表格→横比和纵比、附注、关系→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联系);②得出结论(问题所在+时政热点)。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学原理(要点+内容)+联系材料。
二、为什么
1、一般型:地位、作用、意义、现状(概括材料)。
2、意义型:两个角度(国内国际);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人民→劳动者和消费者)
(1)国家
A、国内经济:有利于①社义根本任务、社义本质,社义生产目的;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⑤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⑥具体的时政意义(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社义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
B、对外经济:
a、本国:有利于①对外贸易的四个作用;②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④促进对外贸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⑤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b、世界:有利于①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②互通有无、调济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③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c、区域合作交流方面:有利于①优势互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②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③巩固和扩大合作区域内的市场,增强区域合作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④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等等
(2)人民:有利于①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②调动劳动积极性、主动性;③增强意识(市场和竞争等),树立正确的观念(消费观等);④维护合法权益(生命财产安全)。
高中政治图表说明题的解题技巧
一、分析说明题的特点
1、要求考生分析出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
2、分析能力,作为一种考试目标,可以被分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等三种类型或三级水平。(注:第一级水平,要求学生把材料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鉴别交流内容的各个要求,或对它们进行分类。第二级水平,要求学生弄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们的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第三级水平,则要求学生识别把交流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那些组织原理、排列和结构。如,根据作品所展示的内容,排论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思想感情特性的能力等。)今年分析说明题偏重于考查第二、三组,因为要素分析是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的基础,如果考生不能清楚地分析出材料中各个要素的话,就无法正确描述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推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3、在试题设问方面,考生必须在读懂材料(图表和文字)的基础上分析回答。
二、高考的分析说明题事实上大体分为两种题型,一种是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一种是材料说明题(包括引文式,例如来自党和政府的文件,还有叙述材料论述题)分析题。
三、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一)“看”。看设问,浏览资料
1、首先主要看设问。审设问,不同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学生在答题时一定把问题看三篇,把问题当作一道作文题来审,把握是从哪个方向来答题
2、其次浏览资料。
(1)审标题(表格名称)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它会告诉你图表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2)审图表(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关键是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
(3)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这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它往往提醒图表内容的关键。
(4)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78年(改革开放)、97年(香港回归)、05年(免除农业税)
(二)“比”。比数据,找结论。
1、纵向比较,前后数据之间比较
2、横向比较,左右数据的比较
3、同类比较,即同类数据之间比较,可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看成一类公有制经济,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看成另一类即非公有制经济。
4、整体比,即表与表之间的比较。
第二步比数据,学生一定要运语言来概括数据,不能用数据说明题目,也就是把数字用文字表达出来,别外除了描述数据的变化规律之后,一定要得出结论。
(三)“析”。分析原因,找措施。
数据呈现的是现象,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到了第二、三问一般都要进一步深层次的分析。大家在进一步分析时,一定要找到课本知识点与材料的结合点,还可引用社会热点、联系实际问题加以发挥创造。
高考政治主观题怎么破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大全
一、简单总述:
这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现实问题立意,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特定材料和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社会发展与国情。命题一般是围绕某热点突出对基本概念及对课本知识重组能力的考查,强调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设问的主要类型有:“意义”型、“体现”型、“认识”型、“原因”型、“措施”型、“限制”型、“图表”型等。
二、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
1、“意义”类试题:
典型设问方式有:“有何经济、政治、文化意义”、 “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和单科卷必考的题型。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政治意义。(1)国内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遵循“大”到“小”的原则,即从“国家与社会”到“集体”再到“个体”的原则,进行全面地答点组织,否则可能造成要点缺漏。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国家机构、公民、民主党派等。
例题:(2005北京春季高考文综试卷的高考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05年起中国与东盟将逐步取消大部分双边关税,向“零关税”迈进。我国西南省区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具有发展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
依据解题思路组织的答案是:①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②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进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我国外贸环境;(我国)③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双边的优势互补;(双方)④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内部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亚洲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双方与世界)(3)、政治意义方面的答题思路: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我们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性质和职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中国***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等。
2、“体现”类试题: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
例题:(2006年天津文综卷第39题第4问)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题思路:此题设问材料指向明确具体,所要考查的哲学考点具有明晰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即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如何体现”四字,更清楚地告诉考生答案要点应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中心,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不同角度,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要求的分解。从唯物论角度看,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必须从全面的、众多的、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从认识论角度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实际。在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不同角度的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要求,紧扣材料进行作答,才能有效得分。
3、“认识”类试题:
“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当然,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如何认识”类问题都有这样三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但考虑问题的总的思路应该是一样的。
例题:(2001年全国高考政治35) 2000年夏季,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销售协议。然而,协议墨迹未干,参加协议的厂家纷纷“跳水”降价,限价销售宣告失败。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经济现象?
分析 :(1)(这一经济现象“是什么”?分析材料可得知:)彩电生产企业采用“价格联盟”的方式人为限价,最终失败。 (2)(价格联盟“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价格联盟是人为限价方式,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形成,即由价值量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我国现阶段彩电市场已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是大势所趋。(“价格联盟”影响如何?)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些企业结成价格联盟,人为限价,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垄断,势必限制市场竞争的正常进行;同时,通过结成价格联盟,人为的限制降价,实际上也容纳和保护了落后,又会造成资源利用的低效和不合理,总之,“价格联盟”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有效利用。(3)(“怎么办”)结成价格联盟人为限制降价并不是这些企业走出困境的真正出路,作为企业应该怎么办呢?真正出路从根本上说只有一条,那就是严格按价值规律办事,从商品价值的角度入手,企业应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商品使用价值的角度入手,企业应努力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4、“限制”类试题:
从设问来看,该题型指向非常具体,运用什么观点分析什么问题规定得十分严格,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我们把这种类型的主观题称为封闭型主观题。与谈意义、危害、启示、措施类开放型主观题不同,它不是侧重于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考察,而是侧重考察学生由小点切入、纵深开掘的深入分析能力,能力要求从表面上看降低了,但实质上思维的难度增大了。
例题:前些年,部分农民露天焚烧秸秆,这不但污染严重,而且引发大量不安全事故。因此,国家明确规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各级政府也纷纷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秸秆禁烧的政策措施。但是,一些农民仍要违禁,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农民环保意识差,图省事;二是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三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缺乏地方政府的有力扶持。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分析部分农民顶风违禁的原因。(8分)(2)用意识能动的反作用的原理对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提出一些建议。(8分)
解析及答案:(1)第一,限制了“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回答: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4分)第二,联系材料阐述原理:对于一些农民的违禁行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缺乏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外因,是造成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3分)一些农民环保意识差,图省事是内因,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所在。(3分)(2)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则起阻碍作用。(4分)第二,解决秸秆焚烧问题,需要加强环保宣传,引导农民提高环保意识。同时,依靠科技,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4分)
5、“原因类”试题:
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 为什么能”、“ 简要说明理由”等。解题基本思路是:“原因+意义”。原因一般是指已经存在的(即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一般指将要出现的好的方面,包括理论意义和时政意义。因此,此类题目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 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例题:(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I卷第39题)(5)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解析和答案:此题考查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四个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考查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依法治国”等知识点。分别要从“现实依据”、“ 理论意义”、“ 时政意义”等角度回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3分)(此为现实依据)。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4分)(此为理论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3分)(此为时政意义)
6、“措施”类试题:
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 “应该如何做”来进行设问的。这类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握程度。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在答题中务必要审清题目,结合设问发掘材料中蕴含的相关信息,再把所提取的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学科知识,从多角度组织成答案要点。
例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应当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促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节约法,对铺张浪费现象通过立法形式予以规范和约束;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限期治理,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各级检察、审判机关要把查处铺张浪费的人和事作为一项与贪污受贿同等重要的案件来查处。从依法治国角度,结合材料,阐述如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社会建设?(9分)
解析及答案:(1)对“立法机关”的要求: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当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促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节约法,对铺张浪费现象通过立法形式予以规范和约束”;(3分)(2)对“行政机关”的要求:要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限期治理,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3分)(3)对“司法机关”的要求:要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各级检察、审判机关要把查处铺张浪费的人和事作为一项与贪污受贿同等重要的案件来查处。”(3分)
7、“图表类”试题:
图表式论述题一般由“表题、表中、表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其它问题。其命题的特点:(1)材料是当年国内经济热点和经济常识重点知识的结合。因此我们要熟悉当年的经济热点,把它们和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2)它一般是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经济道理。通过比较来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也反映差距。一般的解题技巧是:要带着问题读材料的思路进行,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这样可以增强读材料的目的性。解答图表题时应注意“三看”、“两比较”、“五忌”。1.“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表内容,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问题;三看图表的图例、注释。2、“两比较”,即“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3.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四忌词多意少,言语罗嗦;五忌字迹潦草,概念出错。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第一步,审设问
1
你真正读懂设问了吗?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①材料范围(材料一、二,上述材料,)
②知识范围 (模块、单元、框题、目题、知识点)
③设问类型 (A概括信息类;B原因类、意义类、依据类;C措施类;D评价类、辨析类;E关系类)
④设问主体(经济主体、政治主体、文化主体;)
⑤设问指向 (这审题和答题的关键)
2限定的知识范围,你找准了吗
3设问指向,你理解了吗?
怎样训练、提高自己的审设问能力:
1.每个设问都按步骤进行。
2.把几个相似的设问进行对比
3.重点训练:知识范围、设问指向
第二步:审材料
①将材料分层;(要“粗读、精读、再读”)
②概括层意并找关键词(找准;找全) ;
③架桥梁(知识范围与关键词;设问指向与关键词);
④形成综合信息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有哪些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高考政治主观题占了绝对比重的分数,以下我整理了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步骤、答题技巧以及答题注意事项。希望对高三党们备考高考政治有所帮助!
1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
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
热点 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
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
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
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2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
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
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
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
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3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
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
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
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
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
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
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
思什么—— 反思 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相关 文章 :
1. 高中政治哲学主观题解题技巧
2. 高考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3.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步骤
4.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
5. 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
6. 高考政治归纳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7. 高中政治应试答题技巧
8. 高中政治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9. 高中政治主观题原因类解题方法
技巧一:要学会审题,审材料主旨,审知识模块,审问题指向,审设问主体,只有审对题,才有可能答好题;
技巧二:要明晰不同的设问要回答不同的内容,是什么,可能是要回答必要性,也可能是要回答重要性,还有可能是回答材料体现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就要回答这样做的必要性原因和重要性原因,反面还可以说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怎么办主要是回答采取什么举措,对于哲学题就要回答方法论要求。怎么看的设问有时就包括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
技巧三:答题要注意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语句通顺、使用专业术语,保持卷面整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