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高考英语全国卷3试题分析_200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2试题分析

2.文言文考题

3.高考古诗鉴赏题

4.高中物理高考题改编。。。求教!!!

2018高考英语全国卷3试题分析_200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2试题分析

崩坏三押中高考题-崩3坏高考题

综观200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2这套试题和学生们的反应和成绩来看,试题难度适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笔者认为,这套题出题方向正确,它符和现代教学理念,体现了语言能力的考查和高考试题体现的选拔性,突出了考试大纲对语言基本功的测试,反过来对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和向导作用。整套试题采用传统题型,没有变化,设计合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怪题,偏题和有争议的题。

以下从各个题型分析。

一、语音知识

五个语音知识题中出现的词汇都是常见词语。选取了两个辅音字母“c, x”、一个元音字母及一个元音字母组合“i, ei”和一个半元音字母“y”来进行基本语音考查。基本上能涵盖完整的元辅音及组合元音字母发音的考查。从辨音难易度来看,第1、2和4小题读音区别度比较明显,考生不易失分。第3小题的迷惑度较大,再次就是第5小题具有一定的迷惑度,但相对第3小题来看,要容易得分。来看具体的试题及分析:

1、July

A. diary B. energy C. reply D. daily

该题答案为C,该选项y读音/ai/,而,其余发/i/。区别度较大,考生一般不易失分。

2、medicine

A. twice B. medical C. perfect D. clinic

该题答案为A。字母“c”发/s/,而其余排除项发音/k/,比较明显,考生基本能判别。

3、seize

A.neighbour B.weigh C.eight D.receive

该题答案为D。seize中的“ei”读音/i:/。而其余项读音/ei/。一些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发音,是学生平时极易混淆,容易犯的错误。

4、determine

A. remind B. minister C. smile D. tidy

该题答案B。字母i读音/i/,其余排除项读音/ai/。对于minister“大臣, 牧师”一词,可能会有相当的学生不熟悉,但是,其余词汇是学生相当熟悉,对其发音很有把握的,因此,可用排除法做这道题。

5、exist

A. experience B. examine C. excite D. explode

该题答案B。exist读音[i?’zist]。而其余选项的 “x”发音/ks/。

试题单词均侧重基础和高频词汇的考查。所以,总体而言,语音知识这道题,难易度的设置较为适中,有选拔的梯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确保学生朗读单词、课文时发音准确;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总结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学生初学英语的时候,教师应足够重视语音和音标的教学,这一点也很重要。

二、语法和词汇知识

这一部分从词汇、词法、句法、句型、日常交际用语等方面全面检测学生的基础英语语言知识。总体来看,15道小题涵盖的知识点有:主语从句、不定代词用法(两道题)、时态、副词最高级、连词和分词搭配连用、形容词辨义、介词短语辨义、冠词用法、动词辨义、现在分词作宾补、定语从句、副词和形容词短语用法区别、日常交际用语和情态动词用法等。只要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全面,做绝大部分题是能够驾轻就熟的。其中,稍有难度考查学生能力的是第10题:All the dishes in this menu,otherwise stated, will serve two to three people. A.asB.ifC. though D.unless 考生需具备某些连词可以和分词搭配的知识,同时在整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要准确理解副词otherwise(另外,别样)和动词state(说明,声明)的意思,才能正确做出答案D. unless。还有第14题:What I need isbook that containsABC of oil painting. A. a; 不填B. the; 不填C. the; anD. a ; the 第二空的用法学生可能没见过,这就要根据全句话意义推断出此处的ABC意思是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是特指,因此要用定冠词,由此答案是D。15题: If you leave the club, you will not beback in . A. receivedB. admittedC. turnedD. moved 欲答对此题,考生要有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很熟悉be admitted into有被接纳、被招收、被录取的意思,这里admit是接收(入学)的意思,那么这道题中,admit就是准许加入(俱乐部,组织)的意思,答案是B。不难看出,考生不仅要有扎实全面的语言语用知识,而且要具备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根据语境和逻辑判断推知新知识,获取未知的语言用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单选题上得高分。

三、完形填空

高考完型填空题多出记叙文,夹叙夹议文和议论文等文体。据多年的教学体会,学生看到讲述一个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这样的文章,做起题来感觉容易,得心应手。但大多数夹叙夹议文和议论文,学生读起来会有不少困难,很难准确到位地理解某些语句甚至整篇文章的意思,因此,答题的正确率较低。此套题选用的是一篇夹叙夹议的励志文章:父亲喜爱的格言“try it!”(尝试!)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对职业的看法改变了。通过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断尝试新的工作岗位,作者不断获得提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让作者深感惊讶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以前从未意识到的蕴藏在体内的各种才能。读者自然会得到这样的启迪,只有不断树立新的目标,不断尝试,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拥有丰富多彩、充满意义的人生。这样的励志思想,也正是这篇完形材料在高考中要达到的教育目的。但是,该试题的难易度和前几年相比较而言,难度有所增加,相当考生不能清楚地理解文意。这道试题还有一定的难度区分,在一些选项上,会出现大范围的答题失误。比如:第一道21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拦路虎。I couldn’t say I didn’t like21, whatever it might be,22I tried it. 21. A. everything B. somethingC. everybody D. somebody22. A. until after B. ever sinceC. so thatD. long before

对于22题,考生不难选出答案A。此句用了not...until句型,主句部分中say后的宾语从句里又含有一个whatever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因此句意是:无论什么事情,直到尝试以后,我才能说我不喜欢它。答案应是B. something, 某件事情,正是it所指。第29题,I couldn’t have been more29. 29. A. careful B. mistaken C. interested D. prepared乍一看,根据上下文这个形容词似乎不难选出,但要正确理解句意,考生要能看出这是一个否定词和比较级连用表达最高级意思的结构,意为我是大错而特错了。第30和31题,I mastered the skills of that beginning level position and I was given the opportunity(机会)to30through the company into different31. 30. A. look up B. take upC. move up D. put up 31. A. situationsB. choicesC. directions D. positions 这里,要根据语境理解move up是升迁之意,而positions是职位的意思,因而答案分别为C和D. 还有第35、36题,I’ve discovered I35 a large number of different talents(才能)and skills that I never would have thought were within me had it not been for my being36trying new opportunities. 35. A. show B. possess C. needD. gather36. A. lucky for B. slow atC. open toD. afraid of 这句话的难度在于句子较长且结构复杂,宾语从句中有一个定语从句,此外,定语从句用了虚拟语气,虚拟条件句中省略if用倒装句型,更加大了理解的难度。35题选项A是干扰项。全文主旨是只有勇于尝试,才能挖掘意想不到的潜能,不断取得成功。那么,前提是得拥有潜能。因此,此句中用possess(拥有)才是准确的,而不是show(表现出)。此句的完整意义是,我发现了大量的蕴含在我自身的才能,而要不是我乐意尝试新的机会,我永远是不会知道的。36题应选C. open to.欲在这样的几道题上拿分,考生需具备厚实的语言功底,如熟悉常见句型,会分析句子结构,分辨各种从句,看出语法结构,以及理解全篇,根据上下文语境和线索分析思考的能力。此外广泛大量的阅读和此类文体的专题训练是做好这类题型的金钥匙。完型填空题应该是这套题中考生感觉最难的,是能检测出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和思维能力的。因此,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普通生和优秀生的分水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阅读理解

如果说考生完成完型填空是一段艰苦跋涉的话,那么,阅读理解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驿站了。五篇文章文体基本均为记叙文。题材涉及生活保健,社会问题,科学研究,休闲旅游。内容浅显易懂,而且考题的设计奕无难度。

A篇阅读理解是一篇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话题:“建议吃好早餐。”这篇文章文字简单,就总体而言,考生大致能理解和掌握它的大意:一些人们对早餐的误解;不吃早餐能减肥等错误的观念。从选材和文字特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

B篇阅读理解的文字风格诙谐但又实际的描述了一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男女角色在家庭家务活责任承担上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是一篇展示社会问题类型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不同时期的男女:单身――婚后――孩子出生后等阶段他们角色和家务活责任承担量的改变反映了几乎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发生在几乎每一个家庭的社会现象。从行文上看,影响考生理解完整意思的因素并不多,整篇文章文字比较通顺流畅,难度并不大。

C篇阅读属于一篇对一项自然科学研究的报道――发现并报道一种可以暂时(两个月)脱离水域生活在美洲陆地的鱼(Mangrove Rivulus)的一些特性。这篇文章看似科学发现,但是文字简单,不妨碍绝大多数考生对整篇文章的完全清楚地理解。尤其是试题选项均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直接句子即该题答案,比如49、50、51小题,都很容易在原文得出。

D篇文章给我们呈现了报业从起源到现在面临的困境――受到更多先进快捷媒体比如internet的冲击的现状。作者通过回顾过去和对现状事实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未来报业何去何从?这篇总体文字流畅,事例逻辑表达完整。从问题的设计方面看,也没有过多的迷惑度。

E篇是一篇旅游景点文笔风格的文章,描写了斐济这个国家的旅游资源比如:维提岛(Viti Levu),斐济第一大岛。最佳气候――仅仅5度的温度变化、各种运动、各种保留完美的土著传统等等的描写,更加突出了其旅游经典篇的风格。该篇文章文字也比较容易理解,试题设计基本没难度,只有57题有一定迷惑度,粗枝大叶,不够细心,对意群断句有困难的学生容易误答。

纵观五篇阅读,可以说是这套试卷比较容易的部分,相信多数考生这部分会有一份得心应手的轻松心情。比较而言,总体难度低于近几年。失分率会小,学生做得相对轻松。缺陷是没有梯度,区分度低,学生之间不容易拉开档次。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教师应在教科书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种方法多方位地培养学生各种必备的阅读技巧和能力,摈弃只讲解语言点的落后错误的做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难度恰当、各种文体、题材丰富、原汁原味的文章。这样,学生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熟谙英语语言文化,了解英语文章的行文习惯,区分西方人和我们自身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英语思维习惯,从而最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五、补全对话

对话展现了两个多年未曾谋面的故友重逢,向彼此表示友谊并表达欲再次保持联系的愿望的情景。生活性很强,话题典型。该题难度小,几乎没有什么解题障碍。根据语境和学生会用的基本口语,很容易做出正确答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教材单元话题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这一方面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鼓励学生看一些适合他们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的英语原声片,也不失为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语感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六、单词拼写

单词拼写题难度适中,其中72题的“shaved”和75题的“pillows”,在课堂教学的话题中和阅读文章中不常用常见,而其他词汇都是常用常见词。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困难的是区分不同词性单词的用法和单词的形式问题。其中,较难的有第68题, Many of his finest pictures are(悬挂)in the National museum.此处,应该用hang的现在分词还是过去分词,是令大部分考生迷惑的问题。如果hang当不及物动词用,有“悬挂,挂在墙上”之意,且多用一般现在时表状态,如Many of his finest pictures hang in the National museum. 所以,这里hang是及物动词,应用过去分词hung,谓语是个被动语态,表动作。第73题, John missed the game because of(幼儿园)in September. 学生对这个单词应用单数还是复数形式拿不准。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句意,John因为九月上幼儿园而错过了比赛。此处应是go to kindergarten的意思。类似于go to school, in hospital, in prison 等结构里的名词抽象化,而非指具体的地方,因而既不用冠词,也不变复数。答案是kindergarten.单词拼写这个题型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失分率较高的,只有基本词汇掌握扎实熟练,基本语法知识全面的考生才能显现优势,独领风骚。这也是区分度很明显的题型之一。

七、短文改错

此题选用的短文是一封浅显易懂的道歉信,向对方表达了没能按时交还自行车的歉意,并说明了原因,请求对方理解。设题从动词及物、不及物用法的区别,动词时态,并列连词意义用法的区别,被动语态,冠词用法,宾语补足语,表地点的副词,短语中的名词复数形式,be动词的过去式等方面全方位地检测考生对正确和错误的语言形式的识别能力。相对而言,短文改错也是本卷中容易的部分。但是无论难易,大部分普通学生做此题型都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所给出的错误正是学生们容易犯的问题,学生们很难完全准确地找出并改正所有错误。在这个题上,难免有大范围的失分。这个题型的区分度也很高。凡做地又快又好,得分率高的考生,都是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全面扎实,思维严谨缜密,并懂得做题技巧的学生。

八、书面表达

今年这篇全国高考卷(不含听力)书面表达试题,要求为一位打算暑期来北京旅游的美国朋友写一封回信,简单介绍改建后前门大街的情况。命题难易度稳定,从细节表达和基础语言表达技能上看,略微增加一点繁琐度。但这篇书面表达尤其突出了生活气息和语言的交际实用性。从体裁上看,采用了往年惯用的设计即书信模式,更突出“实用”的交际原则,体现了 “稳定”的高考命题原则。从写作题材上来看,考生们会感受不到“奇”,但是要真正使用规范地道的语言完整清楚地表达出要求的内容,需要比较过硬的词汇、句型等语言运用能力。比如:数词的表达“800米的街道(this 800-metre street),有600多年的历史 (of over 600 years old)。还有介词的恰当应用,如“沿着”(along),“天安门广场南面”(to the south of Tian’anmen Square).乘车路线,17,69,59路汽车(Buses No.17,69or59),地铁2号线(Subway Line 2)”等等的表达对考生有一定难度。需要仔细注意这些表达方式,也要看考生平时积累,练习的功夫。并列连词的适时应用,如not only…but also,和句式的变化,如there be 句型,it’s convenient to do…句型,都能给行文添色不少,给短文带来亮点。由此可见,千万不能对书面表达题存有侥幸心理,贪图走所谓的捷径。综观历年出题涉及的主题包罗万象,千变万化,不一定是学生熟悉的话题,也非老师们所能猜到。要想拿到这宝贵的三十分,技压群芳,只能平时多阅读,重积累,勤练习,才能练就一身写作的深厚功夫,从而奠定高考英语获得成功的基础。书面表达是区分度最高的题型,它拉开了各层次水平学生的档次。

总之,这套试题一方面重基础,重应用,照顾到了广大考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出了一般高中毕业生的水平。另一方面,它又有一定的区分度,不乏一些有难度,考能力的试题,达到了高考为高校选拔不同层次人才的目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文言文考题

1. 初一下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一、加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 犬吠(feì)可爱者甚蕃(fán) B 伸颈(jìng) 沿溯(sù)阻绝C 亵(xiè) 飞漱(sù)其间 D 少顷(qǐng) 绝巘(yǎn)多生怪柏 二、加黑字注音有误的是( ):A 桓侯不应(yìng) 陶后鲜有闻(xiǎn) B解(xiè)狐 属引凄异(shǔ)C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几欲先走(jī) D周处(chù) 义兴人谓为三横(hèng)三、根据注音写汉字:A hōu_____声起 B 曳屋hǔ hǔ_____声 C cuō_____跎 D guǎ_____人 四、下列句子中停顿有误的是(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五、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解释有误的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上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不尊重而疏远 D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属:管 六、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解释有误的是( ):A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坐下。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断,不连接。 C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转身。

D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 七、下列各组加黑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A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C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八、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A噫!莲之爱,陶后鲜有闻。

菊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九、填句子使之完整: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哀转久绝。C予谓菊,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莲,之君子者也。

十、判断正误3《虞初新志》是清朝人张潮选编的笔记小说,《口技》就是他创作的。( )4《口技》通过对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的描述,赞颂了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

( )5《爱莲说》题目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说明一个道理。( )6《爱莲说》中的“花之君子者也”一句,高度概括了莲的高贵品质。

( )十一、连线《爱莲说》 《水经注》 郦道元著《周处》 《世说新语》 刘义庆编《三峡》 《周元公集》 周敦颐著十二、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A虽然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B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开头的一种。 C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声音。

D虽然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出那开始的一种。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A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B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C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是少有的新闻了。 D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听起来很新鲜。

十三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1、解释加黑字:毕: 既而: 2、解释多义字:A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B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3、语段描写了多种声音,描写的顺序是从_____到_____,体现这一顺序的字是_____。

4、给语段分层,并概括层意:_______。

2.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3. 20道初二上册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 A、陡坡(dǒu) 溃败(kuì) 蹒跚(pán) 提防(tí) B、和谐(xié) 疟子(yào) 仄歪(zè) 掳掠(nǔ) C、狼藉(jí) 伛着身子(yǔ) 滞笨(zhì) 愧怍(zuò) D、俨然(yán) 黄发垂髫(tiáo) 诣太守(yì) 选贤与能(yǔ) 2、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抵抗 激战 横度长江 谦逊 B、惊讶 门坎 奋不顾身 踹开 C、督战 坚韧 豪无斗志 阡陌 D、琐屑 颓唐 触目伤怀 出淤泥而不染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控制 4、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份报告震动了全世界。 人们对它的评价不一, 它的重大意义是促使人们重视日益严重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同时 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理论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持续发展”战略。 A、虽然 但 也 B、即使 可是 也 C、既然 那么 还 D、因为 所以 还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子的是( )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B、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D、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6、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伎俩: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

愧怍:惭愧。 B、滞笨:呆滞笨拙。

尴尬:心情沉重,不愉快。 C、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簌簌:形容风吹草木的声响。 D、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7、下列词语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芳草鲜艳:花草遍地,鲜艳美丽。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B、来此绝境: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屋舒俨然:房舍很像,很副真。 C、不独亲其亲: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独子其子:只抚育自己的子女。 D、鲜有间:很少有听说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精益求精 锐不可当 触目伤怀 无人问津 A B C D津 开卷有益 旗鼓相当 襟怀坦白 遍体生津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悉如外人 有仙则名 濯清涟而不妖 缘溪行 A、B C D 咸来问讯 自为其名 学而不思则罔 便扶向路 10、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子牡丹的喜爱,似乎人是多的了。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渔人就要求去他们家,摆酒杀鸡作饭菜。 D、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有所分得,女子也有归宿。 二、填空题(15分) 1、按要求默写。

(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2)斯是陋室,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4)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杜甫在《望岳》诗中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 。 (6)感时光溅泪, 。

(7)夜久语声绝, 。 2、《西游记》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请你再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两个故事。

(2分) 3、人们常常将植物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看到莲花,会想到性情纯洁的人;看到松柏,会想到意志坚强的人……你有过这样的联想吗?请选择一种植物写出你的联想。(要求:语句通顺,联想合理,不少于40个字)(5分) 文言文!!!(三)桃花源记(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司。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句子加点的词。

(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后遂无问津者。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1、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3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4. 课外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这里面有一篇。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译文: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二)(15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高考古诗鉴赏题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1990年-2005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1)B (2)D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8、C 9、C

2001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仁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马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着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微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首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前劝憧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英上白铜鞮。

答:8.C9.B

200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理由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200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3(广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4(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答: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答: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6(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7(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答:(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9(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0(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11(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05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3(全国卷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8分)(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答:①D ②C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5(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1)荒村与古寺 断蔼与流萤 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9(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10(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高中物理高考题改编。。。求教!!!

解: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Va,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b,通过AB段的时间为t(通过BC段的时间与通过AB段的时间相等,也为t),点O到点A的距离为L3则:

L1=Vat+(1/2)at? ————1式

L2=Vbt+(1/2)at? ————2式

Vb=Va+at ————3式

L3=(Va)?/(2a)

将3式代入2式得:

L2=Vat+(3/2)at?

将2式-1式得:

L2-L1=at?

a=(L2-L1)/(t)?

将1式×3-2式得:

3L1-L2=2Vat

Va=(3L1-L2)/(2t)

∵L3=(Va)?/(2a)

∴L3=[(3L1-L2)?/(2t)?]/{[2(L2-L1)]/(t)?}

L3=(3L1-L2)?/8(L2-L1)

综上所述,点O到点A的距离为(3L1-L2)?/8(L2-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