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历史沿革

2.1993年高考人数和上线人数

3.1977恢复高考之前没有高考的大学怎么招生?

4.恢复高考前人们是以什么方式上大学的?

5.录取通知书发什么快递啊

6.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

恢复高考时间?,通知恢复高考

1963年高考:“心态没有现在这么紧张”

张已文(化名),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西里社区,1940年出生,1963年参加高考,毕业于汇文中学。回忆起当时参加高考的情况,张大爷历历在目。

那时候高考,感觉就是正常的升学考试,只要分数够了,就能去上大学。不像现在,大家的心态也没有现在这么紧张。

大部分家里都很困难,家里孩子也多,都想尽量早点工作、挣钱,来补贴家用,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高考,考上了就去上,考不上就算。高中毕业、初中毕业就工作的比较多。很多人选择初中毕业后考中专,中专只读3年,读完就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了,能比较早挣钱。

我们那时候高考是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分数线,各地也没有什么差别。高中时,学习也不是很累,早晨8点上课,下午3点半放学,中间有1个小时吃饭时间,晚上有2个小时晚自习。放假的时候,我们就回家帮家里干活,去菜园、山上干点活,回学校会捎上下个星期要吃的咸菜……

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李建成(化名),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东里小区,1948年出生,1977年参加高考,考上山东一所大学,现已退休,在小区看管车库。

1966年,我正读高二,“*”爆发,于是被迫放弃学业,上山下乡,插队入户,就再也没有机会拿起书本读书了。我们这一代人,那时候时时刻刻都盼着高考!

1977年高考改变了我的一生。10月中旬,家里人从广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立刻通知我,让我准备。有10年时间没看书了,计划招生的学校也有限,从恢复高考消息发布到开考,也就一个月左右时间准备。能考上吗?我心里挺犹豫。

当时高考出题范围,都是高中时学的知识,没有偏题现象。我报的文科,一共考了4门:语文、数学、政治和历史,2天考完。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我还觉得这个题目好,很有的写。

考完后,就在家等录取通知。院里200多户,有2人拿到通知了,我有点失望,准备回去干活了,可是第二天,我竟然也收到山东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把家里人乐得不行,那年我们院里就考上我们仨。

2011年高考:“真想快点考完”

陈灵慧,山东临沂人,1992年生,刚刚踏上高考的考场,一切待定。但,高三这一年,她吃了不少苦头。

山东籍考生,压力比一般省的要大。今年高三,学校取消了体育课、音乐课及其他一切高考不考的科目,每天早晨5点20起床,5点40到教室,就一直坐到晚上10点半放学,中间吃饭的时间只有半小时。

每天面对的就是做不完的试卷、习题、作业,面前的书堆得都看不见前面同学的头,周六周日都照常上课。我每天坐在那,都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真想快点考完,再也不学习了!终于要高考了,坚持3天,就解放了。(人民网)

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历史沿革

高考向来是人们最关键的人生转折点,如果考好了,也许未来就能前途无量,所以每年高考也是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各行各业都会自发为考生护航。

而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考上大学已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考上一所好大学却不容易,尤其是像清华和北大这种双一流的大学,更是很多考生可望而不可及的。不过对于学霸来说,要考上这两所大学也不难,甚至曾有考生两次都考上清华和北大的经历。

在如今社会,大学生越来越多,而求职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如果要想获得好工作,就要有高学历,普通本科的学生都很难找到好工作,而那些专科学生就更难了。当然,凡事也有例外,有些人虽然学历不高,但他照样收获了很好的事业。

比如接下来要说的这名考生,曾是陕西省高考状元,却因为职业而错过了北大,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学习,最终事业也获得了成功。

这个人名叫韦成枢,出生于1948年,是陕西西安人,他自小就非常聪明,脑子特别活跃,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每次上课的时候,往往老师刚提问,他立刻就能把答案说出来,思维敏捷,因而深受老师的喜爱。

韦成枢的家境普通,他和当时大多数孩子一样,自幼就要开始帮家里干活,甚至有时候父母忙不过来的时候,他还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以及家里的一些家务活,这也养成了他勤快认真的习惯。而且虽然家里活多,他却从来没有耽误过学习,后来还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西安20中。

韦成枢自幼就对文史和小说特别感兴趣,所以上了高中以后,他毫不犹豫地便选择了文科,并且成绩一直很稳定,当时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国内最好的文科大学,北京大学。

可惜的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就在韦成枢信心满满地准备高考时,国内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并取消了高考,这令韦成枢非常难过,但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被迫中断读书,另外找寻出路。

在那特殊的10年时间里,韦成枢为了生活曾做过很多工作,他先是去了宝鸡深山老林的生产队上插队,后来又在一家国营公司做监工,直到1973年,他才凭借自己的高中学历,去了一所中学当老师。这份工作在当时还算不错,但韦成枢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北大梦,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去读。

直到1977年10月的时候,中央宣布恢复高考,这一刻韦成枢激动极了,因为这代表他又可以参加高考,并实现他的北大梦了。此时的韦成枢已经年近30岁,早已结婚生子,事业也很稳定,要参加高考并不容易,而且距离高考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而已,这对他来说是一大挑战。但韦成枢还是不愿放弃,妻子也很支持他,于是他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里便挑灯夜战,甚至有时她妻子去上夜班,他还需要先哄睡儿子,再继续学习。

就这样,韦成枢努力了两个月,便去参加了高考。当时陕西省有大约30万人报考,却一共只录取1万人左右,可以说相当难考。不过韦成枢却很有信心,因为他的基础比较扎实,又努力了两个月,考上大学是不成问题的。果然,高考成绩下来以后,韦成枢考了423.9分,而当时的高考满分是500分,他这样的成绩完全足够上北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韦成枢也是当年的陕西高考状元,所以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进入北大了。但没想到他没能等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却被陕西师范学校给录取了。原来当时有规定,教师只能去考师范学校。

就这样,韦成枢因为职业原因,只能和自己心仪的北大失之交臂了,这令他深感遗憾。但没办法,他只能接受现实,去陕西师范学院继续深造,毕业以后,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教书育人。

如今42年过去了,韦成枢也已经72岁的高龄,他在经过多年努力以后,顺利成为了陕西省的一名特级教师,并曾带出好几个高考状元。韦成枢虽然未能实现自己的北大梦,却依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这已经算很成功了

1993年高考人数和上线人数

1952年9月南京大学正式成立并独立招生的首批录取通知书,上面写着“住校者需缴户口迁出证,不住者缴户籍证明书”。

1960年,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特别要求考生在办理好户口迁移的同时,还要办理油粮关系介绍信。这是当时几乎所有高校的做法。

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年的录取通知书,简单得就一张白纸,简洁的一段文字,对于那个年代的考生,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1977恢复高考之前没有高考的大学怎么招生?

1993年的高考人数为286万人,共录取人数98万人,上线率为34%。

新中国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这一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9∶1。约4.8%。

附:1977年高考录取通知书一份。

入学须知:在全国人民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大好形势下,经过统一招生,你被录取到我校学习,我们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表示热烈欢。凡我校录取的学生,毕业后都要服从党的需要,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工作。

学生来校途中,应提高革命警惕。? 新生报到时,必须带户口迁移证和粮油关系转移证及商品供应关系,必须每人一张,要注明原地区停止供应时间,从三月份开始由学校供应。

扩展资料:

1978年到2016年全国高考录取人数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新生当年秋入学。

1979年,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进行,共有468.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当年高考共有259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1982年,高考共有187万人报考,共录取32万人。

1983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当年高考共有167万人报考,共录取39万人。

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当年高考共有1万人报考,共录取48万人。

1985年,共有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6年,共有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

1987年全国高考共有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8年,高考共有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

1989-(缺)

1990年:录取人数,60万人。

1991年:录取人数,62万人。

1992年:录取人数,75万人。

1993年:录取人数,92万人。

1994年:录取人数,90万人。

1995年:录取人数,93万人。

1996年:录取人数,97万人。

1997年:录取人数,100万人。

1998年:录取人数,108万人。

1999--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按当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2000年:录取180万

2001年:录取260万人 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02年:录取320万人。

2003年:录取382万人。

2004年:录取420万人。

2005年:录取504万人。当年考生867万。

2006年:录取530万人。考生880万。

2007年,高校计划招生567万人,与30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但是录取比例约为2:1。

2008年,高考招生人数创新高,计划录取599万人,考生1050万。录取比例57%。

2009--依然是全国高考人数高峰年。教育部部长周济预计,当年全国高考人数仍将超过1000万。据悉,这一数字是第3次超千万。招生人数629万。

2010--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657万人,比上一年度增长3%,其中本科生339万。这一扩招幅度是12年来最小的一年,也是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规模增幅连续第11年下降。

2010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46万人,比2009年1020万的考生减少74万人。其中河南省遥居第一,山东、广东居二、三位。

2011--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往届生报名较去年减少28万名,减幅15%。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75万名。

由于计划增加、考生人数减少,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

2012--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消息,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名,比去年减少2%;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招生人数685万人。已连续多年报名人数减少,平均录取率提高

2013-- 用手机编辑的,资料百度不到,谷歌的。报名人数912万,录取694万,录取率76%。个别省区90%。

2014--报名人数939万,录取698万,录取率74%。

2015-- 报名人数942万,录取700万,录取率74%。

2016-- 报名人数940万,录取772万,录取率82%。

恢复高考前人们是以什么方式上大学的?

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决定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决定先在以上两校进行试点。1972年春,北大、清华招生试点经验在全国高校大面积推广

录取通知书发什么快递啊

高考制度恢复之前大学都不再自主招生,大学新生都是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高考。报名者条件是必须当过三年以上的工人、农民或士兵。这就是“工农兵大学生”的由来。

认为这样做打破了高校主要招收干部子弟的局面,会给工农子弟更多的上大学的机会。但是,很快,干部子弟就又占了新生的多数。因为大学停止招生之后,很多干部子弟也开始从事工、农、兵行业,大多都具备了大学新生推举的条件。

周雪光认为,1972到1976年,百分之七十通过推荐上大学的学生是干部子女或者有政治背景,很容易出现政治腐败。同时,由于在劳动中荒废了学业,以及新生的水平的不一致,一些教授抱怨说一些大学生的水平还不如高中生。

扩展资料

高考制度废除的原因:

1966年6月,当时在四中高三(五)班就读的几个从他们的父辈那里打探来了中央有意废除高考的消息,他们决定抢先立下这一革命新功。于是一篇洋洋洒洒地写下《北京市第四中学全体革命师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全市师生的倡议书》。

此时,同在西城的女一中(现161中学)有如与男四中相呼应一般也推出了《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中央、的一封信》。于是,男女两所云集的中学联手将高考制度推向了终点。

196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发出,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一推迟可不是半年,1966年到1969年,高等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部分高校才以“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及下乡知青中招生。虽然招生还在进行,但统一形式的高考消失了。

百度百科-文化大革命

凤凰网-1966年文革当时为什么取消高考

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

录取通知书一般会发EMS快递,也就是中国邮政。

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邮政就已经开始护送录取通知书了,送达高考录取通知书的使命开始在邮路上延续。一张张通向未来的门票,由一代代邮政人接力送达。考生通过查询EMS单号,就能找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啦。

摘要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环球网校快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的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

 

1。高考改革试点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全国首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浙江的重要任务。本轮高考改革,浙江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初步构建了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和丰富多样的高考招生制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主要体现在:一是改革平稳落地。围绕“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三者有机统一”要求,浙江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完善举措,现已顺利完成三轮高考招生录取;从历次调研及第三方独立评估看,对改革成效是有共识的。二是改革方向正确。坚持立德树人,统筹推进教育教学、考试、招生、管理等综合改革,建立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文理融通、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破“一考定终身”,促进高中学校的课程改革和特色发展,撬动高校专业建设和育人模式改革。三是群众总体认可。据2019年1月第三方独立评估,新高考录取新生、高中学生对浙江省高考改革的满意度分别是81.7%、79.9%,表明“改革为了学生”的目的基本达到;高水平大学在招生上积极支持改革试点,广大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2。高考改革试点为什么要不断完善?

对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完善,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对国务院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有关改革试点省份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二是对改革试点客观规律的尊重。本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直面长期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既严重偏科又个性缺失”等老大难问题,不等不推不绕,迎难而上,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链条最长、涉及面最广和力度的一次改革。作为先行试点省,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五年的实践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但在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条件保障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大会明确了高考改革“坚持改革不动摇、完善改革不停步”。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坚持改革不动摇,一方面要立足现阶段实际,更好地处理科学选才和公平选才、理想目标和现实条件的关系,更好地克服功利应试惯性等因素的阻碍,循序渐进,行稳致远。

3。本次《通知》制订总体上是怎么考虑的?

主要考虑: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实现积极推进和稳妥推进相统一、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促进公平和提升效率相统一。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做到以生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协同推进,加强组织保障,进一步强化高校招生端的牵引作用、中学端的推动作用、社会端的助力作用,凝聚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思想共识,为高考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本次《通知》是怎样形成的?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举措全面落地后,浙江边实践边探索,一直坚持做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本次《通知》的形成,是全面调查、多轮评估和严格论证决策的过程。2018年年底,省政府成立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完善高考改革方案。2019年1月以来,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等领导牵头深入基层广泛调研,面向社会、高校和中学听取意见建议,并多次主持召开专家咨询会。省教育厅组成三个调研组分别面向省内中学、高校、市县教育局、省内外教育和测量专家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场,访谈对象1100余人;线上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万余份,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考改革试点的初步思路和方案。与此同时,浙江专门聘请第三方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独立评估,并先后启动两个轮次的自我评估,分别形成评估报告。

在这一系列工作基础上,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讨论,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决策同意,并按规定履行报审程序之后,最终形成并向社会公布本次《通知》。

5。学考为什么调整为按年级定科定时统一安排?

2014年启动改革试点时,学考一年提供两次机会,允许不同年级学生同时参加考试,是鉴于浙江深化高中课改,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完成高中学业。五年的实践表明,这样的学生为数甚少。而在功利应试倾向较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这样的安排反而给部分学校功利性“抢跑”提供了便利。为了杜绝功利性“抢跑”造成学生负担重、教学秩序受冲击的现象,《通知》对高中学考的安排作了适当调整。鉴于浙江高中将从2020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用新课标,因此《通知》明确从这一级学生开始实施学考定时定科的调整,以有利于考试安排与教学安排调整保持同步。

6。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调整为当年有效的原因是什么?

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是与高中课改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配套设计的,也与高二学生可参加选考有关。鉴于2017年省政府已下文将选考科目的2次考试集中在高三年级安排,同时为避免给部分学校功利性“抢跑”提供便利,避免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不平衡,《通知》将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从2年有效改为当年有效,并明确从2021年1月考试起实施。

7。选考科目等级赋分怎样调整?

2014年浙江启动新高考时,为了使不同选考科目的成绩可比,采用等级赋分,设21等级,分差为3分。这次《通知》规定,从2022年1月选考起,选考科目在原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赋分,分差由3分改为1分。这是为了增强选考科目考试的区分性。

8。招生录取为什么分两段进行?

浙江省新高考招生录取办法制订时,为了使学生、家长和教师有一个适应期,对考生分三段录取,同时在录取办法的解读材料里明确条件成熟时逐步减少分段。迄今新高考招生录取已经平稳实施三年,考生、家长和高校均已适应新高考的评价和录取模式,减少招生录取分段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综合利弊分析,《通知》改分三段录取为分两段录取,从2021年招生录取起实施。这样调整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选科和选专业的范围。

9。怎样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

职业技能操作考试作为合格性考试,由省统一标准、市县组织实施,从2022年招生录取起使用;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仍全省统一组织实施。这样做,一方面持续体现了高职院校对考生职业技能素养的要求,有利于中职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也考虑到了全省统一组织操作考试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把握统一的衡量标准。此外,也与当前国家实施高职院校扩招的实际相吻合。

10。深化高考改革试点保障措施有哪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属地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相关改革和保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二是凝聚思想共识。大力宣传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引导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投身高考改革。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规律的评价机制,纠正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学校和教师的片面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政绩观。三是加强高考综合改革的条件保障。在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适度增加普通高中的附加编制数量,用于配置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充分考虑高考综合改革后高中教师工作量变化的实际,在绩效工资及年度考核奖分配时充分体现绩效和激励因素,向工作量增加较多的教师倾斜。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加快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教学场地建设。加强考试招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入闱命题(制卷)专业人员工作保障机制,加快命题基地建设,提升命题和考试质量。

以上就是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的内容,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环球网校快问网站,最新消息小编会第一时间发布,大家考试加油!